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花十分鐘學好站樁,緩解緊張,修身養性,養身養顏只需這一招

升發陽氣的養生樁,簡單之中蘊含著健康的大道理,長練養生樁,一定會受益不淺,還有助於容顏不老、樂而忘憂。

形意拳與養生樁

在介紹養生樁之前,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形意拳。“形意”,顧名思義,是外形與內意的高度統一和結合。形意拳動作中正不倚,打法可剛可柔,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體質的人均可練習。

形意拳基本屬於象形拳,它的主要套路多是模仿一些動物的捕食及自衛動作而形成的,即所謂“象形而取意”。

形意拳作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武術內容之一,經過了歷代傳人不斷鑽研、實踐、總結和提高,逐漸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其各派拳法雖各有千秋,但拳理之間淵源頗深,講究以意領氣,以氣導力,形意一體。通過對形與意的相互調節,內與外的相互作用,來達到體用兼修的功效。形意拳的宗旨是冶煉操守、強健體魄。通過練習形意拳,可以起到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等功效。

養生樁取形意一體的思想精髓,通過形與意的相互調節、內與外的相互作用,來達到激發陽氣、養生健身的功效。我相信,各位女性讀者學會了養生樁後,身體會由內而外地健康起來,美起來!

神凝意定地站樁

站樁不僅能健身治病,也是一種鍛鍊意志品質的功夫。站養生樁是一個非常適合鍛鍊意志的方法。學習養生樁的人,也切忌憂慮、悔懼、浮躁、粗暴、氣憤以及得失之心和僥倖思想。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摒除雜念、神凝意定呢?

做站樁功時,要在小腹松圓的時候把兩隻手抱在胸前,深呼吸,用鼻子輕輕地把氣吸滿,口微張,然後再向外把氣輕輕地吐出來。吐的時候,一定要體會到兩個肩是鬆下來的狀態,隨著吐氣,自然地松肩下垂。有些瞭解武術的人會說,按照中國武術的要求,還應該含胸拔背才對。

實際上,我們常用的一些說法是有錯誤的,比如站樁向回抱的時候胸向上提,叫提胸抬頭,如果把這個動作做成挺胸抬頭則是錯誤的。在提胸抬頭的瞬間,我們全身的力量是很圓滿的,我們的兩腋下也應如同夾著一個氫氣球一般,但不要使勁去夾這個氣球,也不能太鬆,要在這兩種情況之間掌握好鬆緊度。最後,我們還要有一個假想,就是要感覺到自己的頭頂是懸著的,好像頭頂上有一根繩子在往上面吊我們的身體一樣,身體很輕,悠悠盪盪。這樣,自然就能做到摒除雜念、凝神意定了。

花十分鐘學好站樁,緩解緊張,修身養性,養身養顏只需這一招

學會用站樁來消解無意識的緊張

一方面,站樁養生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的新陳代謝,達到潤澤全身、旺盛生機、祛病延年的目的,另一方面,又能使我們大腦的中樞神經得到休息。

站樁中哪個姿勢最重要呢?我可以明確告訴大家,抱的姿勢最重要。古人講“天地都在一抱中”,老子也說“抱元守一”,輕輕地一抱,能緩解自身無意識的緊張。

無意識的緊張是怎麼來的?實際上,後天的很多生活習慣導致了我們一睜眼就處在一種無意識的緊張狀態。不管夜裡幾點睡,早晨鬧鈴一響,我們就立即從床上躥了起來,這就是一種無意識的緊張狀態,這一躥就導致心氣都提上來了。

這是一種什麼感覺呢?就是時時都提心吊膽的感覺。給大家舉個例子,週末帶孩子出去爬山遊玩,玩一天回來以後,孩子睡一覺沒事了,家長卻感覺自己腰痠背痛腿抽筋,疲乏得不得了。為什麼同樣爬了一天的山,孩子沒事兒,家長卻感到很累呢?

這是因為,大人在爬山時總是覺得這個地方危險要小心,那個地方危險不能去,處處是潛意識的焦慮和緊張。這種所謂的生活習慣也是造成我們無意識緊張的一個根源所在。無意識緊張會導致人提心吊膽,整天處在一種緊張的感覺中,人在緊張時肩是松不下來的,肩松不下來就會導致肩胛發緊、發僵,局部的肌肉發緊、發僵以後,就會導致供血不足,甚至會出現頭暈的情況。無意識緊張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時,有時就會無意識地端起肩膀。

花十分鐘學好站樁,緩解緊張,修身養性,養身養顏只需這一招

臨床觀察發現,站樁是對抗這種無意識緊張、調整形體最佳的一個方法。站樁時,我們兩手一抱,把提起來的氣沉下去,十個腳趾微抓地,腳心虛含,其實在虛含的同時後腳跟還要稍稍地抬起一點點。我們腳跟抬起的那個縫隙,剛好可以讓一隻螞蟻鑽進去最好,但要保證不能踩死它。只有腳跟虛抬,兩手抱起來以後,我們才能體會到站樁時整個身體前後晃動的感覺。

站樁也是調整機體左右平衡的一個好方法。平時,我們經常找不到自己的中心在哪兒,也不知道重心在哪兒,那麼何不試試站樁呢,慢慢地就體會到了。

站樁的動作要領

站樁的要領很好記,首先把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十個腳趾微微抓地,把腳心輕輕弓起來,腳心虛含,雙腿微屈。正常站立時,我們的膝關節是挺直的,但站樁時要比較懈怠地放鬆下來。腿彎到什麼程度合適呢?要略向前彎曲一下,膝關節不要超過腳尖,古人講“三尖相照”,就是指膝關節永遠不能超過足尖。如果膝關節長久超過足尖,做過功後易導致膝關節包括半月板受傷。

臨床上,我經常聽到一些練太極拳的中老年人說自己的膝關節一直不太好。其實,很可能就是因為在做某個動作的時候,他們的膝關節超過了足尖,把全身的重量都放在了一條腿的膝關節上了,結果導致膝關節疼痛。對於這種因為姿勢不正確導致的膝關節疼痛,不需要任何藥物,只要糾正自己的練功姿勢,過段時間就會慢慢恢復了。

花十分鐘學好站樁,緩解緊張,修身養性,養身養顏只需這一招

在聽我講了站樁的好處之後,有些女性患者回家就開始學練養生樁,但下次見到我的時候,總是很苦惱,她們很容易糾結於兩腿中間應該距離是多寬,兩臂應該抬到哪個位置,腳後跟距地面應該是幾毫米。總之,她們太注重細節了。這可能跟女性認真細膩的性格特質有關。但我要說的是,站樁時,不用太過於強調姿勢到底是否正確,比姿勢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合理的想象。漢代文學家賈誼在論述關於人的十種活動時談到了“抱”,他主張“站如抱鼓”。古代的鼓是很大的,人抱起鼓要用很大的力氣。

在抱鼓時,身體各個地方都要是圓的,身體各部位的姿勢要隨著鼓的圓度、弧度而改變。我們在站樁的時候,就要想象自己是抱著一個鼓,也可以想象自己在用兩手抱著一個大西瓜或者一個球。這時候,胯是微微向下的,腰略向後突,保證小腹是松圓的,因為小腹松圓後我們才能氣定神閒,把氣沉下來,即古人講的“形正氣順”。

站樁的標準

簡簡單單的站樁可以將養顏養心與養生保健完美地結合起來。那麼,在練習站樁時,是否還有其他禁忌呢?

站樁兩手抱起來時有沒有一個標準,這一點前輩們總結得很精闢,兩手抱起,只要高不過眉,低不過膝就可以了。我們一開始抱得很高,有可能覺得肩部酸累,這時低一點就可以了,可以低到和小腹大約一個水平線的位置,這是對上下的要求。那左右有沒有什麼要求呢?左右的要求是以鼻子為人體的中線,左手不往鼻右去,右手不到鼻左來。當我們兩隻手超過鼻子的一側時,人的中心就會偏移了。

我們通過身體的平衡來調整氣息。那對呼吸有什麼要求呢?四個字:細、慢、勻、長。什麼叫細、慢、勻、長?就是當我們的雙手舉起來時,鼻孔不要使勁地呼吸,呼氣與吸氣要細、要慢、要均勻,最好能到達我們身體的深部。

花十分鐘學好站樁,緩解緊張,修身養性,養身養顏只需這一招

為什麼工作一天後,我們會感覺很累?因為身體既有陽氣虛弱,又有溼邪存在。有人會問為什麼很累了還要去鍛鍊、去站樁?其實,站養生樁就是讓人在鍛鍊中得到休息,在休息中得到鍛鍊,在靜止不動的狀態下讓我們全身大汗,但又不會讓人心跳加快。因此,這是一個非常科學的養生方法。

“靜”中有大動

前段時間,有個冷笑話好像蠻流行的:有人說“我想靜靜”,旁邊出來個女孩說“我就是靜靜”。看了這個笑話,大家哈哈一笑。其實,我想說的是,站養生樁求的就是一個“靜”字。看似不動,實則不然,站樁是靜中有大動的活動,看似“靜靜”站著,只有輕微晃動,實則全身奇穴都在動,這是真正有意義的“動”,是最具效率的“動”。那麼,普通練習者如何能達到這種動靜結合的養生境界呢?

一個最簡單的感受動的方法,就是我們舉起一隻手,舉3〜5秒鐘再放下來,體會氣血瞬間流動的感覺,這就是身體內在的動感。

花十分鐘學好站樁,緩解緊張,修身養性,養身養顏只需這一招

站樁時,把兩腳平踏在地上,腳跟虛抬,腳趾微微抓地以後向外輕用力。當腳趾微微向外用力,兩隻腳同時向外擰撐時,足三里穴瞬間就會動起來了,能夠起到做針灸和做按摩的雙重作用。

我教有些朋友和患者用站樁的方式進行養生和治病,基本上一週就會有好的信息反饋,特別是女性朋友們,站養生樁短期內對女性的保健效果尤其明顯。

用敷面膜的時間去站養生樁

建議各位愛美的女性朋友們,每天拿出晚上敷面膜的時間,也就是10〜20分鐘的時間來站養生樁。看著電視、聽著廣播、和家人聊著天的同時,都可以進行,養成站樁的好習慣,把它融入到你的生活中去。

需要注意的是,站樁並不是單純地一站就能達到效果的。實際上,它是需要我們的思維意識、精神同時作用。有些前輩在他們的著作裡說過:“站樁的時候身動心不動枉然,心動身不動亦枉然。”初期練習站樁的時候,如果覺得枯燥,可以邊看電視邊固定姿勢,等到姿勢固定下來了,就需要找到山清水秀、花香柳綠的地方,靜靜地去站立。站樁時,我們要多回憶那些給我們帶來快樂的事情,最好把思想專一起來。

莊子說:“用志不分,乃凝於神。”意思是說,如果我們把全部精力放在一件事情上,就沒有突破不了的事情。古人講做人要語善、視善、行善,我在這裡再加上一條,面也要善,特別是女性,而正氣就是抵禦百邪的最佳武器。

花十分鐘學好站樁,緩解緊張,修身養性,養身養顏只需這一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