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所外語院校翻譯碩士複試經驗分享~

考研複試即將拉開帷幕,考翻碩的同學們都準備好了麼,以下是8所外語院校的複試經驗,與大家分享~~~


一、北外


複試考察三項:視譯、複述和英文面試。


比起初試,複試準備的時間更短,但複試的重要性千萬不可小覷。


所以建議初試考完感覺還不錯的同學休息幾天就可以立即準備複試了,不要等到過完年甚至是初試分數出來之後,這樣太過冒險,心裡也會很慌。


視譯


視譯視譯是同聲傳譯的基礎,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順句驅動。


推薦書目是外交學院秦亞青的《英漢視譯》,這本書稍有難度,但是書後有譯文,每個單元都有技巧的講解。


順句驅動的技巧與初試時的筆譯相比,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非常大的轉變,自己練習比較容易跑偏,可以找個好一點的老師指導一下。


複述


複試最能拉開差距的就是複述。


複述是對聽力、筆記以及口語的三重考驗,也是著手準備複試時的重頭戲。


建議先學習一下筆記法,而後找材料進行訓練,筆記法的練習確保在一個月之內完成,此後的練習必須將聽材料以及記筆記結合起來,千萬不要想著等筆記法練得非常熟練了再去聽東西,這樣是完全錯誤的,時間根本不夠。


聽力不過關的建議先做dictation,在準備初試時就可以每天抽半個小時的時間練習聽力。


水滴石穿,貴在積累。


英文面試


在準備面試的時候,我和兩位研友一起分工收集整理了大大小小三十多個話題(特朗普、脫歐、一帶一路、亞投行、敘利亞難民危機、經濟發展新常態、恐怖主義、環境保護等等),打印出來非常厚的一沓,然後在複試前兩週記一些框架、背誦要點。


這是一種比較笨但是非常保險的方法,很多同學在複試時看到面試官都會緊張,大腦一片空白時什麼都說不出來,提前背一些內容會給你一些提示,不管怎樣在面試官面前一定要keep talking,不然結果會很杯具。


另外再準備一些個人問題,諸如自我介紹啊、你自己對口筆譯的看法啊、譯員應具備什麼樣的素質啊、介紹一下你的家鄉等等,萬一你前面抽到的話題說的時間過短,面試官就會問一些個人的問題,有備才能無患。


二、上外


複試流程如下:上午資格審核+筆試,筆試題型為15單選(考詞彙)+6閱讀(全客觀題無問答)+1篇漢譯英(青藏鐵路建設者),考試時間2小時很緊張,收卷時看到有同學沒做完。前面說過我閱讀是弱項所以先做了翻譯,理由是萬一來不及閱讀還能猜(反正我正經做也未必做得對),而且不是無根據地亂猜而是超快速掃掠文章之後再猜(時間夠的情況下也需要快讀,但是會比這種時候精細),運氣好也能猜對,但是翻譯來不及做空著的話就是硬傷,老師根本沒法給分。下午英語本專業考生直接去候考面試,同等學歷和跨專業考生需要先加試再去面試。加試分為綜合能力和寫作。


綜合能力題型如下:40單選,偏詞彙,也涉及文化常識(舊專八的人文知識),10完型無選項,自己填詞,偏介詞搭配,4閱讀共20題無問答,一篇英譯漢,5句漢譯英,句子略長。寫作考的是NEET問題(指不在上學不在培訓又沒有工作的人,我就是NEET一族),新專八寫作題型,先看材料,總結材料中各方觀點,再談自己的看法。


兩門每一門都是1.5小時,綜合能力的時間非常緊張(可以對比筆試,少了兩篇閱讀但是多出來多少題量,筆試都來不及做,這門加試時間只會更吃緊),翻譯基本上就是考你的第一感覺,沒時間讓你排句型選表達。我採用了和上午筆試一樣的策略,先翻譯後約得,最後勉強做完;寫作時間則過於寬裕,要是你願意想先打草稿再寫都來得及。但是沒有必要,因為加試不計總分只要及格就行,歷年也沒人因為加試被刷。


加試結束就等面試,問題不很難,自我介紹+從自我介紹中聊天式提問,也許會問專業性問題,但可能老師體諒我跨考就沒問我。最後有的人會要求當場翻譯一句話,我翻的是一句有關經濟全球化機遇挑戰的,也算是和我的國貿專業相關。我全程回答中規中矩,但是有一個問題處理得不太好略有偏題,加上一些禮儀細節沒注意到位,所以最後面試分數不高(具體原因我也不知道,只是我自己這麼猜測,也許我真的是回答得沒有其他同學漂亮,還要繼續努力才行),不過好在最後挺過了複試。


複試題型


筆試:完形填空(無選項)(30分),英漢翻譯(30/40分),漢英翻譯(40/30分)。考試時間:3h。


關於筆試的重要性,帖子開頭就已經敘述的很清楚了,不再贅述。備考時,完形填空最考英語綜合能力,易拉開差距,這也是為何筆試很易不及格的原因。同時,篇章翻譯要像初試時,堅持訓練,保持感覺。否則,篇章翻譯也容易失分嚴重。今年,篇章翻譯較往年畫風突變,段子變長很多,c-e考到了文化類散文。大家要把握這一趨勢。不能抱有僥倖心理,翻譯題材儘量多樣化。


三、廣外


面試:源語複述(30分),視譯(30分),回答問題(40分)。


1.複述:每天堅持練。訓練材料儘量找邏輯性強的材料,速度跟VOA常速差不多就好。至於筆記法書籍,可使用《英語口譯筆記法實戰指導》(吳鍾明主編),或者林超倫的《實戰口譯》,任選其一即可。不一定全按書上的筆記來記,有些符號也可自己編,適合自己的才最好。記錄筆記時,要有邏輯結構(不要因細節而捨本逐末),即多注意音頻中的邏輯轉折詞,從句等結構。另外,不要求全,有了清晰的框架,外加七八成的"血肉"就可以得高分。只有多訓練,才能形成自己的筆記體系,別無他法。


2.視譯:每天堅持練。推薦林超倫的《實戰同傳》,此書中英、英中演講各十篇,全是順句驅動,且為對照版,方便查看。個人覺得比秦亞青的《英漢視譯》好。視譯註意順句驅動和視線範圍,並輔以一定技巧就好,比如:包孕句的處理,無主句的處理等等。多練練就好。


3.回答問題:為了瞭解各個老師的偏愛問題,大家可以百度"廣外高翻院院慶10週年",裡面有一個視頻,參與回答問題面試的老師,基本在視頻中出鏡。因此,可以和老師混個臉熟。那麼,在看到老師時,對於老師可能(只是可能)問的問題,心裡會有個底。比如劉季春教授喜歡問"你認識我嗎?讀過我的書嗎?"記住,準備問題不要大段地背誦(真相是你準備的老師基本不會問的,反正我是這樣),列出幾個關鍵詞就好。因為老師知道你是有"背"而來,不要給老師背的趕腳,老師喜歡隨機應變能力強的學生。此外,要實話實說,因為老師所問的問題基本是一環扣一環。沒聽懂的問題,一定要再問老師,答非所問是大忌!至於面試流程,考研幫裡有些帖子已經寫得很清楚了,不再贅述。


整個面試過程,一定要有自信,不會的要學會有邏輯地"編",不要冷場,面帶微笑,和老師要有eyecontact。不會的,可短暫停頓。總之,就是丟出迅速、銜接順暢、自信從容!

四、天外


天外進複試是按翻譯碩士英語和英語翻譯基礎兩門分數相加來排名。最終錄取的計算公式是初試成績÷5×40%+複試成績×60%,複試表現好絕對是可以逆襲的,但初試要儘量考高分保底。複試考聽力和麵試,聽力佔30%,面試中交替傳譯佔40%和回答問題佔30%。聽力題型總在變化,考過選擇、判斷、填詞等。面試時純英文交流,三位導師都非常溫柔和藹,每個考生大概10分鐘。回答問題主要圍繞你知道哪些翻譯理論,你知道哪些口譯技巧,面對會場突發問題你如何解決等等,提前做好這些功課會讓你應對起來更加從容。複試心態一定要穩,前一晚可以和夥伴模擬面試,緊張很正常但不能太過影響你的表現,即使自己沒多大把握也不能慌。總之,微笑、自信加禮貌就對了。


初試結束並不代表考研的結束,所以初試完後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我就是個例子。初試完後就處於玩瘋了的狀態,就是不想看書,大概是因為之前把自己逼得太緊了吧。


原本打算寒假返校後好好準備複試專八,可是又被論文折磨著,沒心思準備複試。其實倒不是因為自己初試第一得意,只是折磨了一個星期左右寫完論文後,身心俱疲,提不起勁。複試考核內容:聽力和麵試(交替傳譯和回答問題)。聽力不難,先是新聞聽力,考了幾段BBC和VOA,接著是短文填空,這個今年考得比較難,主要是考核的單詞難。面試時我是第一個,一進去老師對我說了句morning就開始問問題了。三個問題:1.你對口譯的瞭解;2.你的口譯實戰經驗;3.英譯漢和漢譯英哪個更吸引你,為什麼?注意面試為全英,只是我現在回憶成了中文。問完問題開始交傳,英譯漢是美國前國務卿一段關於亞洲未來的講話,漢譯英是一段關於中國夢的講話。我雖然沒準備交傳,但好在記住了學姐的話,老師重點看的是你的心理素質,所以即使我沒聽懂,但還是硬著頭皮裝模作樣的做筆記,根據自己記下的幾個關鍵詞譯了幾句,譯完就看著老師笑,哈哈。

五、西外


複試部分西外的複試分筆試和麵試兩部分,分兩天舉行,第一天是筆試,第二天是面試。


先說筆試,筆試考兩篇漢譯英,篇幅不大,一篇400多字,一篇300多字。


再說面試。面試非常重要,大半年的努力,決定成敗就在這短短的十幾分鍾。老師們要看的不僅是你的口語水平,也要看一個人的整體面貌。衣著得體即可,不必太過正式。發音無需要求過高,只要能表情達意即可。面試基本禮儀當然要注意,如走姿、坐姿等。回憶一下我被問到的問題吧,第一個問題是說說英語的功能,第二個問題是介紹你所看過的關於翻譯理論的書籍,第三是視譯,先是英譯漢,然後漢譯英,最後讓你做個小演講,由老師給出主題,我的是“你怎樣評判電視對社會造成的危害?”


六、川外


初試成績出來之後參考往年複試線,預計能進入複試,返校後就要開始慢慢準備了,畢竟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複試科目:


筆試:英漢互譯(2小時)長度、難度適中,其中漢譯英涉及了一些中國文化特色的詞如針灸、陰陽調和,懸壺濟世等,據說是二筆真題。


面試:分為三個教室,每個教室裡有一名老師,主要是視譯+翻譯理論+聊天式。視譯建議《英漢視譯》秦亞菁+政府工作報告,視譯還是要練習一下,可能比較不習慣,但是還是要練習。視譯是老師給你材料,英譯漢或漢譯英都不一定,難度也不一定,看個人運氣了。


大概總結一下老師會問到的問題:

1. 歸化和異化,哪個更有利於文化交際

2. 機器翻譯會取代人工翻譯嗎

3. 德國的功能派

4. 目的論

5. 你認為翻譯中最大的困難

6. 讀過什麼文學作品,不侷限於文學類

7. 自我介紹(不能透露個人姓名)

8. 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

9. 翻譯策略(strategy)、理論(method)及技巧(technique)的區別

10. 選擇川外、筆譯的原因


小結:其實老師問的問題都不一定,自己準備充分一點,自信應對就好。


七、大連外國語


複試分為三部分,沒有及格線,也就是說你考的分數直接加入總分,不會因為你二外分數低總分夠不錄取你。專業筆試二百分,及格線一百二。題量很大,其實不太難。準備複試的時候注意一下訓練做題速度就可以。綜合面試,包括老師會問一些問題,有的會有自我介紹,根據自己的自我介紹提問。最後是視譯英譯漢、漢譯英,五個漢譯英、五個英譯漢,不太長。不是全部翻譯,老師會指定。


面試的順序是抽籤決定的。我抽的是12號,相當靠前。面試當天我們先在備考室,然後3個一組進入侯考室。在候考室,老師會給你發一張卷子,上面是要視譯的句子。一共10句,英譯漢和漢譯英各5句。文學和非文學都有,需要在5分鐘之內考完。接著就進考場了。考場裡面一共5個老師。進去以後,老師用英語讓我自我介紹,然後問了我幾個問題:有什麼愛好,為什麼選擇大外,有什麼職業規劃。然後視譯,最後老師又用漢語問我喜歡看什麼書,對中國現當代文學有什麼瞭解。記住,自己不瞭解的千萬別不懂裝懂,老師還是喜歡事實求是的學生的。


八、北二外


複試考二外,但是大家不要怕。


我的二外是法語,複試內容為自我介紹加老師提問。我是初試完後準備的自我介紹,讓我的法語同學給我潤色了一下,並設想了一些老師可能會問到的問題。但是我二外複試真的很快,老師問我問題我也沒聽懂,真的很菜……不過佔的比例不大,老師不會根據這個去刷人的。


筆試是一段漢譯英加一段英譯漢,各50分,一個小時的考試時間。漢譯英考的是婚姻習俗,英譯漢是巴黎氣候大會。這個時間比較緊,大家要動筆快。


面試是視譯加提問,有的問得是常規的,有的會問專業的,還會讓現場翻東西。視譯我看的紅皮書,寒假期間自己視譯,開始真的很垃圾啊,自己的錄音都不敢聽,(一想我在說什麼,是我說的話嗎,哈哈),但是這個需要大量練習,還要緊跟時政熱點。


考試心態


備考的時候很緊張,怕自己考不上怎麼辦,沒學上了?每天也是很緊張地複習,但是要告訴大家的是一定要作息規律,千萬不要熬夜學習,我覺得沒有多大用處,還傷身體,影響第二天的狀態。大家不妨每天給自己定一個學習計劃,提高白天的學習效率,這樣學起來也不會覺得特別累,反而很充實。希望學弟學妹們在備考中能夠放鬆心態,努力備考,加油!


八所外語院校翻譯碩士複試經驗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