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人挑車託“吃水難”甘肅康縣田坪村群眾吃上了自來水

記者 牛新建 通訊員 焦楊紅 王鳳文

2019年9月10日,這個普普通通的日子,卻是甘肅隴南康縣寺臺鎮田坪村的鄉親們銘記於心、終生難忘的“好日子”。

告别人挑车托“吃水难”甘肃康县田坪村群众吃上了自来水

這一天,每家每戶院子裡的水龍頭流出了清澈的自來水;這一天,田坪村終於結束了人挑摩托車拉水吃的歷史;這一天,田坪村的男女老少圍著自來水池談論關於有水之後的幸福生活;這一天,將永遠定格在田坪村群眾美好的記憶中……

田坪村位於犀牛江畔,有很厚的黃土層,是康縣有名的“糧倉”。但由於缺水,田坪村的發展一直相對滯後。提起村裡的吃水問題,該村村主任田維永最有發言權。

告别人挑车托“吃水难”甘肃康县田坪村群众吃上了自来水

據他介紹,2008年地震之前,田坪村二社的群眾在馬水溝背水,三、四社的群眾在麻子溝背水。從早上5點到半夜3點,兩條溝裡都有背水的人,而且世世代代如此。“5.12”地震之後,兩條溝的水突然乾枯了。村裡群眾為了解決吃水問題,又到獻茶溝背水。

“我聽爺爺說過,獻茶溝有水。但路滑坡陡,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青壯年一個上午可以背兩次水,一次最多也只能背30斤。遇到下雨天,溝裡的路就根本沒法通行,全村人就只好盛屋簷水。就這樣一直到2009年,災後重建開始,縣上在犀牛江邊打井用水泵抽水,作為我們的零時應急用水。”田維永說,“有了應急用水,我們村就開始了災後重建,學校、廣場、五保家園、入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全部修建完畢。2010年,我們村又有了人飲工程項目,在江邊打了一口井,配備了新的水泵。但由於揚程和水位下降等問題,水泵時好時壞,勉強維持到了2011年。之後的日子,就又回到了2008年之前的景象。”

告别人挑车托“吃水难”甘肃康县田坪村群众吃上了自来水

一看摩托車上綁著兩個水桶的,就一定是“田坪人”。該村二社社長田維宏說,“2012年,麻子溝、馬水溝又有了水滴,我們就24小時不間斷地守水,婦女們坐在石頭上一邊守水一邊拉鞋墊、打毛衣,好多石頭都磨得‘明光光’的。家裡有摩托車的就到河口拉水,但時間長了就不好意思到人家屋裡抽水了,這樣的日子一直維持到了去年。”

2019年,是康縣“脫貧摘帽”之年,也是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關鍵一年。該縣以吃水、看病、上學、住房等“兩不愁三保障”為重點,加緊補齊各類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短板,確保脫貧路上不落下一個群眾。

據瞭解,康縣投資416.35萬元,鞏固提升了大堡水廠到田坪村的供水管網。該工程利用尹家溝基岩裂隙水,從大堡水廠外接輸水主管,採用自流飲水方式,通過管道自壓至4個村子,全日制供水。

“我們圍繞‘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長受益’的目標,在田坪村,建立了公益性崗位水管員管護制度,並與管理人員簽定工程管護責任書和聘用合同書,確保工程管護責任到人,加強人員管理,嚴格考核獎懲,確保村民們的用水安全和工程效益的長久性。”康縣水投公司監事長朱濤說。

苦盡甘來,好日子一步一步來了。今年80歲的蔡軍連老人回憶,“災後重建”時,“鐵錘子”連的軍人,鎮村兩級的黨員幹部、全村群眾齊上陣,拆除危舊房、協調宅基地,熱火朝天地修建著美麗新村。蔡軍連激動地說,“去年我們又有了自來水,日子越過越好了,我都想多栽點獼猴桃,給孫子們吃。”

有水吃了,群眾的動力更強了。田坪村農業致富帶頭人、果樹嫁接“土專家”馬仲平說,“自從村裡通了自來水,家裡可以騰出一個勞動力外出務工,而且再也不擔心家裡的老人和小孩沒水吃了。我也培育3畝多地的花椒樹苗,現在長勢挺好。”

談到村裡的產業發展,田維永說,“我們村的傳統產業是核桃、花椒、桔梗、苦參等,一社的趙炳金僅桔梗就種植了20多畝。現在有水了,我們還想發展養殖業,拓寬鄉親們的增收渠道。”

對於田坪村的發展,寺臺鎮鎮長王麗告訴記者,“現在田坪村通了自來水,從根本上解決‘吃水難’的問題,我們就要從‘點水之恩’‘上善若水’等‘水文化’元素著手,以‘節約用水’和‘孝敬老人’為抓手,高質量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提升鄉親們的思想道德素養,培樹文明新風。 ”

管衛生就是管民生,內外兼修提升品質。康縣寺臺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堅持建管並重的原則,把整治與建設結合、整治與長效管理結合,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鄉村舞臺、道德講堂等農村村級公益性設施共管共享工作為抓手,邊整治邊管理,有效鞏固整治和建設成果。

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進一步推進,各種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特優產業的積極培育,田坪村群眾的好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越過越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