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知識點幫你解讀“無症狀感染者”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相關臨床症狀(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通常指核酸檢測)或血清特異性免疫球蛋白M(IgM)抗體檢測陽性者。

簡單的來講就是,有的人身上攜帶了病毒,但是沒有明顯症狀。

無症狀感染者可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是感染者核酸檢測呈陽性,採樣時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隨後出現某種臨床表現,即處於潛伏期的“無症狀感染”狀態;第二種是感染者核酸檢測呈陽性,經過14天潛伏期的觀察,均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始終為無症狀感染狀態,這種是真正的無症狀感染者,他們不是病人,只是核酸檢測陽性。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魏晟教授表示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要分不同情況來看,如果是在武漢隔離了這麼多天後才發現的無症狀感染者,傳染性很低。如果是從國外正在流行的地區返回人群中發現的無症狀感染者,傳染性是很高的。要分不同情況,分別判斷。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組織專家對1月29日至4月8日各地報告的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進行分析,發現我國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比例呈逐漸下降趨勢。3月10日以後轉為確診病例的比例維持在11.2%以下,部分省份這一比例相對較低,在6%以下。


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表示,從醫學上判斷,無症狀感染者有一定的傳染性,但傳染力一般較弱,傳染性比有症狀的低很多。“沒有打噴嚏、咳嗽等症狀,帶病毒的飛沫在呼吸道內排不出來,引起傳播的機會就相對少一些。”

魏晟說,武漢居民大多居家隔離了70多天,又無症狀,有“綠碼”的人傳染性很小。“近日武漢出去了很多人,查出來的無症狀感染者極少。”

無症狀感染者會不會成為超級傳播者

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得知道: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把病毒傳染給十人以上的病人被稱為超級傳播者。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超級傳播者”從歷史來看都是屬於重症患者。無症狀感染者所佔的比例非常低,攜帶的病毒數量也比較少,傳播的危害是比較小的,不會成為“超級傳播者”。 無症狀感染者並不意味著不會傳染,因此要遵守科學的提醒,如果是從武漢或者湖北其他地方來的,在家裡也要戴口罩,這樣才能避免病毒的傳播。


針對無症狀感染者的防控措施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的《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中將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納入防控管理,對無症狀感染者的報告、管理等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各級發現無症狀感染者,應於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縣(區)級疾控機構接到無症狀感染者報告後,24小時內完成個案調查,並及時進行密切接觸者登記,將個案調查表或調查報告及時通過傳染病報告管理信息系統進行上報。無症狀感染者應集中隔離14天,原則上集中隔離滿14天且兩次連續標本核酸檢測陰性者(採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可解除隔離;如果核酸檢測仍為陽性者,則繼續隔離醫學觀察。隔離醫學觀察期間如出現臨床表現,應及時轉歸為確診病例,進行規範治療。無症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也要進行14天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是無症狀感染者最主要的來源


目前發現無症狀感染者主要是病人的密切接觸者,所以過去的14天沒有武漢及周邊旅居史,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或疑似病例接觸史,就無需過度擔心。公眾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個人防護即可。戴口罩、勤洗手、勤擦拭、勤通風;保持1米距離,避免共用物品;要做好隔離,及時就醫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