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紅色文化簡介17:聞一多紀念館

愛國紅色文化簡介17:聞一多紀念館

愛國紅色文化簡介17:聞一多紀念館

愛國紅色文化簡介17:聞一多紀念館

愛國紅色文化簡介17:聞一多紀念館

愛國紅色文化簡介17:聞一多紀念館

愛國紅色文化簡介17:聞一多紀念館

愛國紅色文化簡介17:聞一多紀念館

愛國紅色文化簡介17:聞一多紀念館

愛國紅色文化簡介17:聞一多紀念館

愛國紅色文化簡介17:聞一多紀念館

愛國紅色文化簡介17:聞一多紀念館

愛國紅色文化簡介17:聞一多紀念館

愛國紅色文化簡介17:聞一多紀念館

愛國紅色文化簡介17:聞一多紀念館

愛國紅色文化簡介17:聞一多紀念館

愛國紅色文化簡介17:聞一多紀念館

愛國紅色文化簡介17:聞一多紀念館

愛國紅色文化簡介17:聞一多紀念館

愛國紅色文化簡介17:聞一多紀念館

愛國紅色文化簡介17:聞一多紀念館

愛國紅色文化簡介17:聞一多紀念館

聞一多紀念館坐落在聞一多的故鄉--湖北省浠水縣城。

聞一多紀念館座落在詩人故鄉鳳棲山麓的清泉寺遺址上,主體工程是一座庭院式的仿古建築群。這裡聚"清泉梵響"、"陸羽茶泉"、"羲之墨沼"、"鳳頂當空"等浠川八景其中四景。劉禹錫、蘇東坡、魏了翁等許多歷代文化名人來此遊歷過,並留下了許多詩詞名篇,是歷史悠久的旅遊勝地,她化育了紅燭精神。

聞一多紀念館陳列著聞一多的生平事蹟、著作、詩、文、書、畫、篆刻、金石手稿和遺物;陳列著毛澤東、朱德、宋慶齡、郭沫若、胡耀邦、江澤民等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近現代中外文化名人、學者、藝術家於聞一多的文論、專著、題詞、詩文書畫原跡,及有關文獻資料。

聞一多紀念館坐落在湖北省浠水縣清泉寺遺址上。寺建於唐朝(公元790年),元末(1351年)農民起義領袖徐壽輝毀寺建都,國號"天完",明朝重建,毀於文革期間。這裡聚"清泉梵響"、"陸羽茶泉"、"羲之墨沼"、"風頂當空"等浠水八景之中的四景,是歷史悠久的旅遊勝地。

《聞一多生平事蹟圖片展》有銅像、序廳、三個展廳。總標題為"千古文章未盡才",分六章介紹聞一多生平事蹟,其內容為: "風華少年 佼佼學子"、"華夏紅燭一代詩驕"、"博古通今 學貫中西"、"拍案而起血灑千秋"、"精筆書畫 遊心佳凍"、"人民英烈永垂不朽"。

【聞一多簡介】

聞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漢族,原名聞家驊,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浠水人。13歲考入北京清華學校,23歲留學美國,學習、研究文學和藝術。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新月派代表詩人,作品主要收錄在《聞一多全集》中。

1937年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隨後參加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鬥爭。1946年7月15日,他痛斥國民黨的黑暗統治,作完《最後一次的講演》之後,當晚被反動特務暗殺。人們對聞一多的愛國精神給予高度評價,稱其為"民主戰士、革命學者和愛國詩人"。

竹 香

愛國紅色文化簡介17:聞一多紀念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