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未來發展【地理篇】

《為什麼必須執行一帶一路?下一個風口在這裡》

上篇文章我提到過,如果想與海權大國對抗的話,我國需要利用陸地的縱深,鏈接歐亞板塊。

這篇將講述鏈接歐亞非大陸的可實現性與方式。


鐵路運輸替代海運的可能性

鐵路運輸的成本問題能否解決?上篇文章說道海運的一大優勢就是廉價,但現如今中國的鐵路運輸可以通過技術來彌補了嘛?

鐵路建設成本:青藏鐵路建設大概是每公里4000萬人民幣,從朝鮮半島到南非大概是2萬公里,加上各種平行線,十幾萬公里鐵路差不多。我們現在有3-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修鐵路的錢綽綽有餘。順便可以投資將配套設施建設完成,從中東到新疆的石油管道,鐵道旁的電纜,這些都足以帶動沿途各國的就業和工業製造。

“一帶一路”未來發展【地理篇】| 要想富先修路!

鐵路運輸成本與海運對比:根據陸夢秋等人的研究,如果不加入時間週期成本因素進來,海運有著明顯的優勢。但目前將時間週期的問題考慮進來,鐵路的耗時更短,循環週期更快。我們還要了解一個事情就是,目前大多數海運的船出口,回來的時候是空船,甚至將集裝箱扔到原地。而歐亞大陸的連通後甚至能以物易物,聯合我之前的邏輯,中國輸出工業化將會幫助發展中國家開發大部分土地,更多的原材料會被運回交換貨物。

當初中國東北的大慶油田就是日本幫忙開發出來的,後來中國工業化崛起才將其產量繼續大幅度提升。大部分國家僅僅是因為工業化不足,導致資源暫未開發,所以現在我們所看到的資源總量並不是地球真正的資源總量。

重載鐵路運輸:如其字面意思所示,重載鐵路承重高,車密度大,基本上能運輸上萬噸貨物,並且速度比海運快。美國修了20萬公里的重載鐵路,中國目前有大秦線、朔黃線等幾條線路,還均未形成網狀佈局。現如今美國有實驗成功的39噸軸載,我國目前35噸-40噸軸載正在實驗階段。如果未來技術有所突破,鐵路運輸將更優化與海運。

“一帶一路”未來發展【地理篇】| 要想富先修路!


一帶一路路線

“一帶一路”峰會上提到過“六廊六路多港”的戰略。

六廊指:中蒙俄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

“一帶一路”未來發展【地理篇】| 要想富先修路!

上圖綠色路線為我國現存的中歐鐵路,從山西,鄭州,重慶,義烏均可連接,直通鹿特丹。分析到這裡可以看到以後並不只有沿海三角地區的繁榮,我們一定能看到中原地帶的崛起。武漢(九省通衢)、河南未來的前途不可估量。

目前只有北線,而中線和南線我結合六廊的介紹大致畫了一下:

中線:從喀什跨過帕米爾高原通往阿富汗前往伊朗的一條路,甚至可以修到東歐各國。

南線:短線連通到新加坡。長線則通過老撾緬甸,前往巴基斯坦,前往沙特。

在修鐵路的同時,修建石油管道,石油則直接從沙特、伊朗等地直通國內。

“一帶一路”未來發展【地理篇】| 要想富先修路!

畫得不好,請多多見諒


國家差異

如上圖所示,“一帶一路”沿線有60多個國家,分佈在歐亞大陸與西亞北非地區。他們的經濟、政治和安全環境都有著顯著的差異

比如說南線的鐵路路過印度後,火車不止有貨物,還掛了幾千號人。車上沾的牛糞還需要巴基斯坦幫忙清洗,巴基斯坦此時聲明,禁止印度人掛火車來我國騷擾,並且印度應承擔清理費用。

“一帶一路”未來發展【地理篇】| 要想富先修路!

如果這種事情經常發生,但大家還要會決定參與一帶一路嗎?

答案是肯定的。

沿途大多數的國家目前大多以賣資源為生,且均有大量的失業人口。中國的鐵路不僅能帶來貨物運輸,還帶來了工業化輸出,僅僅鐵路的修建與維護工程,和配套設施建設就能讓大部分人就業。聯合絲路基金和亞投行的貸款與投資,很快就能扶持一批產業的崛起。成百上千萬的人有了工作,國家輸出了產品,豈不美哉?

“一帶一路”未來發展【地理篇】| 要想富先修路!

從美英的歷史也可以看出,帝國主義道路是走不通的。只有共同協作,幫助發展中國家共同富裕才是正道。

所以對於這些國家我們要打攻心戰,西方媒體抹黑了我國這麼多年,攻心戰則需要我們的外交部與媒體共同努力去攻克。從方方事件就可以看出,我國的媒體還需要多跟西方學習,但同時也看到了新一批自信年輕人的崛起,以後定將是攻心戰的主力部隊。

希望未來的某一天咱們能坐著高鐵遊玩亞歐非大陸,看看印度哥們扒火車的樣子。

參考文獻:

[1]王秀.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鐵路運輸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研究[D].長安大學,2019.

[2]陸夢秋,陳娛,陸玉麒.“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陸海運輸的空間競合格局[J].地理研究,2018,37(02):404-418.

[3]劉潔. 亞歐大陸橋物流通道發展理論和實證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

[4]楊瑩.鐵路運輸在中歐國際貿易中的優勢分析[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6,38(02):1-5.

[5]劉建新,蔡久鳳.改革開放40年中國重載鐵路的發展[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0(06):68-7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