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多国逐步放宽限制措施,世卫组织强调要考虑六大因素

零时差工作室 张朋辉

随着欧洲国家疫情出现一些积极信号,欧洲多个国家正在谨慎放宽限制措施,欧盟表示将协调成员国的退出措施。世卫组织提出放宽限制措施必须考虑的六大因素,建议欧洲国家慎重考虑放宽或退出限制措施。

零时差|欧洲多国逐步放宽限制措施,世卫组织强调要考虑六大因素

欧洲多国开始复工复产

据欧洲媒体报道,从4月14日起,奥地利将允许面积在400平方米以下的商店重新营业,大型超市、购物中心、理发店等可于5月1日重新营业。如果公共卫生条件允许,餐馆和宾馆将于5月中旬开始营业。从4月13日起,西班牙允许建筑业等无法居家办公的非必需产业陆续复工。

挪威、捷克、瑞士、保加利亚也逐步放宽了限制措施。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将根据广泛的科学研究,在本周决定是否放宽限制措施。

当前,欧洲国家的复工复产措施仍比较谨慎。丹麦在5月10日前继续禁止10人以上的聚会,电影院、购物中心仍然关闭,8月前禁止大型集会。4月13日起,西班牙政府在各大城市的地铁站和公交站等向市民分发口罩。法国则延长限制措施到5月11日,比利时也将延长限制措施至5月3日。

据媒体报道,欧盟起草了一份“欧洲退出新冠肺炎大流行路线图”,要求成员国加强协调,在出台放宽限制措施前相互通报。这份文件称,一旦解除隔离措施,确诊病例增加将难以避免。欧盟建议逐步有序退出管制,不同阶段安排一个月间隔,以评估实施效果。欧盟还提出放松限制的两个主要标准,即感染病例显著减少、医院有收治新增病例的能力。

应避免出现疫情反弹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建议,过早放松限制措施可能导致疫情强烈反弹。在解除疫情限制措施前,应重点考虑六大标准:疫情传播已得到控制;卫生系统具备发现、检测、隔离和治疗每个病例并追踪每个接触者的能力;卫生设施和疗养院等特殊环境中疫情暴发的风险已被降到最低;工作场所、学校和其他人们必须前往的地方已采取预防措施;输入性病例风险可控;社区已通过充分教育、参与和授权来适应疫情。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欧洲国家疫情出现一些积极信号,这是居家隔离等措施的效果,当前更应该加倍警惕,不能因为出现积极信号就简单退出。”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凯尔克霍弗表示,非常理解欧洲国家当前处境,但是解除限制措施不能一步到位,如果预案不足,可能会再次出现病例大量增加,公共卫生资源承受重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