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多國逐步放寬限制措施,世衛組織強調要考慮六大因素

零時差工作室 張朋輝

隨著歐洲國家疫情出現一些積極信號,歐洲多個國家正在謹慎放寬限制措施,歐盟表示將協調成員國的退出措施。世衛組織提出放寬限制措施必須考慮的六大因素,建議歐洲國家慎重考慮放寬或退出限制措施。

零時差|歐洲多國逐步放寬限制措施,世衛組織強調要考慮六大因素

歐洲多國開始復工復產

據歐洲媒體報道,從4月14日起,奧地利將允許面積在400平方米以下的商店重新營業,大型超市、購物中心、理髮店等可於5月1日重新營業。如果公共衛生條件允許,餐館和賓館將於5月中旬開始營業。從4月13日起,西班牙允許建築業等無法居家辦公的非必需產業陸續復工。

挪威、捷克、瑞士、保加利亞也逐步放寬了限制措施。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將根據廣泛的科學研究,在本週決定是否放寬限制措施。

當前,歐洲國家的復工復產措施仍比較謹慎。丹麥在5月10日前繼續禁止10人以上的聚會,電影院、購物中心仍然關閉,8月前禁止大型集會。4月13日起,西班牙政府在各大城市的地鐵站和公交站等向市民分發口罩。法國則延長限制措施到5月11日,比利時也將延長限制措施至5月3日。

據媒體報道,歐盟起草了一份“歐洲退出新冠肺炎大流行路線圖”,要求成員國加強協調,在出臺放寬限制措施前相互通報。這份文件稱,一旦解除隔離措施,確診病例增加將難以避免。歐盟建議逐步有序退出管制,不同階段安排一個月間隔,以評估實施效果。歐盟還提出放鬆限制的兩個主要標準,即感染病例顯著減少、醫院有收治新增病例的能力。

應避免出現疫情反彈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建議,過早放鬆限制措施可能導致疫情強烈反彈。在解除疫情限制措施前,應重點考慮六大標準:疫情傳播已得到控制;衛生系統具備發現、檢測、隔離和治療每個病例並追蹤每個接觸者的能力;衛生設施和療養院等特殊環境中疫情暴發的風險已被降到最低;工作場所、學校和其他人們必須前往的地方已採取預防措施;輸入性病例風險可控;社區已通過充分教育、參與和授權來適應疫情。

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爾·瑞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歐洲國家疫情出現一些積極信號,這是居家隔離等措施的效果,當前更應該加倍警惕,不能因為出現積極信號就簡單退出。”

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負責人瑪麗亞·範凱爾克霍弗表示,非常理解歐洲國家當前處境,但是解除限制措施不能一步到位,如果預案不足,可能會再次出現病例大量增加,公共衛生資源承受重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