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雄:【讀村記】坡頭鎮石裡

虎曰:一山一水皆美景,一草一木總關情——心中石裡。

——石裡

讀 村 記——石裡

王德虎

去“大雄古邦”縣城百許裡,有“名不見經傳”之地,隨史之遷,名亦數變。今為昭通市鎮雄縣坡頭鎮石裡村。地雖偏壤,吾獨愛之。

鎮雄:【讀村記】坡頭鎮石裡

此地也,東接黔省之林口,北鄰川疆之水潦,位三省鄰界,得“雞一鳴而三省皆聞”之趣。


處於公所,東可觀林口之“青龍”,來脈綿亙,如蒼龍伏地,待勢而飛。季春至夏,氣象萬千。晨有云霧,山則翻江倒海,氣勢恢宏;夜有月輝,“廈蓉”則如蛟遨遊,光芒四射。屋舍時隱於山坳,野花怒放於遍野,雖蓬萊仙居猶不可比。北望川疆之水潦,坡上人家,屋舍儼然,晨昏異景,其色可餐。居此地也,極目而眺,四圍山川,盡收眼底,時得“江山如畫”之曼妙。


全村之內,風光優美,景色怡然。極負盛名者,“三接洞”一處,“浪子”“棺材”二巖是也。

鎮雄:【讀村記】坡頭鎮石裡

“三接洞”一處,位於一長壑,其洞有三。頂有奇木,蒼松盡秀;內置鍾乳,各具情態;氣候溫差,四季有別:盛夏探訪,可享洞中清涼之氣;寒冬來尋,當得洞內可膚之溫。谷底清溪,終年常流。閒可自照靚影,熱能品其涼甜。若為酒,定為瑤池之瓊漿,稀世之玉液。


“浪子巖”之所,是為懸崖,以險而著。巖腳“渭河”,巖頂“道開”也。人伏山頂,不敢下視。鑿坑峭壁以落腳,握藤於手以護身。負重上下,攀之如猿。舉步維艱,膽戰心驚,汗不敢出。至於此,常哀先民人生之艱,祈盼天塹變通途。


於吾,石裡之景,最勝處乃“棺材”一巖。說巖非巖,實為一峽谷也,兒時省親曾過於此,兩股戰戰,步不能邁。傳二仙追於此,有巖阻道,巨斧劈之,石裂山開。奈何斧把鬆弛,於巖口處錘緊,地塌陷為坑,今做“萬人坑”也,仙已不知其歸,而坑今猶在,雖為傳說,料必為實。


過峽中,仰唯見青天一線,俯能視萬丈深淵。如酈氏之所言:“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中則石級數百,兩側不可斜視,懸崖也。立其間始知己為米粟,行其內,乃悟踏實方能致遠。 循勢而下,轉數彎,前橫一斷壁如刀切,崖上龍形,長數丈,其狀,與“真龍”無異,可辨其頭尾,認其鬍鬚,身形自然頗具靈氣。前則飛瀑凌空,聲颶,數里可聞。亦聞:古有蛟龍棲此,欲乘雨勢而去,奈何谷窄,不可飛昇,乃反棲,現於此焉。


石裡佳境不止乎此。惜我筆拙,不能詳盡。


然則,今沐自然之春光,得盛世之雨澤,昔日僻壤今成繁榮之勢。茅屋已逝,高樓林立;白牆青瓦,煜煜生輝。每至新年,風光更甚,舉家出遊,常自驅車。還可看對面苗嶺火辣的踩花山之節,品幸福之年味;亦可覽“雞鳴三省”長征之聖地,緬懷先烈百折不撓之精神。


虎曰:一山一水皆美景,一草一木總關情——心中石裡。

王德虎 ,男,漢族,1975年出生,1998年畢業於文山師專政史系,現執教於昭通市鎮雄縣仁和初級中學。


審核:馮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