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管理——李自成創業的失敗

缺乏管理——李自成創業的失敗

創業企業高速發展的時候,不能缺失的就是不斷的加強管理,提高管理能力。通過管理從而讓一同的小夥伴團隊不斷成長起來,同時通過管理聚攏人才。

歷史上的每一次農民企業都可以看成是一方領袖創業拓土的過程。但是在歷史有一個創業已經成功,卻又很快斷送的案例。沒錯,就是已經坐進了京城,卻又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匆匆而走,最後兵敗如山倒的李自成。

李自成創業的失敗可以認為是嚴重缺乏管理導致的基礎牢固而造成的。觀其缺乏管理,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團隊管理

缺乏管理——李自成創業的失敗

李自成創業雖然當上了ceo,迎娶了白富美,也走上了人生的巔峰,但是卻沒有一個有效的團隊。所謂團隊有效,一方面是團隊要齊全;另一方面是團隊要發展和管理。

讓我們先看看劉邦、朱元璋這兩個創業名人的團隊。

劉邦:蕭何 張良 韓信 曹參 陳平 樊噲 周勃 灌嬰 英布 彭越 盧綰 夏侯嬰 韓王信 酈商 王陵等等

朱元璋:徐達 李善長 常遇春 李文忠 馮勝 鄧愈 湯和 周德興 廖永忠 傅友德 劉基 沐英 藍玉 朱升等等

再來反觀李自成的團隊,武將方面,明顯缺乏徐達、韓信那樣的統帥,劉宗敏等幾人也只能算是戰將而以。戰略眼光的文士更是沒有了。軍事是牛金星和宋獻策。然而,牛金星只是遭誣陷獲罪後,被迫參加起義的舉人;就其才能而言,基本上沒有什麼戰略部署的眼觀,也沒有作為首席智囊的能力,似乎其也沒有給李自成指出和策劃設計一些正確的戰略。宋獻策,更不過是個算命混飯吃的江湖騙子文人罷了,其作用出了提出“十八子的天下”來鼓舞堅定李自成反的決心外,也沒有太大的戰略貢獻。

在從山西一路攻擊到京城的時候,明投降將士不計其數疆土拓展,也需要在外部吸收更強大的人進入管理團隊,從而豐富管理。但是李自成沒有做大,反而是把權利侷限在自己的小圈子裡面。

創業階段如果一開始沒有建立強大的團隊,那就需要在後面根據發展不斷的發展與完整團隊,同時加強對團隊的管理。古人創業需要文臣武將,今人創業更是需要懂市場、懂產品、懂技術、懂資金、懂運營和管理的各色人才,聚集一起才能有效發揮內在的動力。

二、戰略管理

缺乏管理——李自成創業的失敗

李自成曾經說過一句話,陝,吾之故鄉也。富貴必歸故鄉,即十燕未足易一西安。李自成內心只是向偏安陝西一隅,沒有圖中原的野性,這也限制了其本身的戰略目標。

所以,李自成離開陝西向北京進軍的目標途中,內心是猶豫的。當代州守關總兵周遇吉阻擋李自成,給李自成農民軍造成重創的時候,李自成差點就退兵到陝西了。要不是後面城池送來投降書,歷史就改寫了。

李自成在北京城外圍城了,還送書給崇禎皇帝表示歸順,毫無壯志可言。要不是崇禎拒絕了他,李自成也就是一個封疆王了。可以說李自成是一個走一步看一步的機會主義者。從幾千人發展到上十萬人的隊伍後,居然沒有一個清晰的戰略規劃,那麼著十來萬人的組織也將說散就散了。

1644年,大順軍佔領北京城。按道理主要目標應該是站穩腳跟、匡扶天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統治疆土。封建時代當然是土地階級需要進一步拉攏。掌握了政權就應該縮小打擊面積,籠絡地主官紳。但是進入北京的大順軍進行掠餉,把整個京城的老百姓、地主官紳都得罪了個遍。

雖然歷史沒有如果,但是這裡還是要假設一下:如果李自成放棄追贓助餉的政策,代之以輕徭薄役、整頓吏治;通過沒收明朝藩王及貴族家產衝抵軍隊和政權經費,還是可以站穩腳跟同吳三桂去談判的。

創業經過了初創期,那麼就需要一些列清晰的戰略來引領自己前行的目標。機會主義的思想只能說是一個交易的生意,而不是放在創業建立商業的目標。在當前社會,我們不排除通過做一些交易性的生意能夠賺到錢,但是終究是走不長遠。

三、組織管理

缺乏管理——李自成創業的失敗

所謂的組織管理放在農民軍中可以看成是紀律管理。如果放在創業的當前來看,則是運營管理。

李自成上了北京,小夥伴們眼看坐上了江山,享樂主義開始盛行。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被將士霸佔,而吳三桂的三萬鐵騎是李自成想要爭取的,吳父還被打入了打牢掠餉。由於沒有很好的紀律約束,同吳三桂談判的籌碼喪失得一乾二淨。

吳三桂當時進退兩難,北有滿清外患虎視眈眈,南下勤王不順,走到一半,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了。當時李自成對吳三桂勸降,吳三桂擺脫內心精忠報國的矛盾心態同意了李自成。如果農民軍的軍紀嚴明,保護了吳家,李自成不僅可以坐穩江山,還可以得到一個安撫邊疆,抵禦外患的美名。

缺乏管理——李自成創業的失敗

創業企業進入穩定期的前後,需要特別注重企業的內部管理。我們也看到當前無論大小企業都不時的舉辦團建活動,這是從文化組織上進行管理。但是文化的共識需要一個長期的培養才能形成,組織與運營的管理需要一個完整的管理制度來約束。連鎖性的企業由於分佈發散,主體過多,往往是運營管理的難點。連鎖性創業的企業從一開始就需要至團隊裡面有一個運營管理方面的專業人士。

即使是初創企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不要忽視管理的作用。無論是團隊管理、戰略的規劃以及內部組織和運營的管理。往往一開始將管理做得基礎牢固,後面成長的時候才底氣十足。完整的管理就是創業企業衝鋒陷陣的後勤部隊和中流砥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