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養性,踐行思想”,宋朝尚香文化在文人中扮演何種角色

中華民族的尚香文化源遠流長,周朝時設立相關官職,漢朝時香為皇宮貴族所喜愛,而後尚香文化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進入文人生活,經過唐代的繁盛,最終在宋代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在宋朝香的應用從王公貴族擴大到了平民百姓,並貫穿於宋朝文人生活的各個方面。除了個體的日常生活外,香還有營造交際氛圍的作用。另外,宋代香藥行業興盛,除了《清明上河圖》中描畫的香藥商鋪,還出現了“香婆”的職業化銷售人員。

“修身養性,踐行思想”,宋朝尚香文化在文人中扮演何種角色

香在宋代成為一種潮流,這得益於宋代文人在奉香中所注入的獨特的審美品位、價值觀念和理性哲思,可以說宋代的尚香文化是由文人主導並推動的。香在文人生活中如影隨形,無處不在,除此之外,文人以香為主題創作了數量巨大的文學作品,今天我們若細細品讀,不難發現在譬如周邦彥、歐陽修、李清照、蘇軾等等幾乎所有宋代文人的作品中都會出現香的身影。

除了愛香、寫香,文人們還研究香,例如蘇軾自制“聞思香”、黃庭堅自制“知見香”等。幾千年來的屢屢馨香,始終像無聲的春雨一樣滋潤燻蒸著歷代文人的心靈。那麼,尚香文化究竟產生於什麼樣的時代背景,又蘊涵著怎樣的人文內涵呢?

一、受義理之學影響,宋代文人認為香氣可以醒脾通竅,使人才思敏捷、文如泉湧,讀書必焚香成為文人的生活常態

宋代理學以理為萬物萬事的本源,又稱為天理,承認事物的變化,強調探究事物本原的重要性。程頤提倡對人本身和自然界的觀察,格物致知的理學精神使文人特別重視對自身生命規律與養生方法的把握,所以文人士大夫大都懂醫術、善養生。

“修身養性,踐行思想”,宋朝尚香文化在文人中扮演何種角色

香氣具有保養健康的重要功效,鼻在人體中被視為主導生命最重要的力量,鼻屬脾,香氣由鼻呼入到達人的脾部,而《黃帝內經》中指出“天食人以五氣”,其中只有香氣才能與脾相通,對脾產生一定的治療作用。此外,香氣還會對陽明經產生養護作用。

宋代文人認為讀書重思,思易傷脾,香氣則可以醒脾通竅,使人才思敏捷、文如泉湧,所以他們在讀書或創作時必定伴有焚香行為,目的是通過焚香調節學與思的配合。曾鞏將其書齋命名 為“凝香齋”,並題詩曰“沉煙細細臨黃卷,凝在香菸最上頭”足見其對焚香伴讀的喜愛。

文人無論是書齋苦讀還是研經講義必定以香爐為伴,焚香固然具有營造氛圍、保暖驅蟲等功效,但更關鍵、更深層的原因在於香氣是使思維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香氣對維持思維運轉、啟迪智慧創造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文人尚香,絕非僅僅是一種貪圖享樂的生活習慣,而是以理性科學的角度重新審視並充分運用焚香的養生價值。

“修身養性,踐行思想”,宋朝尚香文化在文人中扮演何種角色

二、中國文人向來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尚香文化反映出宋代文人士大夫對天人合之的不懈追求

《禮記·樂記》曰:

“人生而靜,天之性也”

清靜恬和是人的天性。宋人認為天人一物、萬物本一的基礎就是氣,氣充塞宇宙之間,是構成萬物生存的基礎,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物質,因此可以說氣是人與天地相互溝通、相互感應的重要成分。

而香氣則是人與神明溝通的關鍵,宋代文人強調焚香要靜謐,由此才能擺脫塵世干擾、恢復心神寧靜、昇華自我性命,這也是“究天人之際”的重要前提,他們認為香氣是人與天地萬物交流的重要媒介,是實現物我唯一、“人天整體”的基礎和關鍵。

南宋畫家馬遠在《竹澗焚香圖》中就表現了這樣的狀態,在細弱疏竹和潺潺流水的悠遠意境中一人焚香默坐,香爐中飄渺的香氣與天地間濛濛的霧氣融為一體,又與人體內的無形之氣合二為一,天地之氣與五行之氣暢通無阻,就實現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修身養性,踐行思想”,宋朝尚香文化在文人中扮演何種角色

焚香正是宋代文人將此過程的日常化和生活化,文學作品中對焚香所具有的淨化自我功能多有描述。宋代的尚香文化正反映出士大夫對“天人合一”中所蘊含的的人格精神、生命創價和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

三、科舉制幫助普通人大量湧入到官僚政治體系中,而尚香對普通讀書人而言,是一種獲得社會認同和情感歸屬的重要方式,這種看似是個人情趣和審美體驗的尚香,其實是支配社會權力精英的方式

宋代文人尚香,不僅是一種個體行為,而且象徵著文人群體對文化身份的普遍認同。宋代君主“與士大夫治天下”的治國政策和“取士不問家世”的科舉制度使得讀書人經由科舉入仕途,獲得了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的同時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實力和消費能力。

在此基礎上,文人士大夫需要通過某種方式塑造出區別於其他群體的身份象徵和美學品味,展現自己與他者之間的區別關係和社會距離,由此不惜重金尋香。也正是因此,焚香成為了一種是大夫文人群體的特有標誌,引導著宋代的文人們將其發展為大家一致認同的生活情趣和文化品位。

“修身養性,踐行思想”,宋朝尚香文化在文人中扮演何種角色

尚香是文人群體真實的生活方式,不僅僅是裝飾與點綴,而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更是表現他們文化趣味和審美風格的一種重要方式。

除了能夠進入仕途的文人,還有一群人學而不得仕,科舉制度少數輝煌的等第者引領著尚香文化,前者則努力向這些精英文人的文化活動看齊,以此獲得社會認同感和情感歸屬感。

尚香對普通讀書人而言,是一種獲得社會認同和情感歸屬的重要方式。文人群體的尚香品位,對很大一部分學而不得仕的中下層文人產生了示範性和導向性作用。尚香看似是個人的生活情趣和審美體驗,但實際上卻屬於支配社會的少數權力精英

四、儒家文化重視德性的修養,而宋代士大夫焚香,不僅僅是日常生活中修身養性的一種重要方式,還是對儒家“養德盡興”思想的踐行

宋代文人尚香,其實質是對儒家“養德盡興”思想的踐行,象徵著文人對性、德、禮的極致追求。宋人繼承了以香修身的理念,將香視為涵養性靈之物。

蘇軾被遠貶南海、一貧如洗,為祝胞弟蘇轍甲子生辰,特意製作沉香山為賀禮,由香品推及人品,借沉香隱喻堅貞超邁的君子,激勵正身陷逆境的子由要堅定地持守人生信念。可以說尚香是宋代文人在日常生活中正心修為的一種重要方式。

“修身養性,踐行思想”,宋朝尚香文化在文人中扮演何種角色

宋代文人多在夜間焚香,因為尚香可以“正心”,但他們在夜間焚香並非僅僅是為了享受靜謐的詩意世界,更重要的是他們認為夜間陽氣減弱、陰氣加強,病邪之氣更容易侵入人體。而香則集天地之靈氣、草木之精華,能以其清正之格祛除汙穢、清淨身心,體現出宋代文人對自我內在精神的修煉與昇華。

宋代文人認為尚香可以“慎獨”,這是修煉坦蕩胸懷、安逸本性、律己自持品格的重要方式,香具有“清淨和寂”的內在精神,焚香則可以使人慎獨自省。

宋代話本小說《王魁負心》中王魁和桂英二人焚香設誓各不負心,以及南戲《崔鶯鶯西廂記》中鶯鶯拜月焚香的場景,都是在焚香中剖析自我、袒露心聲,所流露出的都是最真摯、最敬虔的情感與信念,因為這時更易使人產生敬畏、恭謙之感,更能令人反省自我、坦蕩胸襟、清靜心靈。

因此可以說尚香是宋代文人修煉性靈、涵養德性的重要方式,是士大夫對修身養性、明理見性主張的內化與踐行,更是他們錘鍊“正心”“誠意”“慎獨”“內省”道德品質的一次心靈洗禮和精神昇華。

中國古代的尚香文化在宋代達到頂峰,首先,尚香是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在任何場合都有香爐相伴左右,無論賞花撫琴、填詞寫詩,或是枕邊案頭、燈前月下都要焚香,可以說香是如影相隨、無處不在的。

其次,宋代的尚香文學十分繁榮,文人以香為主題創作的詩、詞等文學作品數量之多、品質之高令人驚歎。再次,宋代文人不僅愛香、寫香、詠香,還對香進行了體系化、專業化的研究。這背後,體現著宋代文人的文化趣味和審美風格和宋代文人士大夫對天人合之的不懈追求,更是權力的一種代表,還是對儒家“養德盡興”思想的踐行。

參考文獻:《十三經注疏》、《老學庵筆記》、《全宋筆記》、《高齋漫錄》、《夢梁錄》、《夢溪筆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