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務員考試行測練習:定義判斷(4月15日)

2020年公務員考試行測練習:定義判斷(4月15日)

  1.

  貧困的要素不僅包括物質和收入水平指標,還包括能力指標,即人類基本能力和權利的剝奪。權利貧困就是缺乏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基本人權的一種貧困狀態。權利貧困是貧困的核心,物質貧困是貧困的具體表現,權利貧困是造成物質貧困的根本原因。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選項不屬於權利貧困的是( )

  A.張某大學畢業在京成為“蟻族”一員,收入低下,蝸居城鄉結合部多年

  B.辛某房屋被強拆,致使一家人居無定所,其申訴上訪過程中多次被拘留

  C.李某在深圳私企打工多年,因工傷喪失勞動能力,卻得不到任何賠償

  D.王某好心救人卻被訛詐,因無證據證明無辜,被判令承擔全部醫療費用

  2.

  使命是一個企業存在的目的和意義,或企業存在的理由,是企業存續發展對企業自身及社會的價值與意義。遠景是企業使命的形象化與具體化,由於社會分工的存在以及特定企業在資源及其稟賦等方面的差異性與侷限性,每個企業只能在特定的領域或方面以特定的方式來表達和實現其使命,從而表現為不同的企業遠景。戰略目標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為完成企業使命及遠景所要達到的結果,也是衡量企業經營活動的標準。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各項中描述了企業戰略目標的是( )。

  A.某運動產品生產企業:在日益增長的健身市場上建立強有力的格局

  B.某電子產品生產企業:致力於電子信息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提升人類社會生活品質

  C.某家電生產企業:以產業報國為己任,創造綠色世界、服務人類社會

  D.某廚具生產企業:不斷為人類提供更新、更好的廚房文化與生活方式,竭盡全力,讓家的感覺更好

  3.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是指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所得的個人;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不屬於中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的是( )。

  A.亨利是美國人,應聘在“北京華爾街英語學校”任教6個月

  B.湯姆是英國人,應聘在“北京華爾街英語學校”任教2年

  C.高紅是美籍華人,在回國探親2個月內,她在美國工作地公司仍然向她支付工資

  D.李揚是北京大學的教授,她在新加坡出版了一本書,得到一筆稿費

  4. 預謀故意是指行為人產生犯罪故意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才實施犯罪行為的心理態度。下列不屬於預謀故意的是( )。

  A.某甲與其妻關係不合,趁其熟睡之時將其勒死,然後毀屍滅跡

  B.某人為了爭奪權位,處心積慮地設計一個圈套,將自己竊取公司情報的罪行栽在同事身上,排擠其出公司

  C.某會計“故意”忘了鎖門,以至於財務室被竊,他卻分得不少錢

  D.一刑滿釋放的青年在夜路上發現一年輕女子,遂起不良之心,將其強姦

  5.

  外部不經濟性是指經濟活動主體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給他人帶來的損失或額外費用,而他人並未因此得到補償。

  下列屬於外部不經濟性的是( )。

  A.某項新技術發明被他人使用,沒有得到使用費

  B.桃樹花開時,行人都可以享受到花香,但並未向種桃樹的人交錢

  C.上游居民大量植樹,自己收穫了木材又改善了下游居民的水源質量,卻未收取費用

  D.農民使用農藥過量造成汙染,卻並沒有賠償受害者

2020年公務員考試行測練習:定義判斷(4月15日)

  答案與解析

1.答案: A

  解析:

  定義的關鍵信息是“貧困的要素不僅包括物質和收入水平指標,還包括能力指標,即人類基本能力和權利的剝奪”。選項>A>僅是物質貧困,故不屬於定義。因此,本題答案為>A>選項。

  2.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戰略目標強調為完成“使命”和“遠景”所要達到的“結果”。戰略目標也是“衡量企業經營活動的標準”。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中“在日益增長的健身市場上建立強有力的格局”是“一定時期內,企業要達到的結果”,也是“衡量該企業經營活動的標準”,這屬於戰略目標。B中“致力於電子信息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提升人類社會生活品質”是“在電子信息技術領域實現企業的使命”,這屬於“遠景”。C中“以產業報國為己任,創造綠色世界、服務人類社會”是“企業對社會的價值和意義”,這屬於“使命”。D中“不斷為人類提供更新、更好的廚房文化與生活方式,竭盡全力,讓家的感覺更好”是“在廚具領域表達和實現其使命”,這屬於“遠景”。故正確答案為A。

  3.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定義中強調“有住所或無住所但居住一年的在境內或境外取得所得”或“無住所或無居住或居住不滿一年的在國內取得所得”的個人。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B為在國內取得所得的個人;C中在國內探親2個月,符合定義中的後者的情況,但不是在國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因此不符合定義;D中由北大教授可知在國內任職,符合定義中的前者。故正確答案為C。

  4.答案: D

  解析: D項中的青年實施犯罪行為沒有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故本題選D

  5.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外部不經濟性強調“給他人帶來的損失或額外費用”且“他人並未因此得到補償”,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項“某項新技術發明被他人使用”、B項“>行人都可以享受到花香”、C項“>遊居民大量植樹>改善了下游居民的水源質量”都是給他人帶來好處或收益,不符合“給他人帶來的損失或額外費用”。而D項“>農民使用農藥過量造成汙染”給環境造成汙染,也給他人帶來不利影響,符合“給他人帶來的損失或額外費用”,同時“>卻並沒有賠償受害者”體現了定義“>他人並未因此得到補償”,兩個條件均符合。因此答案為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