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精彩纷呈、千姿百态的谍战电影史


回顾精彩纷呈、千姿百态的谍战电影史


1910 年代,谍战片开始出现

谍战片的悠久历史。早在电影诞生之处,电影创作者就从当时的流行文化中汲取灵感。1894 年英国作家威廉·鲁鸠发表小说《1897 年在英格兰的伟大战争》(The Great War in England in 1897) ,其中描绘了一位俄罗斯间谍如何操纵了法国对于英国的入侵。此后,有大量流行作家效仿,间谍小说开始流行。

1910 年代,谍战片开始出现,1912 年,电影《布莱恩·佩里博士和他的秘密行动》讲述了一个英国人被要求将一条重要信息送到俄国,但在半路上信息被间谍偷走的故事。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谍战片开始作为政府宣传工具出现,1914 年,英国人拍出了《德国间谍危机》,讲述一个被拒绝入伍的志愿者是如何挫败一起德国人试图炸毁英国国会的阴谋。

20世纪30-50年代


回顾精彩纷呈、千姿百态的谍战电影史


希区柯克《西北偏北》剧照

葛丽泰·嘉宝演绎了间谍影片的始祖之一《玛塔·哈莉》(1934),记录了这位一战时期的著名女间谍,真实的生活和经历。但是,在开始以悬疑和惊悚著称以前,大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实际上开创了政治惊险电影的先河,导演了《擒凶记》(1934年上映,1956年重拍)、《美人计》,以及被奉为经典的《西北偏北》(1959)这样的杰作。

希区柯克不费吹灰之力,便拓宽了这一体裁,甚至可以说,是他定义了这种模式:讲述间谍与他们的秘密行动的故事,但经常是,无辜的人发现自己被卷入了神秘事件,一切都是被他们看不见的秘密黑手所推动,前提是,他们知道有这样的存在。这一切推动了1962年《007之诺博士》的诞生,导演特伦斯·杨,根据弗莱明的同名小说改编,从此开创了间谍作为神秘英雄的时代。

20世纪60年代

谍战片真正繁荣还要等到 1960 年代。冷战时期,世界虽无大战,但却动荡不安。人们对于间谍的想象开始变得更加具像化,他们在暗地里行动,挫败来自敌方的阴谋。此外,1950 年代开始,不少曾经的情报人员开始创作流行间谍小说。伊恩·弗莱明的《007》系列,约翰·勒卡雷的经典形象史迈利,都奠定了谍战片繁荣的基础。

回顾精彩纷呈、千姿百态的谍战电影史


1962 年,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 007 电影《诺博士》上映。肖恩·康奈利扮演的詹姆斯·邦德由此开创了一个长达 50 多年的经典电影系列。至今,007 系列一共有 25 部电影上映,全球总票房达到 70 亿美元。

007 的形象风流倜傥,但谍战片同样也在不断进化。

回顾精彩纷呈、千姿百态的谍战电影史


《伊普克雷斯档案》构建了一个独特的

英国间谍电影系列来对抗007系列

与此同时,其他的制作人正在拍摄出大量电影,来传达酝酿于流行文化之中的奇思妙想、精心策划的想法和理念。

约翰·弗兰克海默的《谍影迷魂》(1962),揭示了当时美国人心中真正的恐惧——共产党潜入他们的国家,在他们之中安插的特工,甚至已经混入了最神圣、安全等级最高的军方。三年后的1965年,《柏林谍影》第一次将约翰·勒·卡雷的作品搬上银屏。之后,他又为西德尼·吕美特的《伦敦间谍战》(1966)提供了素材。约翰·保曼的《巴拿马裁缝》(2001),和《锅匠,裁缝,士兵,间谍》(2011),其后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同样在1965年,西德尼·J弗里尔导演了电影《伊普克雷斯档案》,构建了一个独特的英国间谍电影系列——“Harry Palmer系列”——从此,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观察世界。

20世纪60-70年代


回顾精彩纷呈、千姿百态的谍战电影史


罗伯特·雷德福主演的《秃鹰72小时》

是70年代“阴谋论”间谍电影中最优秀的一部

虽然也没有很恶搞,1966年的《谍海飞龙》,向观众呈现了稍微轻松娱乐一些的间谍世界,詹姆斯·柯本塑造的角色很接近邦德的模型,身怀各种新奇疯狂的小道具,更有大票美女拥其左右。另一部电影,《夺命太阳下》(1973),内容同样涉及讽刺,讲述一个间谍小说家,陷入自己所想象描绘的故事情节中。同时,1970年代的间谍电影,被引入了一种完全不同的风气,最起码在好莱坞是这样的,到处是政府阴谋论,以及黑暗组织密谋策划,企图对抗勤劳本分的美国人民,怀疑论和偏执论的观点不断膨胀,特别是在经历了J F. 和鲍比·肯尼迪被暗杀,以及尼克松的水门事件之后。

其中最优秀的作品当属《秃鹰72小时》(1975),罗伯特·雷德福扮演一位CIA调查员,他的团队被残忍地杀害了,而他逐渐发现,自己逃避的敌人,正是自己曾经效忠的雇主。

20世纪80-90年代

1980年代仅有为数不多的,值得纪念的间谍电影——比之前的年代明显减少,可能是受到冷战结束的影响。但在1990年,约翰·麦克蒂尔南导演的《猎杀红色十月》,不仅是当时空前成功的谍战电影,也同时开启了一个间谍电影系列,向观众介绍了特工Jack Ryan,在这部电影里由亚历克·鲍德温扮演,之后由哈里森·福特,本·阿弗莱克接班,最新一代的扮演者为克里斯·派恩。尽管麦克蒂尔南和他的后继者,将间谍电影带回了银屏——并使其更适应渴望像特工一样行动的观众的口味——詹姆斯·卡梅隆真正在幽默、动作和间谍之间,掌握了完美的平衡,导演了经典影片《真实的谎言》(1994),讲述一位顶尖间谍,一直以平凡的上班族为伪装,过着双重生活,结果他的职业身份和个人生活,激烈地碰撞在了一起。

回顾精彩纷呈、千姿百态的谍战电影史


伊森·亨特于1996年

在《碟中谍》中与观众首次见面

随着第五部作品在夏季的票房大战中强势回归,《碟中谍》系列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其以1960年代的一部电视节目为原型,在1996年首次亮相大屏幕,从此以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商业成就,但却也一直被人诟病,认为它太写实了——说穿了,它的诡计和逻辑过于复杂,观众难以享受到夏季档的轻松愉快。但仅在一年之后,麦克·梅尔斯就将搞笑卖萌之风重新带回,以一部《王牌大贱谍》,再现了《谍海飞龙》和《夺命太阳下》的成功,更强力地过滤出了詹姆斯·邦德的早期视觉语言。这部电影还催生出了四部续集,使梅尔斯成了大明星,他的角色有效地囊括了邦德的所有要素,也同样惹人喜爱,但或许已经有些过时了——与美女的风流韵事,(最起码这个肯定过时了)对酒精的依赖,都是上世纪60年代的老古董了。

21世纪初期 呈现全新观感


回顾精彩纷呈、千姿百态的谍战电影史


《谍影重重》展现出与以往间谍电影完全不同的视觉风格

并且影响了丹尼尔·格雷格时代的邦德电影

2001年,保曼把勒·卡雷的《巴拿马裁缝》搬上银屏,开启了电影取材小说作品的复兴之路,同时也提示了观众,在看间谍电影时,不是仅仅需要关注一个名字。接下来的一年,《谍影重重》上映,给观众带来了Jason Bourne,成为了罗伯特·鲁德鲁姆小说系列的第一部。这个系列故事大受欢迎,使主演马特·达蒙成为了摇钱树,也帮助第二任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跻身一线电影人的行列。另一方面,续集获得巨大成功,《谍影重重2》从根本上,改变了间谍电影的视觉感受:格林格拉斯强调运用手持摄影手法,而在当时,动作镜头已经变得陈旧、重复,创造真实、强烈的视觉冲击也太过突出了。这一风格影响了丹尼尔·克雷格时代的邦德电影,它们的很多灵感都来自于《谍影重重》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