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打破一技術封鎖,就算北斗衛星被毀也能精準打擊!

近日,據國內有關媒體報道,在湖南長沙舉辦的2018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頒獎大會上,

我國某科學家因研發出“半球諧振陀螺產品”而獲得錢學森傑出貢獻獎;大會相關負責人為獲獎科學家頒發20萬元獎勵。

中國打破一技術封鎖,就算北斗衛星被毀也能精準打擊!


陀螺儀是指,在慣性空間測量運動物體旋轉角度或角速度的傳感器,其與加速度計一起作為慣性敏感元件,用來測量、計算運動載體的位置、速度、姿態等導航參數。

其具備精度高、性能穩定、抗干擾能力強、使用壽命長等諸多優點,而常被運用於導彈、航空、航天、航海等領域。

中國打破一技術封鎖,就算北斗衛星被毀也能精準打擊!


據有關資料顯示,當戰略核潛艇在本國全球定位導航衛星遭到敵方毀壞,其進行二次核反擊,

由於無法利用高精度的無線電導航系統進行導航時,就必須依靠自身攜帶的高精度導航設備進行導航。

目前世界上採用精度最高的慣導設備便是三代慣導設備——靜電陀螺儀

中國打破一技術封鎖,就算北斗衛星被毀也能精準打擊!


靜電陀螺儀雖然是世界上精度最高的慣導設備,但其卻存在體積大、結構複雜、可靠性低、寬帶動態範圍窄,定期需要重新校驗等缺陷。

由美國科學家研製的新一代半球諧振陀螺產品,則顛覆了傳統的靜電陀螺儀;該產品是一種沒有高速轉子和活動支撐的振動陀螺。

其不僅具有精度高、質量小、體積小、啟動時間短、高過載——最大可抗達3000g值的重力加速度的特點,

還具備可連續工作15年“高壽命”的優點;因此,半球諧振陀螺產品已成為下一代最具潛力的陀螺之一。

據悉,目前全球也就僅有美國、俄羅斯、法國、中國在該領域有所建樹。

中國打破一技術封鎖,就算北斗衛星被毀也能精準打擊!


據有關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美國已在125顆人造衛星上成功應用半球諧振陀螺,其累計空間飛行超過2000萬小時,最高精度零偏穩定性優於0.0005°/小時。

我國作為一個航空航天大國,但現有衛星中姿態控制系統敏感單元設計能連續工作的時間均不超過1至2年,

而衛星平均壽命超過8年,國內目前一般採用陀螺冗餘備份方案來解決相關問題。

但該解決方法會造成衛星荷載與內部空間的巨大浪費,而新一代衛星的平均使用壽命會延長至8-15年

因此,研製使用壽命更長、更可靠的慣性導航系統對於中國航空航天來說已迫在眉睫。

中國打破一技術封鎖,就算北斗衛星被毀也能精準打擊!


半球諧振陀螺產品,作為一種長壽命衛星工程的核心敏感技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自然會對中國實行最嚴密的技術封鎖,身為“老大哥”的俄羅斯也不會將如此核心技術共享給中國。

因此,中國只能依靠自己去摸索、去研發、去突破,而在我國科研工作者不懈的努力之下,我國已成功研製出長壽命、高精度的半球諧振陀螺樣機。

據悉,該樣機的技術指標零偏穩定性優於0.005°/小時,設計壽命大於8年,壽命末期可靠度優於0.9,為國內首創,在國際上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中國打破一技術封鎖,就算北斗衛星被毀也能精準打擊!


在米粒兒看來,中國之所以讓美國感到巨大威脅,是因為中國科學家不懈努力、不斷挑戰,堅持創新的精神;

有如此一批批為祖國無私奉獻的“種花家”,何愁我中華不能重新屹立於世界之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