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評:科技歸來


早評:科技歸來



科技活,大勢活,因為按照經濟節奏,目前處於科技週期。隨著創業板一季度業績預告披露結束,科技股的壓力便快速散去,接下來至少有科技股的一席之地。不要因為科技股大跌了,就覺得科技股就進入熊市了。

2019年初的行情和2013年初很像,之後大半年的走勢依然很像。而後,走到2019年末,眼看就不太一樣了,結果出了個公共衛生問題,陰差陽錯的又搞成一樣了。主板2019-2020的走勢和2013年-2014年相比,結構類似,只是要強一些,畢竟主板藍籌的基本面比當年要好;中證500指數現在的走勢和當年完全類似,目前大概處於2014年的5月份;創業板指數現在的走勢和當年基本類似,今年3月份科技股慘烈的跌勢,就相當於2014年3-4月那次科技股大跌,個股跌幅25-40%不等。

冥冥中存在必然,本次科技股大跌應該是科技股牛市中途必然出現的一次大調整,公共衛生事件僅僅是下跌的一個導火索,一個由頭罷了。2014年4-5月的科技股大跌,即為2013-2015年科技1.0大牛市的中途大調整。這次科技大跌,僅僅是科技股牛市中途大調整,也就是說科技股牛市走了一半,後面還有一半路程。

個人的操是風格手法,即在一個階段確定一個風格,然後在這風格中非常認真嚴謹的選擇一些代表個股,而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堅持下去:堅定持股為主,行情火爆之際會減倉33%,等到冷卻後再次回補,不求精準高低點;遇到大調整,如果有部分倉位迴避了那是萬幸,如果沒有迴避那就算了。

2013年開始確定的方向是七大新興行業,堅持數年,一直到2015年勞動節結束,很幸運的迴避了股災。期間2014年行情偏向主板,我依然是科技邏輯,即換了倉到主板的高端製造和軍工航天,即使在2014年末的券商那麼猛,個人無動於衷。2016年中期,個人確定主板優質藍籌股,而後在2016-2017年堅持主板,期間玩了一陣資源股,這兩年絕對不碰科技股。2018年下半年,確立核心科技這個方向,選擇一批有代表性的科技股,並一直堅持到今天,期間我不會涉及其它屬性股票,如消費、週期和金融等。如果涉及到主板,頂多把倉位切換一些到主板高端製造和軍工航天。

我不像很多人頻繁卻換板塊和熱點。人們很難做到,賣出一個區域正好是高點,而賣出一個區域正好是低點。普通投資者,極容易搞反了,換入的熱點區域馬上要接近高點,失望而賣出的區域馬上就要接近低點。最近有不少人,忍痛割肉科技股,換入比較熱門的消費股。而此刻的科技股就是階段性低點,而消費股中除了一些核心優質品種外,估計都處於階段性高點。這半年以來,專心做科技股的人,多數是賺錢的;專心做醫藥股的人,也是賺都不錯的;但是醫藥和科技股兩邊倒的人,其中悲劇者眾多。這是為什麼?普通人要有自知之明,我們都沒有乾坤翻轉的本事,所謂統領全局、掐指算天下,這是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還不是三國志中的諸葛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