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你成績高低的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高中生必須引起重視

為什麼同一個班的學生,學習成績會有那麼大的差距?為什麼成績差的學生想方設法補課,依然趕不上成績好的同學?其實,他們之間的差距不是因為智商,真正決定學生學習成績的,不是智商,而是對時間的管理。

用一句話概括:“學習時間的長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

決定你成績高低的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高中生必須引起重視

01.

時間管理

一、學習時間也有“馬太效應”

一些成績差的同學,總是抱怨老師佈置的作業太多。而成績好的同學則不這麼覺得,每天放學後除了完成作業,還可以看點課外書,甚至小小休閒娛樂一下。

對於那些希望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提高成績的同學而言,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沮喪的局面。

對於這種現象,有一個稱呼叫:學習時間的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是指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社會現象。名字來自於《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

學習好的同學,看書做題很輕鬆,時間還剩下很多,可以用來讓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

學習不好的同學,看書做題都很痛苦,效率低下,每天連老師佈置的作業都難以完成,根本擠不出時間來提高自己,只能越來越痛苦。

於是,學習成績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

要解決這個問題,單靠擠時間是沒用的。就像窮人靠節約儲蓄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況一樣,我們必須記住世界上有比時間更重要的東西:效率。

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再怎麼擠也有限;但是時間利用的效率是可以成倍提高的,提升空間很大。

當我們在思考如何利用時間的時候,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樣去從哪裡“摳”時間,而是怎樣提高現有的時間利用效率。

二、不要試圖把所有事情都做好,確保自己一直在做最重要的事情

利用好時間的最重要原則,就是不要試圖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時間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捨棄的人。

如果你的面前放著一大堆書,你應該如何閱讀?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拿起一本書認真閱讀,讀完了再拿下一本,而不是同時拿起十幾本書隨意瀏覽,結果哪本都讀不好。

那麼,該選擇哪一本呢?答案很簡單:最重要的那本。

對第二重要的那本,堅決不看。當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之後,第二重要的,也就變成了最重要的了。

確保自己一直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實際上也就是確保了自己的時間一直在被高效地利用。

如果今天計劃要做五張試卷,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各一張。那麼,就應該先做最需要提高的那門科目。

即使做完一張之後,因為某些事耽擱了,另外四張沒做,已經做了的這一張試卷,對成績仍然是極有幫助的。

三、學會放棄那些看起來有價值,但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事

在有限的時間內尋找最重要的事情來做,要放棄的東西,不僅是那些看起來不太有價值的東西。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放棄那些看起來很有價值,但是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事。

一道難度極高的題目,總是讓人忍不住想去挑戰一下。如果做完了試卷前面的題目之後,還有充足的時間去解決最後一道難題,這樣的難題當然值得去挑戰,因為它會加分。

但是,如果前面的題目做起來都很困難,那麼,去挑戰這樣的難題,不僅不會有結果,還會減分。因為這會讓自己沒有時間去確保自己做對那些本來可以拿分的題目。

要保證學習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適應的題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解題能力。

所以,對於那些剛開始制定計劃的同學來講,計劃不應該定的太緊。

比如預計自己複習某一部分的內容需要一個小時,那麼可以計劃用80分鐘。讓時間寬裕一些,但儘量保證每天給自己規定的任務都能完成。

在一天結束的時候,前一天所計劃的事情都做完,可以有很大的成就感,增強繼續制定和執行計劃的信心和動力。

這樣循序漸進,再慢慢提高標準,才能真正高效地利用時間。

四、根據不同內容的學習特點安排時間

“沒有人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這是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的名言。那麼,我們也可以說:“沒有人能兩次度過同一個小時。”

每一個小時都是很獨特的,在每一個小時裡面,我們周圍的環境、我們自己的生理心理狀態,都會發生變化。

上課的時間和在家自習的時間,顯然是各不相同的。我們不能簡單把24個小時劃分成一個一個的小格子,然後往裡填充內容,然後就管這叫“時間計劃”。我們必須學會讓不同的學習內容和不同的時間相契合。

面對那些需要大量的閱讀、理解、背誦的東西,就要安排時間比較長、精力比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擾的時間段來做。

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較容易受干擾的時間用來做什麼呢?用來做題。因為做題的時候需要動筆演算,必須要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圍環境比較吵鬧,即使精力不太充沛,仍然可以達到練習的效果。

五、除了要擠時間學習外,還要學習擠時間休息

要想把時間利用好,不能光學習,還要學會擠時間休息。

有很多同學喜歡熬夜,因為夜裡安靜,有利於學習。但這樣就會影響白天的精神,上課老想打瞌睡,又怕被老師發現,睡得很不安穩,於是課沒有聽好,覺也沒有睡好,一天到晚都迷迷瞪瞪的。

其實,時間說長也長,說短也短。要浪費時間很容易,一晃就過去了;要努力學習,時間也足夠長,學習任務重的時候偶爾熬夜可以,長期如此肯定損害精神,得不償失。

六、學會執行,執行力是第一生產力

這是最重要的提醒,也是最重要的原則。

把良好的計劃變成現實,就跟學習需要預習和複習一樣。計劃既需要每天執行之前牢記在心,也應該在每天執行之後進行檢查。只有如此才能不停督促自己,持之以恆。

總之,說了那麼多關於如何進行時間管理的話,就是沒有告訴大家該怎麼樣列一張每天如何安排時間的表格。實際上,這可能是在時間管理中最不重要的一個方面了。你只要拿出一支筆、一張紙就可以填滿整張表格,但裡面的東西可能對學習毫無幫助。

我們都知道,同樣是一張寫滿了字的密密麻麻的試卷,有的能得到100分,有的只能得0分。所以,把試卷寫滿不是本事,知道該寫上什麼正確的內容才是本事。

時間管理也是一樣,列出表格把時間填滿不是本事,知道如何在正確的時間填入正確的內容,然後認真執行,這才是真正的本事。

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想向大家說明:高考拼的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

最後,如果你感覺自己看上去特別勤奮,甚至犧牲了一大把玩的時間,可成績還是無法提升的時候,你要先反思一下自己的時間管理是否存在問題,如果有,接著看下去!

決定你成績高低的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高中生必須引起重視

02.

時間管理三大原則

第一原則:效率

適當休息

有很多關於學習時間與效率的研究,這些研究證實:超過2小時學習效果就逐漸遞減,超過4小時根本就沒有效果了。

要想長期能夠保持穩定的學習效率,就不能一次過度消耗甚至透支,要確保每次學習時精力都能夠恢復。

對於長期的學習,明智的做法是,控制每天的高強度學習時間,避免精神疲勞或逆反心理,簡而言之:

(1) 短期內,要合理調配好學習與休息,避免過度透支精力和興趣,要細水長流。

(2) 從長期來看,長時間的堅持學習,能夠讓身心能逐步適應,之後可逐漸增加學習量和學習強度。

此外,研究還證實,學習之後休息或睡一會,能有效提高記憶效果。

提高體力

有沒有發現動腦子的時候餓得快?說明腦力工作也是相當耗體力的。所以大腦與身體能持續高效工作多久,體力是基礎。騰出時間,多運動吧。這是對效率的投資,一定不虧本。

集中精神

大多數事情在集中精神的狀態下都會完成得更快更好,所以一個時間段儘量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如果做某件事情時突然想起另一件事,不妨先用筆記下來,然後再分配另外的時間去完成。

第二原則:優先級

利用好時間的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要試圖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時間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捨棄的人。

列出近期的學習計劃,然後再排序。當學習任務出現時間衝突的時候,乾脆先放棄優先級低的任務。

第三原則:成就感

出色的時間管理者都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很喜歡列計劃,且很享受從計劃表上一項項劃掉任務的成就感。

這種對成就感的追求,本身也是他們去管理自己的時間的動力。但這未必是每個人喜歡的生活方式。

有些人從高效的生活中獲得滿足,也有些人從慢節奏隨性的生活中獲得滿足。

如果你認為“發呆時間”“玩遊戲時間”“看肥皂劇時間”對你來說很重要,其實也沒什麼問題。只要你經過思考後,想清楚這種選擇意味著什麼,並能無悔於這種選擇,且有勇氣承擔這種選擇的後果,那麼就儘管堅持你的人生態度。

時間管理的三大原則,哪怕只做到了一點,你的學習效率都會大幅度提高。但是,只看不做,或者看完後等等再做,那麼你將永遠感覺每晚學習很累,每晚學習時間不夠用。

充分利用自己的高三複習時間,提升學習效率,成績才能快速提升。師姐希望大家合理安排複習時間,讓學習狀態越來越好,學習成績越來越優,2020高考順利考入理想學府!

決定你成績高低的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高中生必須引起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