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百姓幸福持续“加码”

什么是幸福?对于老百姓来说,就是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样的幸福感受,是榆林保障和改善民生最好的诠释。

近年来,我市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倾心尽力办好民生实事,突出教育、医疗、养老、停车等热点民生问题,以为民情怀办好民生实事,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们一定要把榆林教育的质量提上来,兑现‘努力不让孩子为求学远赴他乡、家长为抚育子女两地奔波’的诺言。”这是2019年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20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落细开学复课后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确保师生健康和校园绝对安全。启动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推进北师大榆林学校高中部等20个新建项目和市职业教育中心迁建等20个续建项目,全市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以内,普惠性幼儿园占比提高到93%以上。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健全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整治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教师“减负20条”,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市人大代表王鹏喜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我感到非常振奋。”他建议,要从为校长减负、为教师减负、为学生减负方面制定政策,共同发力,切实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努力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

多措并举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难”

当前,榆林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越来越严重。据统计,2019年榆林中心城区有停车场818处,停车位14.28万个,但实际开放仅5.44万个,缺停车位11万个。交通设施建设、车位供需矛盾、停车管理方式滞后问题日益突出,群众意见很大。

市政协委员陈治忠建议,将停车设施建设列入政府年度预算,完善用地供给、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等保障措施。制定建设、审批、用地、价格、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停车场建设。挖掘地上地下空间资源,规划建设一批辐射广、功能强、容量大的公共停车设施项目。加快建设统一的智慧停车信息化平台,促进动静态交通协调运转。盘活现有停车资源,规范路边停车位,借鉴大城市经验,将机关单位闲置停车位向社会开放。

陈治忠建议,要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需要开拓创新,探索市场化路子。按照建设投资多元化思路,制定激励政策,完善市场准入,试点运作公共停车场建设基金,多方吸引社会资本。鼓励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及个人,利用自有土地或地上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推进停车场建设市场化。引入专门公司,通过价格杠杆进行需求管理,提高车位利用率。同时,坚持优先发展公交,从资金投入、用地安排、设施建设、优化路网等方面综合施策,引导市民“停车换乘公交”,促进网约车、共享单车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补充性和流动性作用。

继续推进过敏性鼻炎防治研究

近年来,我市过敏性鼻炎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7月至9月份,榆林过敏性鼻炎患者就会喷嚏不断、鼻涕横流,严重者还会引发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问题已成为榆林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

针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全市过敏性鼻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部署全市过敏性鼻炎防治工作,组织专家赴北京、内蒙古等地考察,学习借鉴过敏性鼻炎防治先进经验和做法,制定了《过敏性鼻炎防治工作方案》,并由市财政年度预算专项经费,用于购置过敏性鼻炎防治设备,聘请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专家,指导开展临床治疗和课题研究,确保过敏性鼻炎防治工作取得突破。

市政协委员刘挺认为,黄蒿可能是导致秋季过敏性鼻炎多发的主要因素。他建议,在开展实验室检查的同时进行人体检查,以获取针对性更强的过敏原目标;广泛动员拔除城区周围生长密集的黄蒿,侧面验证其是否为过敏原;今秋组织医疗专家和过敏性鼻炎患者,前往黄蒿地开展试验,进一步确认黄蒿是否为我市过敏性鼻炎的“祸首”。

來源:榆林日报 榆林政务公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