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錢時的“三借、三不借”你清楚嗎?

  • 點擊右上角【關注】頭條號
    核桃課,淘到屬於你的一課。
  • 本文共1162字,通讀全文約需3分鐘。

人生在世,難免遇到難處的時候。有些能克服的,咬咬牙也就堅持下來了;有些不太好克服的,尋求他人的幫助也無可厚非。

當然,即便不求人,但身處“人情社會”,自然也少不了面對被求助的情況。而這其中,最難處理的想必是“借錢”了吧。如果不借,恐怕不好,風水輪流轉,事不能太絕;如果借,那有必要清楚這三個原則。


借錢時的“三借、三不借”你清楚嗎?


一、借小不借大

這是“借錢”之前起碼要想清楚的事情,所謂的“大和小”並不是金額的絕對值,而是要判斷“借出”後對自己的影響。

這種影響分三個程度:舉手之勞、力所能及和盡力而為

三個程度中,“舉手之勞”稱得上“真小”。只有這個程度的“借錢”,既能幫助到“被借”的人,又基本不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還能落個好名聲,何樂不為?但也正式因為“小”,所以極容易出現“借就是給”的情況,這同樣值得注意。


借錢時的“三借、三不借”你清楚嗎?


“力所能及”的程度比“舉手之勞”要深,算得上“中”。對自己有一定的影響,但還在可控範圍內。面對這種程度的“借錢”請求時,

  • 可以先跟對方言明自己的情況,再進行借款操作;
  • 也可以適當降低額度後再借給對方,不宜一口回絕。

一旦達到需要“盡力而為”的程度,那一定要慎重,因為如果操作不好,將會對自己的生活留有隱患,甚至會直接影響到正常生活。因而,面對這種情況時,建議進一步結合本文第二、三點的方法綜合評估,再做決定。


借錢時的“三借、三不借”你清楚嗎?


二、借近不借遠

“遠和近”一指地理上的遠近,這個無需過多解釋,能天天和借了自己錢的人碰面,既能安自己的心,又能起到“督促”對方“還錢”的作用,一舉兩得。反之,即便嘴上不說,可這天天“看不見摸不著”的,日子稍長難免就會在心裡泛起波瀾。

二指距離自己“借出的錢”的遠近,是對這筆錢的瞭解和控制程度,或者說是“知情權”。這並不難理解,如果能瞭解自己借出錢的流向、用處甚至額度,哪怕就瞭解個大概,也是很“安慰”的。反之,那就“聽天由命”吧。

借錢時的“三借、三不借”你清楚嗎?

所以,在選擇“借錢”的時候,首選“借近”,慎選“借遠”。

三、借急不借窮

本文的前提是“借錢”而不是“扶貧”或者“做慈善”,其區別在於主觀還是被動。當我們處於“被動”地被請求時,“借錢者”的“原動力”便顯得格外重要了。

看病手術、資金週轉甚至是消費購物,往往都屬於“急”的範疇。這種情況下,“借”更多是“救”,如果確實條件允許,還是要儘量施以援手的。再者,這種“借款者”多少是有一定還款能力的,甚至在他們度過難關的時候“加倍奉還”也不是不可能;即便還不上,他們也會牢記你的“危難真情”,一份“人情”也算是存下了。


借錢時的“三借、三不借”你清楚嗎?


可另一種情況就另當別論了,如果對方還款能力欠佳,又沒遇到“十萬火急”的事情,在此情況下,“借”更多是“給”或者“送”。除非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徹底改變對方的現實處境,否則這種“細水長流”式的“借”不僅不會改變對方,還會拖垮了自己,實在得不償失。

所以,“借急”還是“盡力而為”得好,“借窮”可要量力而行啊。


借錢時的“三借、三不借”你清楚嗎?



誠邀你關注【核桃課】頭條號,第一時間獲取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