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进行时之“浅谈学与习”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倒计时,每到这个时候,各种各样的高考补习培训班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价格不菲,但效果参差不齐,有人说很管用,短时间内可以提高几百分,让一个倒数第几名的学生达到二本线。也有人说,没啥用,花了大价钱培训,到头来成绩还是没有多少提高。当人,前者一般都是培训机构说的,后者一般都是孩子成绩很差,后面短期参加培训说的。到底参加培训有用没。有多大用处,那我们应该从最本质的东西谈起,那就是学习。

一说到学习,大部分人想到的就是,学就行了,给好的环境,好的教材,好的老师,加上自己的努力,就会出现好的成绩,但是为什么每个人都这样子谈,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好的成绩。可能有人会说,有的孩子天资聪明,有的孩子学习环境更好,但是真正天资聪明,真正学习环境好的孩子又有多少?那到底是什么原因,我想,学习是一个大的工程,今天抽丝剥茧,从最简单的地方谈起,那就是学和习两个字。

学,从动词来讲,有模仿的意思,获得的意思。这个意义上来讲,学便是通过模仿,获得知识的过程,其实大多数的人,潜意识的行为都停留在学的层面上,仔细想想,当我们在课堂上的时候,大多情况下,我们最愿意的事情就是听老师讲课,学习语文的时候,最痛苦的就是看到文章末尾写到背诵全文的字样,学习数学,最愿意的就是看老师妙笔生花,在黑板上列出公式,写出答案,而英语,则是听老师讲每个单词,讲文章,最痛苦的就是背不会文章,不能放学回家了。说实话,对于每个人来说,脑子里输入东西是最容易干的事情,只要用眼睛去看,耳朵去听,那么便是皆大欢喜,至于知识有没有进脑袋,又有多少进入脑袋,学上面是没法衡量的,所以不管输入多少,从面上来看,无法区分,无法判断。当然,学的方面,我们确确实实需要一个好老师,一本好教材,好环境。但是,如果想在考试之后需要呈现一个好的成绩,那么光这样,远远不够。

习,复习,温习,练习,实习。我想,看到这几个词,习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吧。如果将学说成是知识输入大脑,那么,习,便是将输入的知识融会贯通之后进行输出。很多人,缺乏的就是输出的这种行为。我觉得大部分人都懂,但是很多人却做不到。因为动脑子是一个很费劲的事情,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大脑是最耗能的器官了,大脑的体积并不大,但相对于其他器官来说,单位体积消耗能量的比例远大于其他的器官。说的更直白点,就是累。我想没有一个人想要累,大部分人都会逃避累,选择舒适。有人也许不承认,但是仔细想想,你学后输出的东西,是大脑子直接提取的还算整合后提取的东西。如果输出容易,那么很大概率是不经加工,或者早以前的知识直接输出的。就像,你宁愿被抄写两篇文章,也不愿意自己写一篇文章。宁愿抄写遍数学公式,也不愿意做一道难度稍微大一点的数学题。这个其实很好理解,我们需要保存能量,尽肯能的减少能量的消耗,这样子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大自然中生存下来。可是,几千几万年形成的潜意识习惯,在当下的社会已经有点落后的,以前,“没穿裤子”的时候,我们的生存之道是不要饿死。如今,没有人会饿死,吃太多会变胖,而胖子,我们每个人都懂。所以说,以前潜意识减少能力消耗的行为已经不适用于现在了。当下,获得更好,需要的是一个灵活的大脑。这就需要我们摒弃潜意识中“偷懒”的想法,让大脑运动起来。也许输出很累,但当知识成为现有的东西的话,痛苦的输出便不存在了。这也是我们最后想要的。

谈了两点,学与习,希望每个人不仅对学重视,也要对习重视起来,只有这样,最后才能出一个好的成绩,当然,要考出好成绩,光明白学与习是远远不够的,仅仅是基础而已,在基础之上我们该怎么做,那下篇文章谈起。

高考进行时之“浅谈学与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