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了六遍《邪不壓正》我為這部電影吃過苦

我覺得這個世界上的電影可以分成這麼幾種:

1,工業品

2,藝術品

3,一個名叫電影的東西(不值一提)

但是姜文的電影很難用以上這些定義來定義,他的電影更像一塊扔出去的石頭。 而他每一次出手扔石頭,都能鬧出很大的動靜。

一共出手六次,或打破大家對中國電影的舊觀念,或提醒世界中國電影硬朗著呢。 而他的這次出手,就像一塊飛蝗石砸的影評圈皮青臉腫的,大家就這麼掐起來了。

有因為看這部電影朋友反目的:

刷了六遍《邪不壓正》我為這部電影吃過苦

朋友跟她10年的閨蜜就這樣掰了

有冰火兩重天的評論:

刷了六遍《邪不壓正》我為這部電影吃過苦

刷了六遍《邪不壓正》我為這部電影吃過苦

那麼捫心自問,我最初的整個觀影過程的心路歷程 是從期待到興奮(開頭部分其實很精彩流暢)到迷惑一直到失望。

僅憑這些感覺,我的第一感覺這電影沒有達到我的預期。

但我剛剛也說了,姜文的電影是一塊飛蝗石,不僅能打的人頭破血流,還因為飛的太快且不規則而難以一次看清。

況且我還在看的時候,被逗笑了好多次。

所以為了擺脫自己的迷茫,為了正確評價這部“壓著速度呢”的電影,我決定再努力一些。 然後我做了以下這些事情......

第一件事情

我去翻了原著《俠隱》

書不長,一兩個晚上也就看完了。

果然如高曉松說的,如果按照原著拍就是一部進階版的《陽光燦爛的日子》

刷了六遍《邪不壓正》我為這部電影吃過苦

但是看過電影的都知道,姜文又把原著的韻味換了。

刷了六遍《邪不壓正》我為這部電影吃過苦

姜文說他捨棄了很多原著裡面他不想拍的東西

《俠隱》的原著比較像王安憶《長恨歌》裡的那種韻味,是一個老派混著新潮的年代故事。

而到了《邪不壓正》裡面,氣氛就分成了兩部分:

屋頂上的世界——陽光爛漫

屋頂下的世界——蠻荒可笑

第一步的總結:姜文並沒有用原著上比較深厚的文化底蘊,只是借用了人物和背景

第二件事情

我研究了《邪不壓正》的創作團隊和營銷

首先是編劇團隊

刷了六遍《邪不壓正》我為這部電影吃過苦

除了姜文之外

何冀平的作品有《明月幾時有》《龍門飛甲》《投名狀》

李非的作品有王小帥的《闖入者》和《金太郎的幸福生活》

這個陣容不能說太差,但是對比一下《讓子彈飛》和《一步之遙》似乎有點薄弱畢竟少了朱蘇進,述平和王朔。

其二是主要演員

對比另外兩部民國作品,同樣顯得有點薄弱。

《讓子彈飛》裡面除了同樣有廖凡外,周潤發,葛優都是超強的演技擔當。

而配角里面陳坤和姜武我覺得也是非常出彩的。

《一步之遙》裡面葛優就不說了,文章和王志文的臺詞和表演非常值得回味。

而同樣是客串,我覺得洪晃老師可以秒殺影評人。

刷了六遍《邪不壓正》我為這部電影吃過苦

洪晃雖然表演有點生澀但是底蘊很足

而《邪不壓正》在編劇和演員陣容相對於前作薄弱一些的情況下。

宣傳力度卻加強了

刷了六遍《邪不壓正》我為這部電影吃過苦

7月份幾乎一天一個城市的路演密度

刷了六遍《邪不壓正》我為這部電影吃過苦

明星的社交媒體宣傳

刷了六遍《邪不壓正》我為這部電影吃過苦

大型活動製造話題

刷了六遍《邪不壓正》我為這部電影吃過苦

登錄時尚雜誌

刷了六遍《邪不壓正》我為這部電影吃過苦

重視高校市場

第三件事情

我把電影又看了五遍

刷了六遍《邪不壓正》我為這部電影吃過苦

因為這是姜文的第六部電影,那我就看六遍來求解

看了第二和第三遍後

我逐漸看懂了裡面的各處彩蛋和隱喻

比如:去打醋包餃子的藍青峰;醫院裡梁啟超的腎臟;閻老西和白崇禧;救出的張將軍和要去刺殺軍閥的俠女等等

其實善於隱喻和喜歡拋書包的編劇導演很多

不過他們大多數還是為劇情服務的

刷了六遍《邪不壓正》我為這部電影吃過苦

比如在《西部世界》第二季裡面,福特提到過的普羅提諾,他的理念是歸返太一。

所以他的信徒福特,最後真的為了接待員們創造了一個“伊甸園”。

刷了六遍《邪不壓正》我為這部電影吃過苦

將觀眾發現的伏筆交還給觀眾,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影體驗

在姜文的電影裡,隱喻往往是為了完善人物關係服務的。

比如在《讓子彈飛》裡面,黃四郎的限量版地雷和提到過他跟張麻子有一面之緣,就暗示了他也曾參與辛亥革命,是革命後走向另一個方向的人。

而在《邪不壓正》裡面,一開始的劇情裡,我對朱潛龍的身份很感興趣。

刷了六遍《邪不壓正》我為這部電影吃過苦

這種模仿先輩造神的事情在我們的鄰國也發生著

畢竟他的反清復明夢是很推動情節的,包括李天然的大仇以及許晴的追求。

由此我聯想到了袁世凱,他同樣做著皇帝夢,同樣投靠日本,同樣有很多小老婆。

刷了六遍《邪不壓正》我為這部電影吃過苦

所以我很期待在姜文刪掉的那麼多素材裡,是不是有一條他的戲份更豐富的版本。

我對之後那場充滿戲謔的打鬥,總覺得不特別過癮。

看了第四和第五遍後

我嘗試理解這部電影的荒誕和野心

姜文有經歷,有才氣,有知識,有想象力。

重要的是,他還有一家自己的公司給自己拍電影

而人都有表達欲,姜文的表達欲更絕對是超乎常人的

那他究竟想在《邪不壓正》裡面表達什麼呢?

我想到了一個作家卡夫卡

卡夫卡有一本小說叫《城堡》。

作品講述主人公K應聘來城堡當土地測量員,他經過長途跋涉,穿過許多雪路後,終於在半夜抵達城堡管轄下的一個窮村落。

在村落的招待所,筋疲力盡的K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它們都是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平民。其中有招待所的老闆、老闆娘、女招待,還有一些閒雜人員。

城堡雖近在咫尺,但他費盡周折,為此不惜勾引城堡官員克拉姆的情婦,卻怎麼也進不去。K奔波得筋疲力竭,至死也未能進入城堡。

我突然覺得《邪不壓正》裡面這個北平城,就是一個荒誕詭異又不可理解的“城堡”。

比如電影裡面的唐鳳儀,劍橋畢業卻做了一個成不了正室的小老婆;

買下了以為可以成為獨立王國的島卻不知道馬爾代夫正在慢慢沉沒;

明明是去打不老針的,最後還在屁股上被蓋了一個日本人的印;

她夢想的登堂入室

她夢想的獨立王國

她夢想的容顏不老

最後只不過是一個怎麼都進不去的“城堡”

所以,沒有比拍一個能表達自己的歷史觀,價值觀和以及自己的夢的電影更過癮的事情了。

姜文可能就是這樣做的吧

當看到最後一遍的時候

我嘗試去理解這部電影的任性

其實,任性的導演多的是

比如有一個叫拉夫·達茲的菲律賓導演拍了一部《悲傷秘密的搖籃曲》

刷了六遍《邪不壓正》我為這部電影吃過苦

這部電影你知道有多長嗎?

8個小時!

對,你沒看錯!

這部電影在柏林電影節上映的時候,還特地被安排了一個一小時的中場休息。

但是不妨礙他在2016年靠兩部不同的電影同時獲得柏林銀熊和威尼斯的金獅。

所以當我再次審視這部《邪不壓正》的時候,我覺得姜文的任性我是能理解的。

與此同時,我也重新審核了自己對這部電影的評價。

我想對自己說

很慶幸自己做出了忠於自己內心的評價

但過高的期待,讓我對這部電影產生了過高失望

用一個輕鬆的心態來觀影,會讓自己感受好上很多

但我也想對姜文說

一個人再強也需要幫手,也許換上更強的編劇和更適合的演員會讓這部電影精彩很多

觀眾希望你的電影大賣,是希望你有更充裕的資金去拍新的電影,哪怕你可能根本不在乎,哪怕是我們在瞎操心

我也想對影迷朋友們說

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堅守的信念,否定它等於否定了那個人本身

對電影做出忠實的評價是尊重自己

允許別人有自己的看法同樣也是尊重自己

最後,期待姜文的下一部電影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