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牛頓的另一面:不小心搞出了“金本位”

1696年,劍橋大學首席教授艾薩克•牛頓做出了一個決定。他將要告別三十多年的學術生涯,準備出任皇家鑄幣局總監。

關於牛頓的另一面:不小心搞出了“金本位”

英國桂冠詩人蒲柏曾經寫到:“自然和自然規律隱藏在黑暗中。上帝說,要有牛頓。於是一切都被照亮。”

牛頓在他那個時代,是科學界無人能夠逾越的高峰。他27歲的時候就被任命為劍橋大學最古老的學院之一----三一學院的首席教授。44歲的時候,牛頓發表了不朽的名著《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作為自己的生日禮物。但是,牛頓在劍橋大學的日子卻過得並不舒暢。每一個曾經在知識分子扎堆的地方呆過的人,都有機會體驗這種一地雞毛的無奈生活。牛頓生性羞怯內向,作為一個虔誠的清教徒,他顯然缺乏足夠的幽默感。和同行的學術討論中不可避免的摻雜著個人恩怨,這讓牛頓感到無比沮喪,甚至一度想退出皇家學會。聽他講課的學生越來越少,和他討論問題的同行越來越少。到1693年夏天,牛頓已經很少和外人交往,他獨自過著深居簡出的日子,飲食和睡眠狀況日益惡化。

事實證明,有一個得勢的學生,比有一群天天廝混的同事重要得多。

牛頓在三一學院教過的一個學生是查爾斯•蒙塔古(CharlesMontagu)。此人家世顯赫,在政界左右逢源,深受英國國王威廉三世的器重,後來受封為哈利法克斯爵士。1694年,蒙塔古大人被封為帝國財政大臣,時機終於來了。1696年,蒙塔古得知, 財政部下屬的皇家鑄幣局總監歐維東(Overton)即將被任命為海關專員,鑄幣局總監這一職位空缺,就立刻向國王推薦了牛頓。得到國王的欽準之後,蒙塔古馬上高興的遊說牛頓接受這一職位。這是鑄幣局的最高長官之一。每年有500到600英鎊的豐厚收入,而且還沒有什麼太多的雜務纏身。

蒙塔古寫給牛頓的信裡說:“您可以隨心所欲地打發閒暇時間。”

關於牛頓的另一面:不小心搞出了“金本位”

這些話打動了牛頓。一位最偉大的科學家,轉身成了大英帝國的中層幹部。儘管鑄幣局總監的工作是一份閒職,但牛頓為新工作投入了很多心血。他每天都準時上班, 還跑到血淋淋的刑場親自監督處決造假幣的罪犯。他很快就走出了抑鬱症的陰影。1699年,由於工作出色,牛頓被提拔為皇家鑄幣局局長。牛頓教授變成了牛頓局長。他的工資也得到大幅度上漲。不僅年俸上漲至1000英鎊,而且還被允許從每次重鑄貨幣的工作中提成。據估計,牛頓的總收入每年可達2000英鎊。

17世紀90年代,英國面臨著銀幣流失的嚴重問題。當時,在英國同時流通著金幣和銀幣,這在國際金融學中被稱為複本位制。不過金幣僅僅被用來做大額交易的支付,流通量很少,銀幣才是英國的主要貨幣。那時的鑄幣技術仍然相當落後,幾乎沒有兩個銀幣能夠做得完全一樣。經過長期的磨損,很多銀幣的成色下降。由於其他國家比如荷蘭的白銀價格高於英國,一些不法分子開始從銀幣的邊上刮掉銀屑,把銀幣融化成銀錠,甚至製造不足值的假幣,私自把白銀偷運到國外。儘管鑄幣局已經在1662年將機械化引入銀幣生產,所有銀幣邊緣都鑄成複雜的鋸齒狀作為防偽標記,而且對製造和販賣假幣行為的量刑極為嚴苛,輕者用燒紅的烙鐵在臉頰上烙印,重者可以被斬首示眾,但是不法分子仍然如飛蛾撲火,難以禁止。

銀幣成色不足已經成為當時的流行小說作家們嘲笑的題材。在一本小說中,故事的主人公猥褻的說:“貞操就像我們的貨幣那樣降低了成色。在16歲少女身上尋找忠誠就像在舊先令邊緣上尋找忠誠一樣困難。”白銀外流導致英國流通中的貨幣短缺,尤其是日常交易中需要的小額銀幣更是芳跡難尋。這導致流動性不足,交易成本上升。銀幣成色不足也影響到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在17世紀90年代,用來交稅的銀幣實際價值還不及其應有價值的一半。

關於牛頓的另一面:不小心搞出了“金本位”

銀幣流失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成了決定國家命運的政治問題。當時,在歐洲最令人忌憚的國王是法王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自稱是“上帝派到人間的代表”,他好大喜功,窮兵黷武,頻繁的向周邊國家發動戰爭,引起了其他國家的恐慌。英王威廉三世,是路易十四的一個死對頭。威廉三世本來是荷蘭的王子。1672年,法國軍隊攻入荷蘭,十二萬大軍黑雲壓城,威廉王子臨危受命,把法國軍隊全部趕出國土,並在民眾的擁戴下就任荷蘭執政。1677年,威廉國王和英國瑪麗公主結婚。

1688年,英國爆發“光榮革命”,信奉天主教的英國國王詹姆斯二世在新教國家英國混得越來越不得人心。英國自由議會邀請詹姆斯二世的女婿威廉國王帶兵進入英國。女婿趕走了岳父,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共同被加冕為英國的國王。英國本來並未摻和到歐洲大陸的戰爭,但威廉三世登基之後,將英國帶進了反法戰爭。1689年,英國便與神聖羅馬帝國簽訂“維也納條約”,並對法國宣戰。這場戰爭的主戰場是在歐洲大陸,而且打的是一場持久戰。英國需要源源不斷的輸送過去銀幣,支持前方作戰。白銀外流將直接影響到英荷聯軍的供給,甚至會導致戰場上的失敗。這可是威廉三世所不願意看到的。就在牛頓教授忙著從劍橋大學搬到皇家鑄幣局上班的時候,英國內閣緊急召集會議,開始討論銀幣的重鑄問題。

關於牛頓的另一面:不小心搞出了“金本位”

在金屬貨幣的制度下,銀幣重鑄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提高銀幣的面值,但銀幣的成色不變甚至有所下降,實際上就是貨幣貶值了,另外一種選擇是鑄造新的銀幣,讓新銀幣的面值和其實際的金屬含量正好等值。圍繞著銀幣重鑄,在英國內閣中出現了兩派不同的意見。一派以新任財政大臣威廉•郎茲(Lowndes)為代表,主張貨幣貶值。另一派則以著名哲學家洛克為代表,他強烈反對降低成色和減輕重量,認為貨幣面值必須與其價值對等。

郎茲認為,可以將銀幣的面值提高25%,但重量不變。這就意味著銀幣的價格比銀塊的價格更貴,就不會再有人融化銀幣或把白銀偷運到國外了。在郎茲看來,這是解決白銀外流的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洛克反對降低銀幣的成色,是因為他認為要想保持人們對貨幣的信心,必須讓貨幣的面值和其內在價值完全一致。他在貨幣問題上的立場和他的政治哲學也是一脈相承的。洛克認為,政府應該守信,政府有責任保護人民的財產,而金屬貨幣也是人民的財產。因此,他主張收集殘破的銀幣,回爐之後重新鑄造。

郎茲是個實踐家,洛克是個哲學家。從表面上看,朗茲的辦法更加簡便快捷,畢竟,讓貨幣貶值是歐洲的君主們在遇到危機的時候經常乾的事情。但是,在朗茲的提議中,貨幣貶值的幅度實在是太大了,一下子貶值25%,這引起很多內閣成員的強烈反對。實踐家的激進的方案看起來比哲學家的思辨更加不靠譜。威廉三世經過斟酌,放棄了朗茲的方案,選擇了洛克的方案。1696年1月,內閣通過了新的鑄幣法案。這一法案規定,到1696年5月4日為止,殘缺的舊幣不能再作為法定的支付手段,到6月24日為止,不能再作為繳稅的手段。鑄幣局奉命開始鑄造新幣。

關於牛頓的另一面:不小心搞出了“金本位”

一開始是洛克贏了,到最後是白銀輸了。朗茲和洛克都忽略了一個問題。在英國流通的貨幣,不僅僅有慘白的銀子,還有炫目的黃金。儘管黃金過去一直在門外的屋簷下,但一旦有機會,它就會大搖大擺的登堂入室。在英國白銀外流的同時,是歐洲的黃金流入英國,甚至巴西的黃金也不遠萬里而來。這是因為,英國的鑄幣局在買入黃金的時候會付更高的價格。如果是按照郎茲的建議,那麼白銀就會馬上退出流通領域。洛克是堅定的白銀本位支持者,他也沒有考慮過如何調整金銀之間的比價。

當牛頓按照洛克方案主持重鑄銀幣之後,他很快就發現,由於大量的白銀流失,造幣廠幾乎無銀可鑄。牛頓曾向內閣提議:教會和貴族擁有大量銀器,不妨把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熔掉做為鑄幣之用,以解造幣廠燃眉之急。這種政治上極其幼稚的建議當然不會得到採納。直到1699年,鑄幣局還是沒能完成當初規定的鑄造數量。1699年,金基尼的價格已經從28先令跌倒為22先令,照此價格換算,金與銀的比率為15.93:1。而在漢堡,金與銀的比率卻接近於15:1。國內和國外的巨大利差使得禁止黃金的進口和阻止白銀外流幾乎不可能。

銀幣重鑄之所以失敗,還有一個因素就是英格蘭銀行的成立。從英格蘭銀行這個嬰兒剛剛誕生時的模樣,我們幾乎看不到今日中央銀行的一點眉目。1694年的英格蘭銀行是蒙塔古大人聯合倫敦金融城的一群商人成立的,其目的是放貸資助威廉三世的對外戰爭。因為它宣稱:“允許英皇陛下徵收船舶噸位稅和啤酒及其他酒類稅,使那些自願(按 8%的利率)借出一百五十萬英鎊以從事對法戰爭的人,獲得本法令所舉出的某些賠償和利益。” 1697年威廉三世授予英格蘭銀行一份新的特許狀,允許其發行不須背書即可流通的紙幣,也就是發行真正的銀行券,並給以獨佔的特權。顯然,無論是威廉三世,還是蒙塔古爵士,都不知道英格蘭銀行發行鈔票對鑄幣流通會產生什麼影響。“劣幣驅逐良幣”的格雷欣法則像地心引力一樣發揮了作用。在重鑄期間投入到流通中的700萬英鎊銀幣很快就退出了流通。新的鑄幣剛剛出爐,就被出口到國外。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717年。轟轟烈烈的重鑄運動,不得不以失敗告終。

牛頓一開始和洛克一樣,是支持銀幣重鑄的重要人物,但是,在失敗面前,牛頓局長也不得不反思自己過去堅信的觀念。他逐漸從一個堅定的白銀捍衛者轉變為白銀懷疑者。1717年9月21日,牛頓向內閣提交了一份報告,分析了歐洲各國以及中國、日本、東印度的金銀價格情況,認為英國當時的白銀短缺已經是不可改變的事實,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順應潮流。牛頓並沒有主張實行金本位制,徹底放棄白銀,他只是建議,應將鑄造金幣的價格降低,黃金價格定為每金衡盎司(純度為0.9)3英鎊17先令10便士,使黃金的價格固定下來。1717年末,議會通過決議,採納了牛頓的建議。

牛頓的建議本來是想做拯救白銀的最後努力,但是效果卻是解放了黃金。牛頓的金蘋果終於落地了。黃金正式與英鎊掛鉤,並逐漸取代了白銀,成為主要支付手段。

儘管直到1817年,英國才正式立法確認金本位制度,但在一百年以前,英國就已經是事實上的金本位制國家了。由牛頓局長確立的英鎊和黃金的固定比價一直持續到1931年。1797年之後,英國和拿破崙交戰,英鎊和黃金之間大約有20多年的時間脫鉤,從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到丘吉爾在1925年恢復金本位制之間大約有十年英鎊和黃金短暫分手,在長達兩百多年的時間內,英鎊和黃金始終海誓山盟,矢志不渝。

(轉自何帆研究札記(ID:hefancass)

關於牛頓的另一面:不小心搞出了“金本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