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誇上天的“硫酸鉀型複合肥”,竟然是作物生理病害的罪魁禍首

在網上看到的信息中,基本上都在為硫酸鉀型複合肥唱讚歌,幾乎看不到它有什麼缺點。但是硫酸鉀型複合肥並非想象中的那麼完美,持續施用竟然也會對作物造成嚴重危害。

被誇上天的“硫酸鉀型複合肥”,竟然是作物生理病害的罪魁禍首

在為規模性的種植基地進行服務時候,見得最多的就是各種病蟲害,以及一些生理性病害,而且越來越多的病害是無法用以往的知識解釋的。因此,只能從種植戶的種植習慣入手進行分析原因。後來發現,真正的問題就出在經常使用的硫酸鉀型複合肥上。

“忌氯作物”的說法在農業上廣為流傳,而且被化肥生產商和經銷商用來為農戶洗腦,因為害怕氯元素對作物造成危害,於是大家對含氯複合肥開始“談虎色變”,這其實在營銷上叫“恐怖營銷”。

被誇上天的“硫酸鉀型複合肥”,竟然是作物生理病害的罪魁禍首

我查閱了相關資料,找到了“忌氯作物”的來源,該名詞最早出現在外文期刊上,翻譯成中文應該叫“氯敏感型作物”。從植物生理上來說,氯元素也是植物生長所必須的元素之一,在植物的光合作用、維持細胞滲透壓、促進對其他肥料元素的吸收、促進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促進細胞分裂、種子萌發、增強抗病性等多個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基於這樣的現狀,硫酸鉀型複合肥就很快被推廣開來了。而且呈現出燎原之勢,所有種植瓜果蔬菜的農戶,基本上施用的都是硫酸鉀型複合肥。硫酸鉀型複合肥的主要成分有磷酸一銨、磷酸二銨、硫酸銨(主要是低溫轉化富餘的硫酸與氣氨中和所得)、硫酸鉀、尿素等,還包括少量的雜質如硫酸鈣、磷酸的鐵、鋁、鎂等鹽以及微量未反應完全的氯化鉀。

今天就為大家分析一下,長期施用硫酸鉀型複合肥,是如何為作物帶來意想不到的危害的。

植物大量吸收氮磷鉀為元素,而硫酸鉀型複合肥中的硫酸根離子則不被植物吸收,因此會在土壤中富集。植物的根系在生長過程中會釋放氫離子,再加上硫酸根與弱鹼陽離子結合,往往會導致土壤pH值下降,也就是常說的土壤酸化。土壤一旦酸化,植物的生存就顯得很是艱難,酸化程度輕一點的,植物也會表現出各種不良反應。

被誇上天的“硫酸鉀型複合肥”,竟然是作物生理病害的罪魁禍首

土壤中被氫氧根螯合而被固定在土壤中的鋁,在酸性作用下會被重新活化,而鋁離子對作物是有毒害的,但是這並非最主要的危害,過量的硫酸根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會逐漸分解形成硫化氫氣體,硫化氫氣體釋放出來會直接危害作物,而殘留在土壤中的硫化氫會導致好氧的有益菌大量死亡,菌群失衡,厭氧型細菌就會大量繁殖,這就出現了土傳病害。

被誇上天的“硫酸鉀型複合肥”,竟然是作物生理病害的罪魁禍首

土壤板結

另外一個危害就是,硫酸根與土壤中的鈣離子發生反應,導致土壤鹽鹼化和板結,土壤結構的破壞,直接導致制約鈣元素的吸收,就會出現作物缺鈣的現象。

被誇上天的“硫酸鉀型複合肥”,竟然是作物生理病害的罪魁禍首

白菜缺鈣

綜上分析,硫酸鉀型複合肥的過量施用,是造成作物土壤危害一大因素。因此要合理利用,做到有機肥和無機肥的合理使用,使土壤能夠持續生產利用。

被誇上天的“硫酸鉀型複合肥”,竟然是作物生理病害的罪魁禍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