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囚徒困境:不要让对手看到尽头(二)

阅读前请先点击关注,麦穗阅读与您一起共读好书好文,本期与您一起共读《博弈论》第四章 走出囚徒困境.

在有限重复性博弈中,最后一次往往会产生不合作,这也是年轻人将一次性博弈转化为重复性博奔的原因。同样,我们在上一章中提到的一个关于利用“囚徒困境”争取低进价的例子中也涉及了这点。

我们来简单复述一下这个例子,假设你是一家手机生产企业负责人,某一种零部件主要由甲乙两家供货商提供,并且这种零部件是甲乙两家企业的主要产品。如果你想降低从两家企业进货的价格其中一种做法便是将两家企业导入“囚徒困境”之中,让他们进行价格战,然后你坐收渔编之利。具体是这样的:

你宣布哪家企业将这种零件的零售价从10元降到7元,便将订全部交给这家企业去做。这样的话,虽然降价会导致单位利润减少,但是订单数量的增加会让总的利润比以前有所增加。

走出囚徒困境:不要让对手看到尽头(二)

这个时候,如果甲企业选择不降价,乙企业便会选择降价,对于乙企业来说这是最优策略;如果甲企业选择降价,乙企业的最优策略依然是降价,如果不降价将什么也得不到。同样,甲企业也是这样想的。于是两家企业都选择降价,便陷人两人“囚徒困境”,结果正好是你想要的。

前面分析的时侯我们也说过,模型是现实的抽象,现实情况远比模型要复杂。“囚徒困境”中每一位罪犯只有一次博弈机会,所以他们会选择背叛;但是两家供货商之间的博弈并非一次性博弃。

可能在博弈最开始的时候,两家企业面对你的出招有点不适应,看着对方降价便跟着降价。但是,这样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作为重复性博弈的参与者,就会从背叛慢慢走向合作。因为他们会发现,自己这样做的结果是两败俱伤,没有人占到便宜。等到他们意识到问题,从背叛走向合作的时候,你的策略便失败了。

若是双方达成了价格同盟,局势将对你不利在上面分析之后我们给出了两个建议,一是定下最后的期限,二是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定下最后期限,比如:月底之前必须做出降价与否的决定。这样就能把重复性博弈定性为有限重复博弈。因为我们日经知道,有限重复博弈中双方还是会选择互相背叛。然后双方背叛之际实施第二个策略,立刻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将“囚徒困境”得到的这个结果用合同形式固定下来。

走出囚徒困境:不要让对手看到尽头(二)

上面的两个例子中,第一个是年轻人巧施妙计,将一次性博弈化为重复性博弈,从而有了后面的合作;而第二个例子中,企业将重复性博弈明确定为有限重复博弈,将对方置于相互背叛的境地,以破坏对方的合作。由此可见博弈论的魅力所在,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总能帮自己找到破解对方的策略。

讲了这么多的重复性博弈,最后要补充一点。生活中两人“囚徒困境”毕竟是少数,多数是多人“囚徒困境”。多人“囚徒困境因为参与者太多,情况更为复杂,任何人的一个小小失误,或者发出一个错误的信号,就会导致有人做出背叛行为;然后形成连锁反应,选择背叛的人数会越来越多,最终整个集体所有人都会选择背叛。双方博弈中只要有一方主动提出合作,另外一方同意,合作便是达成了,而多人博弈中很难有人会主动选择合作。

所以说多人博弈中,无论是有限次数博弈还是无限次数博奔,都很难得到一个稳定的合作。在欧洲建立共同体,推进货币统一的过程中,曾经出现了1992年的英镑事件。当时在考虑建立一种统一货币制度的时候,每个国家虽然表面上同意合作,却暗地里都在维护个人利益,其中隐含着一个“囚徒困境”。

走出囚徒困境:不要让对手看到尽头(二)

无论是德国、英国,还是意大利,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谈判和合作的继续进行。但正是因为一个非常小的信号导致了当时合作的失败,并且陷人了困境。

德国在这场谈判中的地位既重要又特殊,首先是维护欧洲区域的货币稳定,其次还要顾及自己国家的货币稳定。在如此压力之下德国联邦银行总裁在某个场合暗示,德国不会牺牲国家利益。这句话看似没有问题,其实包含着很多信息。合作需要每一方都牺性自己的一部分个人利益,如果德国不想牺牲个人利益,那么“囚徒困境”中的其他国家也不会选择牺牲个人利益。这种结局便是“囚徒困境中的相互背叛。

走出囚徒困境:不要让对手看到尽头(二)

再加上德国联邦银行总裁是个举足轻重的入。这条信息不但使谈判陷人僵局,同时被国际财团嗅到了利益,引来了国际财团的资金涌人,由此导致了1992年的英镑危机。

合作是人类拥有一个美好未来的保障,因此我们要相信希望。当年的谈判危机早已解决,欧元现在已经在欧洲使用多年,并且越来越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