遠離"理中客":最常犯的12個邏輯謬誤

由於對邏輯思維能力的輕視,日常經驗、風俗習慣、心理聯想、情緒意向、利害關係……都在妨害我們對是非真相的判斷。為此,小編總結了12種最常犯的邏輯謬誤,看看我們的思維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1

賭徒謬誤:強行聯繫獨立的隨機事件

賭徒時常有一種心態:我一直這麼倒黴,下次該轉運了吧?他一直這麼好運,總得倒黴。事實上,每一輪賭局都是獨立的隨機事件,相互之間並沒有任何關聯。

賭徒一旦深信這種聯繫,便會將其當做不容置疑的真理。生活中常見的賭徒謬誤包括:彩民對中獎號碼的分析;股市專家對大盤的“走勢分析”;“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

樂隊花車謬誤:只相信眼前流行的觀點

受氣氛感染,人們時常不由自主地跟隨樂隊和花車的節奏起舞。同樣,人們的思維也總是習慣於隨大流。很多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情,或相信同一件事物,所以大家認為這件事情就是正確的。  

但事實上,一個事物、觀點的流行程度和它本身是否合理沒有關係。地球是球形的,在人們相信“天圓地方”的時代,地球也是球形的,地球才不管你信不信它呢。

比如,看到《貨幣戰爭》那麼暢銷,小紅相信一定是共濟會和羅斯柴爾德家族在背後操縱著整個世界。

再比如,老師和電視都說某國是大資本家控制的國家,於是小紅也相信,世間根本沒有真正的自由和法治,那都是別有用心者編造的謊言。

上面的案例中,小紅就犯了“樂隊花車謬誤”。事實上,我們只需要讀幾本從多個視角觀察美國的書籍再以基本邏輯做一些最簡單的對比,就能分清哪一個是謊言。

遠離

“大陸漂移假說”的待遇三個階段:謬論、流行、存疑。

3

訴諸權威:利用權威人物或機構的觀點逃避說理

要證明一個觀點,只是摘錄別人的觀點是不夠的,至少要知道所提到的權威為什麼有那樣的觀點。因為權威人物、機構也是會犯錯誤的。當然,權威人物、機構的觀點有可能是對的,所以不能只因為對方使用了訴諸權威的謬誤就認定這個觀點肯定是錯的。

比如,小明對進化論提出了質疑,小紅不知道如何反駁小明,於是就說:“我老公孫越是大科學家,他覺得進化論是對的。”

再比如,小明認為關於“剩餘價值”的剝削理論是錯的,小紅認為企業家對生產過程沒有任何貢獻,但又找不到反駁小明的理由,於是說:“某某偉大的思想家早就在《XX論》裡判了資本家死刑,難道你比他倆還高明嗎?”小紅犯了訴諸權威的謬誤。

4

合成謬誤:將局部特徵錯誤理解為整體特徵

對某些局部合理,並不意味著對其他局部同樣合理。但某些人總是固執地認為,如果一個總體的某些局部具有的特性,那麼這個總體的各部分也具有該特徵。

比如,小紅買了輛自行車,當她看到自行車的車座是人造革的時候,她就覺得自行車的其他部位也是人造革的。

遠離

以偏概全的粗暴結論,最容易形成刻板印象。

5

“真正的蘇格蘭人”謬誤:以修改標準的方式放馬後炮

提出的觀點受到了別人批評後,會試圖用“訴諸純潔”的方式來捍衛自己的觀點。他們會試圖通過馬後炮和修改有些人標準的方式,來維護自己那有缺陷的觀點。

比如,小紅:“所有荷蘭人都喜歡喝胡辣湯”。

小明:“孫越就是荷蘭人,他就不喜歡喝胡辣湯。”

小紅:“好吧,所有真正的荷蘭人都喜歡喝胡辣湯。”

小紅犯了“沒有真正的蘇格蘭人”的謬誤。

6

基因謬誤:通過一個事物的出身來判斷好壞

很多人試圖逃避正面的討論,轉而討論事物的出處。這種做法與 “人身攻擊”類似,都是試圖通過某些負面印象來從側面攻擊對方,卻不能正面回應對方的論述。

比如,小明說“孫越不喜歡喝胡辣湯。”小紅說:“孫越是荷蘭人,怎麼會不喜歡喝胡辣湯?”

再比如,小明說:“150年來,日本兩次崛起,是因為他們最徹底地學習歐美現代文明。”小紅說:“日本明明是亞洲國家,怎麼可能比俄國更像歐美國家?”小紅犯了基因謬誤。

7

非黑即白:以極端化立場淹沒真實情形

很多人會把黑和白作為僅有的可能,卻忽略了其他可能性的存在。

他們使用簡單粗暴的假二分法,來掩蓋其他可能性的存在。他們想通過非黑即白的選擇來誤導討論,破壞辯論的建設性。

比如,在談到反恐戰爭時,總統說如果你不支持反恐戰爭,你就是支持恐怖分子。在這裡總統就犯了非黑即白的謬誤。

“慕尼黑陰謀”:非黑即白的邏輯使綏靖政策達到頂峰。

8

竊取論點:以子論據證明母論據

採用循環論證的方法,來證明一個被包含在前提裡面的觀點。

這是一種邏輯智商破產的謬誤,因為他把自己的前提假設默認為真的,然後利用循環論證的方式來證明它。這種論證方法也是極其蠻橫的,它強迫別人將自己的論據視為不證自明的真理。

比如,小紅堅信某一本書裡的每一句都是真話,因為在該書的117頁第三段有一句話:我的每一句話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9

訴諸自然:以人類倫理類比自然現象

一個事物是符合“自然”的,不一定就代表它是合理的、必然的,並且是更好的。

一個事物是自然的並不一定代表它就更好。比如,互相殺戮是大自然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但是大多數人都認為我們不應該互相屠殺。

人類社會不同於自然界。斯蒂芬·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中說,“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始終伴隨著:更少的暴力,更繁榮的經濟,更幸福的人類生活。人類的倫理要求我們減少暴力,而不是將人類拉低至動物世界的叢林法則。”

比如,小紅認為吃草藥肯定比吃人工製造的藥有效,因為草藥更加“自然”。這就犯了訴諸自然的謬誤。

10

軼事證據:以個人經驗代替數據和證據

有些人喜歡用個人經驗或單獨事例,來取代邏輯論述或有力的證據。

比起復雜而確鑿的證據來說,軼事證據更容易獲得,但是要粗淺很多。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量化衡量的科學數據和確鑿證據,比個人經驗、軼事要更加可信。

比如,小紅的爺爺是個30年的老煙槍,現在80多歲身體還很健康,小紅據此得出吸菸對身體無害的結論。小紅犯了軼事證據的謬誤。

遠離

傳統醫學面臨的難題:傳統經驗是否經得起雙盲測試的檢驗。

11

德克薩斯神槍手:篩選證據

有個薩克薩斯槍手先開了一槍,然後在子彈擊中的地方畫上靶心,搞得自己真像個神槍手一樣。

有些人先決定了自己的立場,然後才開始找證據,並且只找對自己有利的,而對那些對自己不利的就選擇性地忽略。

比如,XX會為了證明自己大公無私,到處宣傳自己撥了多少善款,卻隻字不提自己奢侈無度、賬目不清。這就犯了“德克薩斯神槍手”謬誤。

12

中間立場:和稀泥,消解真理

尋找兩個極端觀點的妥協,或者說中間立場,認為那就是對的。這種方法越無知的人掌握起來越快。

雖然大多數時候,真理確實存在於兩種極端的中間地帶,但是你不能輕易地認為只要是處於中間立場的觀點就一定是正確的。

比如:小紅認為ym會造成兒童自閉症,孫越進行科學研究後得出結論認為ym不會造成兒童自閉症,小明認為兩者觀點的妥協——ym會造成兒童自閉症,但不是全部的兒童自閉症——才是正確的。在這裡,小明就犯了中間立場的謬誤。

“理中客”只是一種理想狀態,現實往往是無知的妥協。

以上12個邏輯謬誤,很多人都是“犯而不自知”,大致有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種 ,缺乏基本邏輯,但從來沒有意識到。

第二種,把邏輯等同於智商或知識。他們大都受過高等教育,有專業的知識甚至學問。然而,在他們看來,聰明、博學可以解決所有問題,邏輯可有可無。

第三種 ,具備初級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在集體無邏輯的環境下,很容易被帶偏,走進思維誤區。

之所以出現以上謬誤,是因為我們受制於思維習慣和心理定勢。因此,

邏輯思維訓練需要專業的教育和有意識的引導。怎樣訓練邏輯思維能力呢?

旅美學者徐賁介紹:在美國的學校教育中,思維教育從小學就開始了。老師們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們在日常閱讀和說話中會使用到的基本邏輯常識。比如,老師們會讓孩子去辨別文本中的“原因”和“結果”,“事實”和“觀點”。

然而,在中國,莫說是孩子,就連成年人都未必能夠分清“原因”與“結果”,“事實”和“觀點”。邏輯學教育的長期缺失,導致我們說話、寫作、行為充斥著邏輯謬誤。

所幸,還可以通過閱讀補足邏輯思維的缺失,糾正邏輯常識的偏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