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磨西鎮

要進入海螺溝,必須得經過一個小鎮,那就是磨西鎮——一個美麗而古樸的小鎮,坐擁清山綠水之美景,海拔約1600米,街道寬不過10米,長不足400米。居民以有漢族、彝族、藏族為主,鎮上的大多數建築保持著清末民初的建築風格,街道兩邊客棧、餐館、小商店比比皆是,尤以賣旅遊紀念品的小店居多,銀器、犛牛製品隨處可見,犛牛角制的梳子、髮簪還可現買現做,雖然做工略顯粗糙,但價錢便宜,上好的犛牛角小梳也不過20來元。

走進磨西鎮

磨西老街

傳說磨西鎮名字的由來,源於藏語,“磨西”,藏語是"不懂"之意。據說在很久以前有一隊漢族商人從磨西經過,恰巧見一喇嘛靜坐,便上前請教此地地名,喇嘛聽不懂漢語,於是用藏語回答道:“磨西”。意思是“不懂”。而漢商也不知其意,就把“磨西”當成了地名傳開了。

磨西,原來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小鎮,但真正讓它名聞遐邇,還有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紅軍長征時,毛澤東同志曾在此居住過,並召開了著名的磨西會議,對紅軍飛奪瀘定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悉,當年紅軍長征抵達磨西時,由於雨大天黑,通往瀘定的山路又全是懸崖峭壁,毛澤東和軍團部隊只得夜宿磨西,當晚就住在磨西天主教堂的神甫樓,並在此召集朱德、周恩來、王稼祥、張聞天、陳雲、鄧小平、林彪等幹部舉行會議,史稱“磨西會議”。會議議定以下內容:一、放棄到康定的計劃,二、議定紅軍搶奪瀘定橋的方案,三、決定陳雲出川赴上海開展革命工作。磨西會議為中國革命譜寫了一頁輝煌的歷史篇章。毛澤東當年居住的天主教堂神甫樓及磨西會議會議室至今安在,按原樣陳設,已被命名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走進磨西鎮

天主教堂位於小鎮街口,坐西朝東,為中西合璧四合院建築,有經堂、鐘樓、神甫樓等部分組成,建築面積近300平方米。教堂內裝修雅緻,雕花繪畫,既有西方色彩。又富東方古典建築風格。一旁的神甫樓則是一幢兩層青磚土瓦房。樓前有塊白色花崗岩石碑,上面刻有“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磨西天主教堂”,“毛澤東同志住地舊址”等字樣。神甫樓裡陳列著有紅軍曾經用過的一些物品,毛澤東住房存列,磨西會議房間復原存列。而最主要的是,室內的一些展示圖文並茂地介紹了紅軍在磨西的活動情況,以及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歷史事件,此外,還保存著當年一些紅軍將領到此參觀的題詞。

走進磨西鎮

天主教堂

走進磨西鎮

毛澤東居住過的神甫樓

走進磨西鎮

重現磨西會議

我們到達此地時,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迎了上來,很熱情地讓我們隨處參觀,並全程陪同講解,據他介紹,他的母親當時在教堂內做工,曾親歷毛主席——這位偉大的革命先驅者平易近人的風采,即使到了今天,七十多年過去了,老者依然為母親而驕傲,幸福之情也溢於言表。

走進磨西鎮

慈眉善目的老人

走在磨西鎮的青石板上,重溫紅軍長征的歷史,不由對革命前輩肅然起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