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贷点款,女儿就能出国留学了”“你有病吧?出国有啥好的”

周全忠是个有些大男子主义的人,自认为是一家之主。可是,这几年他老婆苏美惠一个人在市里打拼,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小有成就的白领。

可是,从前似乎波澜不惊的家,却为此闹起了一场风波。

“你再贷点款,女儿就能出国留学了”“你有病吧?出国有啥好的”

1

周全忠和苏美惠结婚已经有19年,女儿这几年跟着苏美惠在市里生活,上高二,据说成绩很好,苏美惠准备让她去国外深造;儿子则是跟着周全忠一直呆在镇里,对学习不上心,称不想上了,周全忠就打算让他熬到初中毕业,去学一门手艺,以后也好有个吃饭的本事。

苏美惠1米7,长得很漂亮,周全忠则只有1米68,如果苏美惠穿上高跟鞋,两人的差距就更加明显。好在恋爱和结婚之初,周全忠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这让他心里落差不是那么明显。

可是,随着周围亲戚朋友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苏美惠坐不住了,说也要出去闯闯,改变一下长期以来仅能温饱的状态。周全忠一开始不答应,后来,苏美惠就一个人离开老家,到了市里。

苏美惠站稳脚根后,极力劝说周全忠带着一双儿女到她那里一家团聚,还把她的发展计划给丈夫描述了一遍:两人开个夫妻店,搞餐饮——饭是人人都要吃的,而且她了解过,只要上座率达到60%,每个月赚一两万是妥妥的。

2

在苏美惠离开那段时间,周全忠十分不习惯,所以,他答应了苏美惠,也离开了老家,准备到市里扎根。在他看来,赚不赚钱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一家人能聚在一起。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们两人的夫妻店由于经营不善倒闭了,周全忠还觉得自己和快节奏的生活节节不入,他要求苏美惠收起那颗好高鹜远的心,和自己一起回老家,安安心心过平常人的日子。

不甘心失败的苏美惠哪里愿意?夫妻两人吵了几次,最后决定,苏美惠带着已经上初中的女儿留在市里,周全忠领着还在上小学的儿子回老家。

三年过去了,苏美惠通过打拼,存下了一笔钱,她让丈夫把老家的房子卖了,两人在市里重新买一套房子,再次一家团聚。可周全忠无比坚定地说,绝不可能!他不喜欢过压力太大的日子。

3

苏美惠又提出,她想让女儿出国留学,她的存款加上她能贷到的,还差一点,让周全忠拿钱出来添上,满足女儿这个愿望。

没想到,周全忠对这个要求也拒绝了。苏美惠觉得简直是不可思议:“女儿出国这么大的事,你都不愿出点力?你还有没有点责任心?”

周全忠说:“干嘛非得出国?国外就一定比国内好?花那么多钱,我们家没有这个条件!”

苏美惠认为,周围的人都在竭尽所能送儿女出国,更何况自己已经出了大头部分,周全忠作为父亲,存款拿出来,再贷几万来也就可以了。这对他们两人来说,艰苦个两三年也就能还清了。

4

“我不想倾家荡产就为了让孩子出国几年,有这个必要吗?像现在安安稳稳过日子有什么不好?”周全忠无法理解苏美惠的想法。

“谁家不是为了孩子好愿意付出一切?”苏美惠眼里,周全忠就是不思进取,居然还要让孩子和他一样平凡无奇。

周全忠说,他不想四十多岁了,还要一切从头再来,他们双方都还有长辈,钱都给孩子出国了,还欠了一身债,万一老人出点什么事,到时怎么办?

“你怎么老往坏处想呢?适当的风险,有时是必须冒的!”苏美惠对丈夫未雨绸缪很是不满。

“出国回来又怎么样?就一定能过得比大多数人好?我不想拿一大家子人的安稳生活冒险。”

夫妻俩的争执,也不知到底谁能赢。

点评:

两个三观不同的人,不知怎么走到了一起。在妻子没有接触更广大的世界以前,尚能安稳度日。可是,当她的眼界一朝打开,就对从前的生活瞧不上眼了。

我们不能说两人谁对谁错,只能在二个追求不同的人当中,努力寻找一个平衡点,比如让他们做个周末夫妻,又或者劝他们各退一步:不要让大人代替孩子做决定,女儿是否想出国?是否知道出国回来以后也不见得真比在国内上学的人更具竞争力;儿子是不是真的想只学一门技术就够了?有没有人告诉他选择好好上学对自己将来的影响有多大?

不过,我个人很佩服苏美惠的拼搏精神,可也真不赞成举债让孩子出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