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助力“美麗伊犁”建設

綠色發展助力“美麗伊犁”建設

打造“塞外江南”新伊犁、建設“美麗伊犁”是伊犁州黨委、政府的奮鬥目標,更是各族群眾美好生活夢想的藍圖。近年來,州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有關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決策部署,持續開展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淨土保衛戰、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持高位推動,加強頂層設計,堅決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為推進社會穩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

自治州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不斷深化,環境保護事業健康發展。截至目前,昭蘇縣、鞏留縣創建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特克斯縣創建為自治區級生態縣,州直已有國家級生態鄉鎮2個、自治區級生態鄉鎮44個、自治區級生態村367個,創建數量比2014年以前增加416個,增加107%。

绿色发展助力“美丽伊犁”建设

自治州以改善環境質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協調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如今,一幅藍天白雲、綠水青山、生態和美的美麗伊犁畫卷正徐徐展開。

一場沒有硝煙的“攻堅戰”

4月3日,伊寧市潘津鎮皮裡其村村民牙力·吐達洪一大早起來,就把房前屋後打掃得非常乾淨。他用秸稈養殖牲畜,牲畜的糞便發酵後作為肥料還田。在他家的院子裡,葡萄樹吐著綠芽,盆栽花卉開得正豔,門前的巷道綠意盎然,村民享受著愜意的美麗鄉村生活。

牙力·吐達洪說,生活富裕了,更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從生活的點滴做起,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建設美麗家園。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如今已經根植在伊犁各族群眾心中。

州黨委、政府扛實“一把手”責任,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出臺《伊犁河谷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率先在全疆實行河長制,出臺《自治州環境問題(事件)責任追究辦法(試行)》《自治州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規定》《自治州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試行)》,明確州黨委、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責任,為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遵循。

今年,伊寧市、奎屯市的優良天氣指數比例持續增高,這得益於自治州持續開展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的成果。

绿色发展助力“美丽伊犁”建设

2019年,自治州多措並舉,加強對工業企業大氣汙染的綜合治理。實施“散亂汙”企業整治100項等舉措進行脫硝改造;完成燃煤鍋爐淘汰整治537臺,逐步加大城鎮集中供熱管網建設改造力度,啟動實施城市(縣城)集中供熱項目8個,新建集中供熱管網59公里;設置19個檢測機構,檢測機動車20餘萬輛,淘汰註銷機動車12234輛;實施67家關閉露天礦山的治理恢復,城市(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6200公頃;嚴格控制秸稈綜合利用和氨氣排放控制,組織開展春季、夏收秸稈禁燒專項巡查,制定相關應急預案積極應對重汙染天氣。

自治州精準發力,全面實施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淨土保衛戰,積極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切實改善村容村貌,大力提升美麗伊犁形象。

一次攻堅克難的“全體檢”

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場關乎民生的硬仗。自治州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科學精準施策,用督查整改的實際行動和成果,守護和維護著伊犁的綠水青山、一草一木。

自治州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對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的各項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主動認領、照單接收,及時制定問題清單和整改措施。自治州整改任務共28項,2018年底需完成的整改任務15項,實際完成16項、銷號15項。

針對2019年整改任務1項,自治州依法淘汰不符合國家和自治區產業政策的5萬千瓦及以下燃煤小火電機組,採取周調度、月調度的形式,層層上報核查,逐級核查,對各縣市5萬千瓦及以下燃煤小火電機組內容進行地毯式摸排,並通過在伊犁主要新聞媒體上公示等方式完成銷號程序,目前已完成整改任務。

2020年底,自治州需完成整改任務12項,將採取會議研究、室內推演、預測評估方式對細化措施進行預測,通過提前謀劃、會議討論、責任分工、按時實施,進一步明確責任,強化擔當,紮實落實今年各項整改措施。

自治州將在加快推進問題整改工作的基礎上,對2018年銷號內容常態化適時開展“回頭看”,鞏固環保成果,跟蹤問效,堅決防止問題反彈、死灰復燃。

針對群眾反映部分企業異味擾民等問題,州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多次組織安排部署,制定整改措施,通過實地調研、現場辦公等方式,督促企業整改,加強運行管理,使企業異味擾民問題得到有效控制。據12369環境信訪平臺統計,自治州群眾投訴從2014年的231起降至2019年的18起,下降92.2%。

去年,自治州順利完成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庫和攔河截汙淨化屏建設、工業園區汙水集中處理、非法機井全部取締封停等重點工作。

一首管理有效的“生態歌”

從出臺環境問題(事件)責任追究辦法,到伊犁河谷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的實施;從編制伊犁河風險評估報告,到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實施方案;從出臺落實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到出臺建設生態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十三五”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秸稈禁燒管理辦法、重汙染天氣應對預案等一系列制度和規定,自治州在構建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正逐步健全,為推進自治州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遵循。

3月27日,自治州四套班子領導與州直各單位幹部職工2000餘人前往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植樹。至此,今年自治州為荒坡披綠工作全面展開,將植樹造林4.5萬畝。

植樹造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參加植樹的州畜牧總站幹部阿尤西·加瓦說,要確保種一棵樹活一棵樹,給伊犁增添一抹綠色。

自治州加大山區天然林、河谷次生林的保護力度,嚴格落實國家重點公益林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切實加強森林資源保護。截至目前,州直森林覆蓋率達到13.1%。

目前,州直八縣三市成功申報8處國家級溼地公園,其中,5處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驗收並正式命名。當前,州直共有14萬公頃溼地得到有效保護和建設,溼地保護率90.29%,溼地動植物和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恢復,溼地生態環境趨於良好。

绿色发展助力“美丽伊犁”建设

“綠色是伊犁的底色。”州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李新華說,自治州嚴格落實環境保護責任,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今後,州生態環境局將繼續當好綠色發展的參謀、環境保護的參謀、高質量發展的參謀,繼續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通過多舉措並行,促進伊犁經濟、科學、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伊犁日報 記者 史雪紅 編輯 孫偉霞 以上資料圖片來自網絡)

绿色发展助力“美丽伊犁”建设绿色发展助力“美丽伊犁”建设

3公里紅楓大道,近百畝超大人工湖,伊寧市東入口將添一景觀

吐爾根杏花溝成農牧民脫貧致富的聚寶盆

校對丨劉 洋

審核丨景德明

绿色发展助力“美丽伊犁”建设

伊犁零距離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訪惠聚”信息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請按要求投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