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服務業:三亞經濟發展“新引擎”

“小鎮入駐企業145家,現在每月新進駐的基金公司大約20家……”4月初的一天,在三亞海棠灣亞太金融(基金)小鎮,“鎮長”張焱一邊列出這兩年的“成績單”,一邊滿懷信心地說:作為海南第一個金融創新園區,金融的“種子”正在這裡萌芽。

  

亞太金融(基金)小鎮正是三亞現代服務業崛起的一個縮影。這兩年,藉著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的東風,三亞加快改革創新步伐,大金融、醫療健康產業、高端製造服務業快速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蛋糕”越做越大。

  

三亞現代服務業崛起的背後,到底隱藏著哪些神奇密碼?2020年,在自貿港政策加持之下,現代服務業將走向何方?我們來一探究竟——

  

搭臺“唱戲”築巢引鳳

  

現代服務業:三亞經濟發展“新引擎”


發展亞太金融(基金)小鎮,引導基金行業集聚,是三亞金融探索的一招妙棋。

  

亞太金融(基金)小鎮位於三亞市海棠灣西南部,西北靠青山,東南臨海榆東線,從小鎮出發到達亞龍灣火車站僅10分鐘車程,佔據絕佳的區位優勢。2017年1月3日,亞太金融(基金)小鎮正式成立,以“自貿港金融總部基地,國際化基金聚集平臺”為目標,小鎮構建了基金、培訓、研究“三位一體”的共生金融業態。

  

“政府支持力度非常大,能給的政策都給了。”張焱透露,起初金融小鎮的發展並不順利,其中最難的就是突破企業入駐政策的壁壘,這方面,海南省、三亞市都給予了百分百的支持,不僅出臺了針對性的文件,還打通了企業註冊的“綠色通道”。令張焱印象深刻的是,為了引入一家大型金融企業,三亞市領導親自出馬,同張焱一起飛往北京,最終爭取到這家金融企業落地三亞。

  

目前,作為海南第一個金融創新園區,亞太金融(基金)小鎮已有2.6萬平方米投入使用,共入駐企業145家,私募基金管理人110家,註冊資本158.77億元,有限合夥制企業35家,發起基金規模為400億元,2019年繳納稅收共計2200萬元。

  

在政策扶持上,三亞拿出了滿滿的誠意,先後制定了《三亞市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金融業快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基石計劃(2019-2021年)》《三亞市培育引進上市公司行動計劃——白鷺計劃(2019-2021年)》和《三亞市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金融業發展扶持獎勵暫行辦法》,推動交易平臺集聚、保險業集聚、“大資管”行業集聚、上市公司集聚、金融會議集聚等“五個集聚”。

  

“戲臺”搭好了,金融企業也紛紛來了。2018年以來,市政府與光大集團、太平保險集團等30多家金融機構、企業簽署有關金融業方面內容的戰略合作協議;招商銀行三亞分行、千合資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光大興隴信託海南自貿區區域中心、中東信投資公司成功落戶三亞;以國資企業發起設立了三亞國際交易集團有限公司;海南國際商業保理有限公司於2019年10月28日完成商事註冊,成為海南第一家保理公司;覽海投資作為主板上市公司,於2019年10月遷至三亞,三亞上市公司數量增加到4家。另外,海南蜈支洲旅遊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已向省證監局報輔導申請;上海申亞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已競拍得到東岸單元地塊,計劃建設申亞金融大廈;三亞太平金服產業港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在三亞市吉陽區迎賓路月川單元投資13億元建設太平金融產業港項目。

  

金融創新開放“加速”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童道馳提出,要抓住建設海南自貿區自貿港的戰略機遇,積極引進各類金融機構、金融區域總部,大力發展財富管理、保險等高端金融業態,推動資金等要素自由流動,加快金融創新開放。

  

“借鑑香港、新加坡、迪拜等自由貿易港金融業發展的先進經驗,三亞實行金融改革創新和擴大開放的目標著眼於為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創造優良的金融服務環境,實現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三亞市金融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開放創新,正是三亞金融業短時間快速發展的“秘訣”。三亞首先加快推進FT賬戶體系在三亞運用,FT賬戶(自由貿易賬戶)就像是資金的高速公路,境內外資金可在這個高效、透明、可監控的通道中實現高效流通,大大提高企業在開展對外貿易活動中的效率。截至2月末,三亞市的FT賬戶體系成績可圈可點,9家銀行累計開立人民幣主子賬戶5302個,中行、浦發銀行開展FT賬戶存款、結匯、售匯、跨境匯劃業務,存款0.64萬美元,結匯250.85萬美元,售匯202.95萬美元,FT匯劃3670.16萬美元。

  

三亞在金融開放上動作頻頻,探索搭建自由貿易賬戶人民幣雙向跨境資金池,為集團企業跨境資金調配、境內外集團資金雙向流動提供便利。去年4月,由全球頂尖的風險投資公司SOSV基金投資成立的三亞索斯福股權投資有限公司,順利完成工商註冊及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備案,成為海南首家外商股權投資企業。

  

“開放創新,是吸引我們在三亞設立旗下首箇中國境內股權投資公司的重要原因。”SOSV基金相關負責人表示。

  

2019年2月23日,三亞市政府與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作為初始人,各出資15億元人民幣,設立了海南自貿區開放發展基金。基金通過投資其他基金或項目進行放大,撬動社會資本,形成不低於500億元的基金投資規模。

  

健康行業注入“現代因子”

  

作為現代服務業的分支,三亞醫療健康產業也悄然變化著。

  

4月3日,三亞中心醫院副院長林玲在歡迎支援湖北醫療隊“回家”的儀式上,宣佈對10位隊員授予“最美逆行者”稱號。之後,又立即投入到一個關於新冠肺炎的醫療科研項目中。正是在林玲的帶頭努力下,三亞中心醫院通過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認定,成為三亞市首個國家級的醫療科研平臺。

  

“搭建醫療科研平臺,可以拓寬臨床醫生的視野,獲得藥物最前沿的信息,並與國際接軌。”林玲介紹,推進國家藥物發展,研發至關重要,通過此平臺,三亞實現了其從無到有的突破,使臨床研究發展有了質的飛躍,極大地提高了醫護人員的科研素養。僅2019年,三亞中心醫院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立項27項試驗,其中她本人主持過醫院其他I-Ⅳ期的藥物臨床試驗共21項。

  

今年2月19日,一項治療新冠肺炎的新藥臨床研究通過三亞中心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倫理審查,次日項目在該院正式啟動——這是繼瑞德西韋之後,由國家審批的第二種用於臨床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這個新藥是不折不扣的“國字號”,類同於國家級項目管理,全國參與研究與實施臨床治療的醫療機構有5家,三亞中心醫院是其中之一。

 

現代服務業:三亞經濟發展“新引擎”

 

無獨有偶,三亞市中醫院也在創新,雙輪驅動中醫藥國際化,將外籍遊客引進來,讓中華醫藥走出去。“在三亞療養,不僅能欣賞熱帶濱海風光,還能體驗中國傳統中醫藥文化。”來自俄羅斯烏蘭烏德市的遊客艾杜阿爾特帶著妻子女兒從俄羅斯飛到三亞,不單單衝著這裡溫暖的熱帶氣候,還專程上門來看“老中醫”。這兩年,三亞市中醫院在開展國際合作的同時,還積極洽談幹細胞項目,不斷探索醫療健康現代化進程。

  

除了醫療健康產業的大膽嘗試,三亞高端製造的服務業也不甘落後。在三亞中央商務區,一個遊艇維修配套服務的項目正在謀劃,夯實遊艇產業基礎設施,為遊艇產業發展提供保障。

  

自信人生兩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面對難得的歷史機遇,三亞正以勇立潮頭、敢於爭先的氣魄,奮力譜寫現代服務業崛起的絢麗篇章。

  

三人談


三亞亞太金融小鎮金融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焱:

繼續擴大開放

打造金融業前沿“窗口”

  

現代服務業:三亞經濟發展“新引擎”


我認為,三亞不僅有面向東南亞的地理優勢,也是“一帶一路”經濟走廊的重點城市,未來三亞應該成為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前沿“窗口”,通過三亞的金融平臺通道,外資可以順暢進入,內資也可以“走出去”。當前三亞應該繼續注重核心投資平臺打造,提升服務水平,完善稅收、財政獎補政策和金融發展體系,把自貿港政策用好用足,把貿易金融真正做起來。

  

三亞金融業應進一步擴大開放,爭取相關政策支持,放寬對外資金融機構的准入限制。比如吸引大型金融機構到三亞開設地區總部或運營分部,與有條件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金融機構互設准入上進一步放寬限制,吸引各類外資金融機構集聚。同時爭取放寬外資金融機構的業務範圍。鼓勵信託、金融租賃、汽車金融、貨幣經濟、消費金融等業務的全面放開。

  

我還建議設立海外項目的離岸貿易結算中心,集中代理境內企業和境外項目公司進行離岸貿易收付結算工作,結合信用證、福費廷、保理、押匯、代付等貿易融資服務,幫助貿易各方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同時,鼓勵國內外高科技、智能製造等行業的企業在三亞設立離岸貿易“核心公司”,通過合作研發、契約製造、委託銷售等方式,整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離岸貿易活動,結合融資、結算、外匯風險管理等金融服務,助力跨國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提高供應鏈的運行效率。


用科研提升瓊南醫療服務水平

  

現代服務業:三亞經濟發展“新引擎”


我是2007年來到三亞的,之前供職於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從長沙南下,是為了與在此工作的愛人團聚。剛到三亞,我覺得有點“孤單”:當時醫院裡的學術研究氛圍單薄,大家的精力都在臨床治療上。

  

我挺不甘心的。我深知醫學科研之於醫生和醫院的意義,尤其是藥物應用。在院領導的支持下,前幾年,我開始創建“國家級藥物臨床試驗基地”,僅用時一年,三亞中心醫院就通過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認定,成為三亞市首個國家級的醫療科研平臺。從創建“國家級藥物臨床試驗基地”至今,我主持及參與的科研項目20餘項,獲科技進步獎2項,申報重點實驗室1項;主(參)編專著15部;發表論文40餘篇。

  

在全國醫療行業內部,三亞中心醫院和這個基地也頗受認可。所以,我們能夠躋身由國家審批的第二種用於臨床治療新冠肺炎藥物的實施單位,全國才有5家。

  

來到三亞13年,我親歷了她的蓬勃發展。我覺得,這裡是一塊肥沃的土地,包括醫療在內,以科技為先導的各個產業不斷髮展壯大,正在對標國際頂尖水平。

  

我也相信,三亞的醫療服務水平一定會越來越高。我們爭取在科研項目上多提供一些範本性的內容,為今後的醫學研究與臨床應用做出更多貢獻。


三亞市中醫院健康旅遊管理辦副主任高雲:

“將不斷推出更便捷、多元、精細的中醫藥服務”

  

現代服務業:三亞經濟發展“新引擎”


《三亞市衛生髮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到:開展中醫藥產品研發,改革中醫服務機制,優化中醫服務環境,提升中醫技術水平,打造中醫健康品牌,加強中醫對外宣傳提高三亞中醫國際競爭力。以三亞市中醫院為龍頭,支持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和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粵海醫院發展,培育一批技術成熟、信譽良好的知名中醫藥健康服務機構,逐步形成中醫藥文化產業鏈,把三亞打造成國際中醫養生旅遊示範基地。這正是我們三亞市中醫院人努力奮鬥的方向和目標。

  

近年來,我院依託三亞優勢,緊抓發展機遇,充分挖掘中醫藥、國際合作等優勢資源,著力發展三亞中醫藥健康旅遊事業,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積極搭建健康行業交流平臺。

  

當前,三亞的中醫藥產業發展蓬勃,我院將繼續結合傳統中醫藥文化與現代中醫藥發展成果,進一步滿足人們對中醫藥養生保健、醫療康復和休閒旅遊的更新更高的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消費需求,為前來療養的個人及團體客戶打造更便捷、多元的服務。

  

比如結合三亞的旅遊優勢,我院正在打造隸屬於自己的獨創品牌“喜松堂”系列產品,截至2019年醫院自主研發和合作生產喜松堂健康產品共計20類,共計312種產品,分別是:涼茶、米糊、藥膳包、養生花茶、艾灸、面膜、藥酒、貼膏、養生音樂、養生月餅、養生餅乾等產品。

  

前進的道路從來不會是一片坦途。我院承擔著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厚望,也順應越來越多樣化的療養需求,我們將克服困難,加快更新迭代,不斷推出新型中藥產品和更加精細化的中醫藥服務,讓越來越多的人瞭解中醫藥文化,愛上三亞健康旅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