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與《秋窗風雨夕》,哪個更好?還是各領風騷?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以孤篇壓倒全唐,成為唐詩的壓卷之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春江花月夜》與《秋窗風雨夕》,哪個更好?還是各領風騷?


這首《春江花月夜》,是盛唐的詩人張若虛的代表作品,也是他僅有的兩首詩作之一。

詩人以生化的妙筆,將“春江花月夜”五個字,錘鍊成一幅幽靜的美麗的廣闊畫面,一首旋律深沉優美的音樂,一杯沁人心脾的茗茶,一首傳唱千古、膾炙人口的好詩,因此後人評論此詩以孤篇壓倒全唐,成為唐詩的壓卷之作。

《春江花月夜》與《秋窗風雨夕》,哪個更好?還是各領風騷?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 吳聲歌曲》舊題,相傳為陳後主所制。

這首詩分為兩部分部分,第一部分是: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開篇點出春、江、花、月、夜,並勾畫出壯麗而優美的畫面:一幅一江春水在月夜下依舊奔流不息,春花爛漫香氣襲人般的這是張若虛的高明之處,開頭就引人入勝,使得讀者讀後就能沉浸在詩人通過春、江、花、月、夜等情景創造的意境之中。

《春江花月夜》與《秋窗風雨夕》,哪個更好?還是各領風騷?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其後八句由寫景轉入了抒寫情思。這輪明月照耀古今,多少詩人在賞月的時候神采飛揚,寫下了千古名句?又有多少人事更迭,物是人非?但詩人最終想通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這一部分融合了對江月美景的讚賞之情和人生哲理的思考,情景交融,令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第二部分是: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這一部分集中抒寫人類社會中最令人牽腸掛肚的遊子和思婦。春宵一刻值千金。但此時此刻,月圓之夜人不歸,閨中婦人望著這輪圓月,思念遠方的遊子。一縷情思掙不脫,遠方的遊子也在望著這輪明月,思念閨中的婦人。

詩人以絕妙的手法將天各一方的情人在月下的離愁別恨,再一次通過春、江、花、月、夜五字的情景交融在一起表現出來,呼應主題,可謂是巧奪天工。

《春江花月夜》與《秋窗風雨夕》,哪個更好?還是各領風騷?

曹雪芹借林黛玉之手,寫了一首《秋窗風雨夕》,來呼應這首《春江花月夜》。

時光飛逝,這首詩從唐朝傳到了清朝。曹雪芹讀了這首詩後,讚賞之餘,在他所著的《紅樓夢》一書中,借黛玉之手,寫了一首《秋窗風雨夕》,來呼應這首《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寫春天夜裡的一江春水,花好月圓,纏綿不絕的思念;曹雪芹就寫秋天夕陽西下時,窗外的悽風苦雨,內心的悲傷痛苦。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淒涼!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連宵脈脈復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溼。

《春江花月夜》與《秋窗風雨夕》,哪個更好?還是各領風騷?


這首《秋窗風雨夕》要比《春江花月夜》的詩句短了一些,詩人畢竟是不喜歡秋天的悽風苦雨。

從形式上看,《秋窗風雨夕》和《春江花月夜》是基本相同的。

例如,“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和“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以及“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溼。”和“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只是換了內容,形式基本不變。

“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突然到來的秋風秋雨,讓窗下的少女從充滿遐想的春夢中驚醒。這一句使得全詩籠罩在一種悲傷、悽慘的情境之中,暗示了林黛玉的命運,也是整個紅樓夢的主題曲。

曹雪芹這首《秋窗風雨夕》,與《春江花月夜》遙相呼應,珠聯璧合,令人回味無窮。

正如趙翼論詩所說: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唐朝的張若虛與清朝的曹雪芹,正是這首詩的最佳註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