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跌破萬元,蘋果至暗時刻來臨?

兜兜轉轉,蘋果公司市值似乎正回到2019年iPhone 11發佈前的原點——昨晚,美股開盤後蘋果公司股價下跌近5%,並致其總市值跌破1萬億美元,較其歷史最高點已跌去30%。而蘋果此番跌落萬億市值,是否又一次到了至暗時刻?

市值跌破萬元,蘋果至暗時刻來臨?

對此,鄰章認為:此番蘋果市值跌落萬億市值與2018年末蘋果公司跌落萬億市值有著本質區別,但此番蘋果跌落萬億市值或也是市場對其消費級公司實行價值重估的一次縮影。

同是跌落萬億市值,但此跌落非彼跌落

今次蘋果公司市值跌落,從本質上是受到了疫情這隻黑天鵝帶的影響,這與蘋果公司2018年因產品價格高昂創新不足繼而銷量不及預期而導致的市值跌落有著本質區別。

眾所周知,在蘋果發佈2020財年第一財季這份創紀錄的財報時,蘋果同時也對其2020財年第二財季的營收表現做出了非常樂觀預期,當時蘋果預計其第二財季營收將在630億美元到670億美元之間,這較於其2019財年第二財季580.15億美元的營收有著大幅提升。而也由此可見蘋果對其iPhone 11系列、iPad、Mac、AirPods等產品組合的市場競爭力的自信。

那麼疫情如何影響蘋果,從現實來說,鄰章認為疫情的全球肆掠,對蘋果的直接影響至少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1、直接影響蘋果二季度的營收表現

如我們所見,疫情黑天鵝帶來的全球股市大跌、美股數次熔斷等大盤的影響,對於蘋果公司的影響顯然也是直接的,正所謂覆巢之下 復有完卵乎。宏觀經濟的疲軟必然會帶來消費的下跌,這對於本就具備較高價格的蘋果產品而言,更或如此。

所以在疫情在我國爆發之際,蘋果就下調了營收預期,促使投資者評估疫情疫情對公司和經濟的影響。而今,在我國對疫情已實現有效控制之際,但國外疫情卻正處大爆發階段。

而為了防止傳染,蘋果延續了其在中國的策略——在其官網宣佈:“將無限期關閉中國以外的所有Apple Store,直至另行通知(Until Further Notice)”。這種停擺對蘋果產品的銷售顯然會產生衝擊。此前,統計機構IDC和Canalys就給出了全球智能手機一季度銷量將大跌40%的悲觀預期,這對於主要營收靠硬件支持的蘋果而言自是重大打擊。

市值跌破萬元,蘋果至暗時刻來臨?

2、干擾蘋果產品部署

疫情不僅直接影響了蘋果公司的硬件銷售,從業界消息來看,其也影響了蘋果公司的新品部署。

若是按照慣例,蘋果公司將會在春季召開一場新品發佈會,而期間蘋果極有可能發佈傳聞已久的廉價版iPhone ,用於帶動iPhone 6等數以億計的老用戶的換機需求。但疫情爆發而導致的供應鏈產能不足以及代工廠延期復工等影響,已迫使其發佈日期延後。

但相對於廉價版iPhone而言,事實上受影響最大的可能還是WWDC開發者大會的取消(改為線上)以及居家辦公可能拖慢蘋果核心產品研發進度。

眾所周知,近年來WWDC 開發者大會一直是蘋果聚集開發者,對外公佈旗下若干個操作系統重大升級和更新的盛會,但受疫情影響,今年已變為線上直播;而為防止人員聚集帶來的感染風險,蘋果已經讓員工居家辦公,這或將拖慢蘋果核心新品的研發進度,此前就有報道稱:蘋果公司嚴格的安全政策和保密制度,使其他員工無法在家訪問公司內部關鍵的信息系統,這讓居家工作變得非常困難。而這對於iOS 系統和新款iPhone的研發,顯然是不利的。

市場對消費級公司價值重估的縮影

但從現實來說,受疫情影響的不止蘋果公司一家,並且疫情終將過去,而蘋果公司的產品競爭力依然強勁,新款iPhone從目前產業鏈消息來看也將會是重大升級產品。所以從這個層面來看,鄰章認為蘋果的未來依舊光明,其競爭力依然強勁。對於精明的投資人而言,這些顯而易見的。

那麼蘋果公司的市值為何還是從萬億美元跌落了下來?是蘋果再次到了至暗時刻嗎?鄰章認為這或是業界對消費級公司和企業級公司實行了一次價值重估,蘋果公司的市值下跌,只不過是市場對消費級公司進行價值重估的一個縮影,這從微軟依舊能成為美股唯一總市值超過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或可見一斑。

市值跌破萬元,蘋果至暗時刻來臨?

事實上近年來蘋果和微軟,一直都在角逐科技公司市值第一的寶座,二者在這場角逐中可謂是有來有往。但從整體來看,似乎還是微軟在穩定性上稍占上風,比蘋果更為穩固,其股價波動幅度遠小於蘋果。

他們的不同表現,事實上也很好的代表了消費級公司與企業級公司的不同——從某種層面來說,消費級公司距離用戶更近,其股價表現也更容易受到短期波動的影響,但企業級公司相對而言有著更強的客戶關係穩固性,這也使其更具備超越週期的能力,所以我們能夠在企業級公司中看到許多“老店”,而在消費級公司中卻較少見到,但企業級公司所具備的這種客戶關係的穩固性也容易使其走下坡路時下滑速度更快,更容易一蹶不振。

也正是這兩種不同的公司業態,使他們在投資的收益上容易產生區別——消費級公司更可能會大起大落,企業級公司則多數是小步慢跑。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多數的投資者其實更為喜歡消費級公司,畢竟對於多數投資者而言,快速的漲跌才更有獲利的空間。

如今微軟市值與蘋果平起平坐,並且表現得相對穩固,這也或是投資者投資價值轉變的一個縮影——從追求多變性逐步轉為追求穩固性,這種轉變對於優質的企業級公司而言,顯然是利好。

當然,在此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消費級公司與企業級公司並沒有所謂的優劣之分,並不是消費級就比企業家公司差或是好,他們只不過是具備不同的特性。所以對於投資者而言,需要考慮的其實是自己的投資風格取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