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撤离,后果,被低估了

美日撤离,后果,被低估了


1932年,日本提出了“鹅形模型”理论,为西太平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1960年的冷战期间,美国和日本签署了安全条约,美国和日本建立了强大的政治同盟。美国需要日本的工业支持,而日本则依靠美国来保护和发展其经济。

迄今为止,日本一直是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盟友,也是在海外驻军人数最多的国家。

安倍首相在2020年1月,即《美日安全条约》签署60周年之际,日本政府举行了隆重的仪式:美国是保护亚洲,印度洋,太平洋和世界和平的不可动摇的支柱。

他的态度非常真诚,美国总统特朗普还表示,他应该进一步深化美日同盟。

美国经济部主任库德罗(Kudro)是美中贸易谈判的主要谈判者之一。

4月9日,他呼吁所有在中国的美国公司撤离,所有支出将由美国政府100%偿还。

一小时后,日本也正式宣布:

推出了总额为108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一项就是2,435亿日元(158亿元人民币)的“改革供应链项目”。

它用于补贴日本制造公司将生产线返还日本或迁移到东南亚以使生产基地多样化。

美日撤离,后果,被低估了


美日撤离,后果,被低估了


世界第一和第三大经济体鼓励自己的公司迁出。

一时间,人们有很多意见,有些人的额头汗水渗出。

自2018年中美发生摩擦以来,美国一直在努力恢复产业链。

在中国爆发的初期,美国商务部长罗斯也高兴地说:中国的爆发将帮助制造业重返美国。

自2008年以来,中国利用外资已连续25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改革开放后,日本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中国的外资占很大比例!

中国也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日贸易联系紧密,日本海外公司数量居世界第一。

美日撤离,后果,被低估了


流行病爆发后,中国工厂被关闭,日本公司的供应受到严重影响。日本汽车在中国的产量在2月急剧下降,日产和丰田的汽车产量在中国暴跌,分别下降了87.9%和77.4%。

汽车是日本经济产业链的命脉之一,这使日本政府无法坐以待.。

日本的舆论听起来很像:日本工业过于依赖中国,这影响了日本的国家安全,并要求制造业向中国转移。

为了回应公众舆论,日本政府各政党宣布了针对紧急供应链的新的肺炎紧急文件。目的是恢复中断的供应链,移回日本或传播到东南亚国家,并保护日本公司。

在世界初期,有三个主要的供应链中心,分别是

美洲北美中心

日亚中心

德欧中心

中国于2000年加入WTO后,就参与了全球经济产业链,从苏联的原材料(有色金属,能源等)销售模式过渡到了全球低端制造业。依靠廉价贸易商的出口,GDP迅速增长,取代日本成为亚洲供应链的中心,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日本,非常紧张。

回到上面,也就是说,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关系,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军事上的,都提出了过去十年中最亲密关系的原因。

尽管许多媒体乐观地表示,中国的产业链广度是世界第一,可以满足人们的所有生活需求,但实际上,中国的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中下游。

一个简单的产业链就是将中国商品出口到其他国家进行生产:例如,中国将钢铁出口到欧洲和美国进行房地产桥梁建设。

在复杂的价值链下,需要全球分工,而中国只能进行中间加工。

例如,中国制造了一个被称为电子毛绒玩具,其芯片从日本和美国进口,然后加工并分布到世界各地。

中国的许多产品仍然强烈依赖美国,德国和日本,例如:

中国的家用电器,手机和汽车有许多品牌,被称为“中国之光”。谁敢说重要部件是中国制造的?

因此,中国全球工业供应链的属性仍然是中下游,而上游仍受美国,德国和日本控制。

整个产业链的利润中有85%被上游吃掉,而中国只能吃掉10%-15%。

不计成本的实际利润可能只有0.5-2%甚至更低。

中国真的很难赚钱!

美日撤离,后果,被低估了


因此,从一开始,中国工厂的全球建设就集中在中国的低人口红利和政策红利上,这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然而,由于中国的M2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各种资产的价格飞涨,外国公司的政策优惠下降,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飞涨,使许多外国公司感到压力。

自2009年以来,一些专注于人工成本的深加工外国公司选择退出中国,转向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

2009年,耐克关闭了中国工厂。

2012年,阿迪达斯关闭了在中国太仓的工厂。

2016年,飞利浦关闭了深圳工厂。

2019年,三星关闭了其中国手机工厂。

实际上,在日本方面,几年前,日本公司开始撤出日本或东南亚国家,特别是机械和IT等技术工厂。

三菱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日本。

小松移居墨西哥。

东芝机械从上海转移到泰国。

朝日日本从中国搬回日本。

爱丽丝大山(Alice Oyama)移居韩国仁川。

ASICS转移到越南。

SHARP生产线转向越南。

这就是“鹅的行进模式”,这意味着鸡蛋没有放在篮子里。

在该流行病期间,超过37%的日本公司正在寻找中国以外的市场,在接受采访的2600多家日本公司中,有近40%的公司在中国境外购买了产品。

流行病是催化剂。由于市场,成本,经济等因素,将加快部分企业的漂流速度。美国和日本的政策援助将为一些外国公司提供撤离的权力。

外国公司注重利润第一,增加成本。当然,他们将寻求更高的性价比。

中国也面临挑战。

1产业转型

在商业谈话中,资本最重要的是市场利益,商业环境和劳动力。

2018年,广东共有588家外国公司分布在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

无论是否进行,分散风险都是外国跨国企业的正常经营行为,生存是生存之道,集约型企业流向低成本地区。这是规则。

中国制造业的核心是熟练的工业工人,大量的低端工程师和成熟的产业链。

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既是优势又是制约因素。

未来,中国将不可避免地走日本和美国的道路,转型为高端产业。低端制造业不可避免地会缓慢下降,相关的外国公司自然会迁移。后来,它在越南,印度和泰国制造。

一些媒体说,跨国公司不会搬迁,因为转移成本太高而且太浅。

这是规则,随着成本上升,低端产业链将始终发生转移。

未来,在利润成本和政策的推动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外国公司和外国工厂选择迁移到东南亚和印度。这是趋势。

外国公司的撤离将导致一些低端技术工人的失业,一些依靠低端加工公司生存的城市也将陷入衰退。

从长远来看,中国的产业转型对中国绝对是一件好事。外国公司割让的市场空间有利于替代中国公司,朝着高价值链接发展,并提高中国的全球竞争力。

但是,这也意味着应该消除一群人和企业。

一些低端行业的工厂老板可能必须恢复原状,而相关的金融机构可能无法入睡。

有些人可能失业!

没办法,适者生存,这是规则!

在经济方面,现在中国的M2规模超过200万亿元,维持资产价值的原因是什么?

国内需求,企业的未来以及资产的价值都是摆在眼前的一切。

我们的外部储备在8年中增加了9倍,这是制造业的贡献。

外资,基础货币,强制性外汇结算,人民币,银行,利率。

美日撤离,后果,被低估了


当然,并非所有外国公司都会撤离。以中国为生产基地,并具有成熟的生产链和生产工人的企业将继续留在中国。

外国公司的撤离现在不仅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还处于流行期和经济转型期。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挑战。当前的国民,是否有中国的一代人的艰苦奋斗的韧性很快就会看到真正的篇章!

未来的趋势可能必须回到1980年代的格局。每个国家都在为自己而战,控制自己的经济主权,控制自己的产业链,竞争将会加剧。

谈论国家之间的爱与恨,只有利益是没有意义的。这一天迟早会到。

对于一些外国公司来说,进出的目的,进出的原因和团结起来是很好的。

这些国家早就预料到了。

该国在一次会议上指出:

面对严峻而复杂的国际流行病形势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想,要做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和工作准备。

有意义的。

美日撤离,后果,被低估了


最后,有人记得四条亚洲龙吗?

亚洲,香港,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和韩国的四小龙。自1960年以来,他们开始实施以出口为导向的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实现经济增长。

那么,为什么现在没人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