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厭學情緒的內因與外因

厭學的學生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有內因和外因。內因表現在學生的智商較低,學不快,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享受到快樂,沒有得到成就感,從而產生了厭學情況。越厭學越不會,越不會越厭學就造成了惡性循環。外因有可能是社會造成的因素,也有可能是家庭,學校中的老師同學所造成的。在外在因素的影響下使原本聰明的學生覺得學習沒有意義。所以我們在處理問題時要用一分為二的方法來解決,首先要弄清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然後根據主要原因對症下藥。

產生厭學情緒的內因與外因

一、內因:引導——降低——鼓勵。

對待由於內因原因造成的厭學我們需要做的第一步是引導學生去學習。往往這一類的學生不知道學什麼,課堂上聽的是煙雲繚繞,課後學的是一塌糊塗。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要引導他該怎麼學習,學些什麼東西。比如說對於成績很差,分數只有幾分的學生我們在第一步叫他做到的是解決好生字,即每一課的生字都要求會讀會寫。學生突破這點後又引導學生往更深層次的內容學習。

第二步是降低要求。內因厭學的學生因為厭學造成成績差,老師教授的內容不懂,所以知識含量少,起點低,這樣我們對待內因問題的學生就要降低要求。對於智商低的學生我們對學生的要求不能過高,可以用逐步目標法對學生進行目標的制訂,制定的目標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我在教上一屆的民族班學生中就遇到了這樣的一位學生,他不是考取入民族班的,而是他們屯裡沒有完小,又加上離村完小遠就把他安排到中心校的民族班來。剛來時他的成績都在二十多分,上課時目光暗淡,對老師的提問一字不答,課外時間沒有見他主動去學習,作業就是那麼幾個字了事。從種種跡象中我發現了這位學生的嚴重厭學。在剛開學不久我就跟這位學生談心,跟他說我有信心能讓他進步,並跟他制訂了初步的學習目標,第一個目標是達到三十分,結果在第三回的測試中這位學生達到了三十多分。我就馬上在全班同學的面前表揚了他,並又為他制訂下一個目標。他得到了表揚有了成就感,學習興趣濃了。在兩年的努力下小考時這位學生考得了67分,雖然成績仍是很低,但相對他來說進步已經是很大了。

第三步讚揚、鼓勵。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讚揚、鼓勵。在教學中我們抓住學生進步的點滴及時的表揚學生。學生進步時我們及時的說上一句“沒想到,你的成績進步這麼快,繼續加油!”“你進步這麼快,老師真佩服你!”在一聲聲的讚揚中,學生在陶醉的同時會以更積極、端正的態度對待學習。在讚揚中進步,在進步中學習,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學習的。

產生厭學情緒的內因與外因

二、外因:解困——提高——鼓勵

第一步:解困,即幫學生走出困境。對於外因導致學生厭學的情況,我們教師就應該找出原因幫學生排除障礙,讓學生安心學習,愛上學習。聰明的學生不愛學習總有他的一些原因的,教師只能多費精力幫學生找出原因,解除困難才不會讓學生在這方面留下遺憾。

第二步是提高,就是提高學生學習目標的深度。外因現象造成厭學的學生很多智商都很高,我們對他們學習的目標不是降低而是提高。在原來的基礎上再提高,達到一個目標後我們又給他們制定更高的目標。讓智商高的學生適當帶著壓力學習,學習中有一定壓力的學生才會更加發奮去學習,才能更充分展示他的潛能。

第三步是鼓勵,鼓勵是我們在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方法。智商低的學生要鼓勵,智商高的學生同樣希望能得到老師的讚揚鼓勵,所以教師不要吝嗇你讚揚、鼓勵的語言。多鼓勵學生,找機會鼓勵學生,要讓這些語言如春風化雨般滋潤學生的心田,並化成一股無窮的力量推動學生努力學習。

產生厭學情緒的內因與外因

三、雙管齊下,尋求支援。

我們在工作中還出現這種情況。一些學生內因和外因現象同時存在,而且佔的比例較大。因為智商低的學生學不快,成績不好,家長覺得丟臉懶得理,學生也就順勢不學,造成了惡性循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教師要雙管齊下,既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讓家長看到自己子女的點滴進步,讓家長多鼓勵子女;又要給學生制定合適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學習。教師所處理的這一系列事情中繁瑣又複雜,費時又費力,教師單槍匹馬很難把事情處理好,我們只有多加爭取外援來協助處理。這些外援可以是領導、同事;也可以是學生、家長。在大家的共同參與下厭學的學生會變成樂學。

被譽為“中國親子關係第一人”的董進宇博士建議:不管是內因還是外因造成學生厭學,教師一定要分析原因對症下藥,為學生排除障礙,誠懇的引導他們,關心他們,鼓勵他們。千方百計為學生排除萬難,讓學生在學習的路上盡情馳騁,盡展風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