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北方草原玉石之路新考

【邊疆時空】逯宏 | 先秦時期北方草原玉石之路新考

逯 宏


長江師範學院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上古文化與先秦兩漢文學研究。曾發表《龍鳳同源考》《〈甘誓〉中“五行”與“三正”新解》《幽都考》等論文三十餘篇,出版《中國五帝時代》《周代殷商禮樂接受研究》等著作八部。


摘 要:先秦崑崙山在陰山地區,並非是今日新疆與西藏之間的崑崙山脈;傳說中輸送美玉的崑山玉路,不經河西走廊而必過雁門。從遼河上游牛河梁出發一路向西,經由張家口地區的涿鹿,可達陰山、河套、賀蘭山地區;中途向南進入中原鎖鑰雁門關,經汾河谷地可達中原。這條“丁”字形線路,能把我國上古時期最主要的幾支玉文化聯成一體,它才是崑山玉路的主幹道。這條路曾起到溝通南北不同文化的作用,其價值已經遠遠超出單純促進貨物交換的意義。

關鍵詞:先秦;崑崙山;北方草原;玉石之路


我國玉學專家楊伯達先生於1989年提出,早在“絲綢之路”形成以前,曾經有一條“玉石之路”,將新疆和田玉運入中原,此路也稱“崑山玉路”。近年來,“絲綢之路”已成學術熱點,“玉石之路”也引起越來越多學者的注意。或許有人認為,“崑山玉路”是“絲綢之路”的前身,兩者區別僅是時代及輸送的貨物不同罷了。事實上,我國史前傳說的崑崙山,並非今日新疆與西藏之間的崑崙山脈,因而先秦時“崑山玉路”的走向,也不是從關中平原一路向西,而是要經過北方草原地區。


一、玉器時代與玉石之路

據現有考古資料,距今約12000年的海城仙人洞遺址出土的綠色蛇紋石舊石器,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玉器”。春秋時,楚國相劍家風胡子曾對楚王說:“軒轅、神農、赫胥之時,以石為兵……至黃帝之時,以玉為兵……禹穴之時,以銅為兵……當此之時,作鐵兵。”一般認為,風胡子對石兵、玉兵、銅兵、鐵兵的時代劃分大致符合中國歷史發展的實際。而西方學者對人類早期歷史的劃分,通常分為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三個階段。按張光直的說法,這種劃分最初由丹麥國家博物館保管員克·吉·湯姆森(Christian Jorgensen Thomsen,1788~1865)所創用,是代表該館收藏品的一個“新分類的三大時代”。可以說,玉兵或玉器時代是華夏文明史所特有的一個階段,相當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或銅石並用時代。

考古發掘表明,距今五六千年以前,玉文化遍佈華夏東、南、西、北各地。楊伯達借用地質學上的“板塊”一詞,根據華夏史前玉文化的宏觀性質及其微觀特點,將史前玉文化分為“東夷玉文化板塊、淮夷玉文化板塊、古越玉文化板塊等三大玉板塊以及海岱玉文化東夷亞板塊、陶寺玉文化華夏亞板塊、石峁玉文化鬼國亞板塊、齊家玉文化氐羌亞板塊和石家河玉文化荊蠻亞板塊等五個文化亞板塊”。而中國比較著名的玉石產地,有遼寧岫巖、新疆和田、河南獨山、陝西藍田、內蒙陰山、安徽鳳陽、吉林長白、西藏仁布、青海樂都、甘肅祁連山、四川汶川、貴州羅甸、廣東信宜、湖南桃源、江西金溪、福建順昌、浙江青田、江蘇茅山與小梅嶺、山東泰山、山西垣曲等。史前玉文化中心與玉料產地不盡一致,在客觀上就要求先民從原料產地採集玉石,再運到異地去使用。當玉石採集具備規模、玉石運輸形成規律後,玉石之路也就形成了。

那麼,史前玉石之路走向怎樣?又有哪些分佈規律呢?對此,聞廣指出:“新石器時代是原始社會,按理還不可能有長途販運……就近取材,這也應是新石器時代玉器原料來源的基本特徵。”而楊伯達則認為史前有若干條玉石之路,如“珣玕琪玉路、瑤琨玉路、鬼國玉路以及球琳玉路等等非常重要的區域性的 玉石之路及其跨區域的玉石之路網絡”。擇其要者言之,楊伯達認為史前幾條主要玉路情況如下:

一是珣玕琪玉路,也稱“夷玉之路”,主要指玉料產地遼寧岫巖細玉溝與遼西興隆窪文化、查海文化、紅山文化之間的玉路,始於距今8200年,而在距今6000—5500年達到高峰。

二是瑤琨玉路,也稱“越玉之路”,主要指玉料產地江蘇茅山、小梅嶺與太湖流域良渚文化之間的玉路,距今約5300—4500年。

三是鬼國玉路,指東薩彥嶺及外興安嶺維季姆河或西鄰玉礦點與陝北石峁文化之間的玉路,直線距離約1000—2500公里,距今約4000年。

四是球琳玉路,指甘肅、青海等地玉料產地與齊家文化之間的玉路,另外齊家玉器也不排除來自新疆和田等地之玉,直線距離可能達到3000公里,距今約4000年。

應當說,上述四條玉路基本上屬於研究者根據“就近原則”推測的結果,至於是否可靠尚需直接證據來證實。其中,“球琳玉路”還涉及到中國玉學史上一個特別敏感的問題——新疆和田玉初入中原的時間與路徑。很多先秦古籍都記載了“崑山之玉”,如《尚書》《竹書紀年》《山海經》《穆天子傳》《爾雅》《管子》《呂氏春秋》《諫逐客書》《九章》等。但西方學者大多以為,以和田玉為代表的崑崙軟玉是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之後才進入中國內地的。

1976年,未遭破壞的殷墟婦好墓出土玉器755件,考古工作者先後請北京市玉器廠、安陽市玉雕廠和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等單位的有關人員,對大約三百件標本的玉料進行了鑑定。考古報告中說:“有青玉、白玉(內有極少量籽玉)、青白玉、墨玉、黃玉、糖玉等,其中大部分屬青玉,白玉、青白玉很少,黃玉、墨玉、糖玉更少,這幾種玉料基本上都是新疆玉。另有三件器嘴形飾(11、12、13)質地近似岫巖玉;一件玉戈(14)有人認為是獨山玉。上述玉料,按照現代科學分類均屬軟玉。軟玉是透閃石Ca2Mg5[Si4O11]2(OH)2和陽起石Ca2(Mg,Fe)5[Si4O11]2(OH)2的隱晶質,緻密塊狀集合體,有光澤,略透明。”此報告發行量大,影響也很大,一般都被當作新疆和田玉輸入中原的“鐵證”。事實上,這份考古報告與當年鑑定機構發表的鑑定報告在細節上並不一致。《安陽殷墟婦好墓中玉器寶石的鑑定》中僅明確了婦好墓所出玉器“多為軟玉,即所謂閃石玉,主要由硅酸鹽類礦物中的透閃石組成,礦物化學式近於Ca2Mg5Si8O22(OH)2,而與陽起石Ca2(Mg,Fe)5Si8O22(OH)2相差甚大”,至於其產地,鑑定報告中並沒有提及。眾所周知,新疆和田玉的主要成份是透閃石,所以人們見到透閃石玉時,往往會徑直稱其為“新疆玉”或“和田玉”。事實上,原產於新疆的“和田玉”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產地概念了,凡透閃石成份佔98%以上的石頭都可以稱為“和田玉”。除新疆和田外,青海、遼寧、貴州以及俄羅斯、韓國等地都產透閃石玉料,所以依據其化學成份不足以判斷婦好墓玉器的玉料來源地。據此,婦好墓考古報告根據鑑定報告中關於此墓玉器的化學成份為透閃石,便直接稱其為“新疆玉”,其實是有失嚴謹的。

綜上所述,在史前玉器時代,從鄰近的玉石產地到各原始玉文化中心區域可能存在著多條玉石之路。但是,僅憑田野考古或是分析玉器的化學成份皆不足以確定這些玉石之路的走向與存在時間。


二、古史傳說裡的崑崙原型在陰山

“崑山之玉”是先秦文獻裡多次提到的歷史名玉,然而要考實崑山玉路的走向與形成時間,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假如先秦文獻裡的“崑崙”正是現在位於新疆、西藏之間的崑崙山,那麼崑山玉路的起點與終點就比較好確定,可惜這種假設很難得到學界的普遍認可。因為,有人認為上古“崑崙”是現在青藏高原上的崑崙山,但也有人分別推斷它是巴顏喀喇山、岡底斯山、祁連山、岷山、賀蘭山、秦嶺、泰山、王屋山、浮丘山;有人考定它的位置在內蒙古鄂爾多斯或青海湟水源頭地區,但也有人猜測它在西亞的兩河流域,或是印度境內;甚至有人認為它只是一座人工建築物。顯而易見,如果不能確定上古崑崙山的位置,就不可能確定崑山玉路的走向與存在時間。

《禹貢》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地理書,其中寫道:“黑水、西河惟雍州……織皮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即敘。”崑崙、析支、渠搜三地並列,都以毛織品和獸皮為衣服,彼此應當相距不遠。而據《漢書·地理志》,朔方郡有渠搜縣,其地在今內蒙古包頭附近。

此外,《山海經》有關崑崙山的記載很多,足以用來判斷崑崙山原型的地望。

首先,崑崙山在雁門之西。《海內西經》載:“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崑崙上……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屍,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而《北山經》載:“少鹹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窫窳……敦水出焉,東流注於雁門之水。”將這兩條記載合起來看,崑崙山東有開明獸,開明東有窫窳之屍,窫窳在少鹹之山上,少鹹東有雁門(山)。逆言之,則崑崙在雁門之西。以今天的地名來看,雁門山在山西北部的代縣,此地正西方向是黃河南岸的陝西榆林和內蒙鄂爾多斯地區。這一地區地貌以沙地、丘陵為主,與“方八百里高萬仞”(《海內西經》語)的崑崙相差懸殊。而與鄂爾多斯隔河相望的陰山,卻符合崑崙的特徵。遠古時沒有精密儀器,判斷方向稍有誤差很正常。

其次,崑崙在恆山之西。《西山經》雲:“南望崑崙,其光熊熊,其氣魂魂。西望大澤,后稷所潛也……東望恆山四成,有窮鬼居之,各在一搏。”今恆山同緯度正西是鄂爾多斯高原東北,如前所述,其地貌不如隔河相望的陰山更接近崑崙山的特徵。今陰山山脈西段為狼山,中段為烏拉山,東段為大青山和大馬群山,在狼山與烏拉山之間今有烏梁素海,而考古表明距今5500年前,這裡有面積更大的“古大湖”,其特徵恰與《西山經》裡所講的崑崙山西之“大澤”完全吻合。

第三,崑崙在鐘山之西。《淮南子·地形訓》雲:“燭龍在雁門北,蔽於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而《海外北經》載:“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晵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這兩條記載表明,鐘山在雁門之北。《海內西經》載:“流沙出鐘山,西行又南行崑崙之虛。”今雁門東北為大馬群山,西北為陰山大青山,據此可知《山海經》裡的“鐘山”在今大馬群山一帶,而“崑崙”在陰山山脈的大青山一帶。

綜上,崑崙在雁門、恆山、鐘山之西,再結合《禹貢》記載及河套地區黃河兩岸的地貌,故推斷上古崑崙在陰山地區。

在陰山同緯度,當然會有其他山也符合雁門、恆山、鐘山之西的條件。我們之所以選擇陰山而不選其他山,是因為還有四條河可以輔助確定崑崙的方位。這四條河分別是河水、赤水、洋水、黑水。《西山經》載:“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河水出焉,而南流東注於無達。赤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汜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醜塗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於大杅。”

河水,特指黃河。以今天的地理知識來看,黃河並非發源於陰山。但是,生活在陰山腳下的先民不掌握黃河全流域的情況,當他們看到發源於陰山的大小溪流皆注入黃河,便說“河出崑崙”也是很自然的事。另外,《西山經》說河水出崑崙以後“南流東注於無達”,這“南流”“東注”與“向東南流”意思明顯不同。在黃河主河道的全部走勢中,僅有從陰山南麓到華山一段是自北向南流的,過華山之後再轉而向東入海,這一點恰與河出崑崙“南流東注於無達”的描述完全吻合。

赤水,當指今河北赤城縣境內的紅河。《大荒北經》載:“有鐘山者。有女子衣青衣,名曰赤水女子[魃]。”據上文可知,鐘山在雁門之北,而今雁門之北為陰山山脈的東段大馬群山,其山南麓為河北赤城縣,因境內山石色赤而得名,河水也因流經鐵礦而變成紅色,水文特徵鮮明。《莊子·天地》載:“黃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這表明,從赤水之北到崑崙之丘很近,同樣與雁門關北的山水、地貌吻合。

洋水,當指今張家口地區的洋河。洋河古稱延水或延河,發源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和縣的東洋河,匯合南洋河、西洋河後稱洋河。《水經注》曰:“下洛城東北三十里有延河東流,北有鳴雞山……《魏土地記》曰:下洛城東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東一里有阪泉,泉上有黃帝祠。”洋河、延河、延水,與《西山經》的“洋水”音近可通,其地又接近黃帝戰蚩尤的古戰場——阪泉和涿鹿,而黃帝正是崑崙神話的主神之一。所以,發源於崑崙的洋水,當是今張家口地區的洋河。

黑水,當指呼和浩特地區的大黑河。陰山上的腐殖層被河水沖刷而下,致使此河渾濁而色黑,故被稱為大黑河。據《歸綏縣誌》,大黑河即“《水經注》之荒幹水(一作芒幹)”。而《水經注》載:“芒幹水又西南注沙陵湖,湖水西南入於河。”這表明,歷史上大黑河曾經先向西南注於沙陵湖,然後再入黃河。其特徵與《西山經》所謂“黑水出焉而西流於大杅”是吻合的。杅,本指盛湯漿的器皿,這裡當指沙陵湖。此湖在大青山南面,恰好印證了《海內西經》所說的崑崙“南淵深三百仞”的特徵。眾所周知,陰山山體形態南北不對稱,北側因連蒙古高原而山勢平緩;南臨黃河、河套平原的古大湖以及大黑河所注入的沙陵湖,陡峭山勢下臨平闊水面,必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古人才會特別強調崑崙“南淵深三百仞”的特徵。

除三山(雁門山、恆山、鐘山)、四水(河水、赤水、洋水、黑水)可以作為地理參照外,今包頭境內的“昆都侖河”恐怕也是線索。很多人以為,“昆都侖”是蒙語的音譯;但依筆者愚見,它更有可能是古音“崑崙”的殘餘。因為陰山地區是草原族群與農耕族群的交錯地帶,而文化交融應是雙向而不可能是單向的。

《史記·五帝本紀》裡對“涿鹿之戰”的發生地記載得很清楚,而據《漢書·地理志》,西漢只有一個涿鹿在上谷郡,即今之河北張家口地區。黃帝“邑於涿鹿之阿”,表明今張家口地區才是黃帝的統治中心。從涿鹿到陰山地區的崑崙很近,故以崑崙為“帝之下都”完全有可能。假如當時的崑崙在今新疆地區,那黃帝來往於崑崙與涿鹿之間,就實在是太辛苦了。總之,先秦神話傳說裡的“崑崙”位於離中原不遠的陰山地區,只因後世那裡常常被北方草原民族控制,其具體位置才漸漸迷失於中原人的歷史記憶裡。


三、穆天子傳說及崑山玉路的價值

《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赴崑崙,沒有從關中西行進入河西走廊,而是向東進入河南,再往北經山西汾河谷地,出雁門關到達內蒙陰山地區,然後就登臨崑崙以觀黃帝之宮。事實很清楚,周穆王所走的崑山玉路,與漢武帝以後溝通西域的絲綢之路是完全不同的。從關中到河西走廊之間交通不便嗎?漢武帝以後,古人同樣沒有大型修路設備,但與西域溝通卻直接由關中進入隴右,從河西走廊一路向西。

很多人或以為,陰山只是周穆王赴崑崙的中途,但仔細分析《穆天子傳》,可知崑崙山正在此地。在陽紆山(即今之大青山)一帶,河宗氏舉行儀式歡迎穆王:“河宗又號之:‘帝曰:穆滿,示女舂山之寶,詔女崑崙□舍四平泉七十,乃至於崑崙之丘,以觀舂山之寶。賜女晦。’天子受命,南向再拜。”很明顯,河宗以天帝的口吻賜語周穆王——允許他觀舂山之寶、登崑崙之阿。從陰山附近的包頭到新疆和田,直線距離將近2700公里,實際要走的路程肯定會更遠,中間還需要翻山越嶺,跨過戈壁、大漠。在將近三千年前的西周時代,走完這條路該有多少艱辛啊!但從《穆天子傳》的描述來看,周穆王接下來幾乎沒怎麼趕路,癸丑舉行完上述儀式,己未便觀天子之寶器,戊午遂宿於崑崙之阿。

從考古及原始宗教的角度來看,陰山岩畫也是崑崙在此地的重要證據之一。《穆天子傳》載:“舂山,百獸之所聚也,飛鳥之所棲也。爰有□獸,食虎豹,如麋而載骨盤□如麇,小頭大鼻。爰有赤豹、白虎、熊羆、豺狼、野馬、野牛、山羊、野豕。爰有白鳥、青雕,執犬羊,食豕鹿。曰天子五日觀於舂山之上,乃為銘跡於縣圃之上,以詔後世。”這段話無非說明兩個問題:一是此地鳥獸眾多;二是天子曾銘跡于山上。陰山岩畫中各種動物的形象,正是對上古時這裡鳥獸眾多的反映,而巖畫本身不正是古人“銘跡”的遺存嗎?先民刻畫這些形象的時候,當然是寄託了原始宗教信仰的,這一點恰與崑崙作為“帝之下都”(神山)的屬性相吻合。反對者當然可以說,上古巖畫不只是陰山才有。而我們要強調的是,巖畫也僅僅是多重證據之一。

周穆王此行並非偶然,可以說僅是中原與北方草原之間多次交流中的一次罷了。他在群玉之山“載玉萬隻”,表明此行的重要目的是為了獲得玉石。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才把穆王所走過這條路稱為“崑山玉路”。至少到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還依稀記得這條玉路。《管子》雲:“至於堯、舜之王,所以化海內者,北用禺氏之玉,南貴江漢之珠。”很多人或以為禺氏乃西北戎名,其實這是不對的,“禺氏”當指“禺強”。《海外北經》載:“北方禺強,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青蛇。”袁珂案:“《大荒北經》雲:‘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強。’與此經文略異。又《大荒東經》雲:‘東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黃蛇,踐兩黃蛇,名曰禺䝞。黃帝生禺䝞,禺䝞生禺京,禺京處北海,禺䝞處東海,是為海神。’”據此,“禺強”顯然是北方草原上的部落首領,且是黃帝子孫。據《讀史方輿紀要》,“堯舜之都”乃山西平陽,也就是現在的山西臨汾。此地以北,正是雁門關外的內蒙草原,而陰山地區可謂是北方草原中的膏腴之地,當然會在北海之神“禺強”或其族人的控制之下。陰山山脈也是產玉石的,只是自從漢武帝以後便沒有“和田玉”名氣大罷了。然而直到戰國時期,人們依舊認為來自北方的玉才是最好的。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蘇厲分析燕、秦兩國對趙國的東西夾擊之勢,曾經說:“(秦)逾句注,斬常山而守之,三百里而通於燕,代馬胡犬不東下,崑山之玉不出,此三寶者亦非王有已。”古句注山,即雁門一帶;常山,即古恆山,在河北曲陽西北。雁門山與恆山是從北方草原進入中原的門戶,千古兵家必徵之地。蘇厲謂失去了這兩個門戶,也就無法再得到崑山之玉了。意思很明顯,崑山之玉來自北方草原。

綜上,至少從周穆王時代到戰國後期,雁門關都是“崑山玉路”的必經之地。西漢張騫通西域之後,情況發生了改變。《漢書》載:“漢使窮河源,其山多玉石,採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崑崙雲。”漢武帝所依據的古圖書當然是《山海經》之類,但他恐怕並沒有深入去考察有關崑崙的各種記載,僅憑一句“河出崑崙”便將西域這座山命名為“崑崙”。此後,由今新疆和田運送玉料到內地的路也可以叫崑山玉路,只是這條路走的是甘肅玉門關,而不再是山西雁門關了。

正確區分這兩條不同時期的崑山玉路,不僅事關上古中原玉器玉料從哪裡來的問題,還涉及到早期華夏文明是如何從多元走向一體的。自古以來,山西就是中原與北方草原之間的交通樞紐。北出雁門,向東北可以到涿鹿、承德、赤峰乃至東北;向西北可以直達陰山大青山腳下、河套地區乃至西北、中亞。更為重要的是,經過雁門的“丁”字形三叉古道,還將若干支史前文化連接起來。考古學家蘇秉琦曾經作過一首七言詩對這種現象加以概括。他說:“華山玫瑰燕山龍,大青山下斝與甕。汾河灣旁磬和鼓,夏商周及晉文公。”“華山玫瑰”指黃河中游華山地區的仰韶文化,“燕山龍”指燕山以北的紅山文化,“大青山下斝與甕”主要指陰山河套地區的朱開溝文化,“汾河灣旁磬和鼓”指山西臨汾陶寺文化。蘇秉琦的意思是,這幾支文化構成了華夏上古文化的骨幹。事實上,還有幾支重要的史前玉文化也在這條“丁”字形線路附近或其延長線上,如離賀蘭山不遠的齊家文化、與山西隔河相望的陝北石峁文化,甚至遠在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凌家灘文化都與其有聯繫。

以冀、蒙、遼交界地區的紅山文化為代表,東夷板塊的玉文化、玦文化、龍文化起步最早。對此,楊伯達指出:“其首創的玉玦遍佈各玉文化板塊,連鎖反映比較鮮明,堪稱玦文化圈之翹首。其獨創的邊刃圜形器、連體圜形器及玉勾龍輻射長江北岸,表現出東夷玉文化之玉器的首要特徵。東夷玉文化板塊不僅是我國玉文化的源頭、玉器的發源地,很可能還是東北亞玉文化大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給予充分的關注。”從遼西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出發,經河北張家口地區的涿鹿,入中原鎖鑰雁門關,到汾河谷地陶寺遺址,再渡河直達長江北岸的凌家灘遺址,這條“丁”字形線路,不僅將史前幾個最重要的玉文化板塊核心區域串聯起來,還可與黃帝傳說、堯舜傳說以及大禹傳說相印證。可見,經由雁門關的崑山玉路起到了溝通南北不同文化的作用,其價值已經遠遠超出單純促進相鄰族群間貨物交換的意義。

【注】文章原載於《內蒙古社會科學》2017年第4期。


聲 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