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走上了公益崗

摘要:   “鄉村環境美,保潔不能少。俺的工作很重要,一定好好幹。”40多歲的楊敏,是臨泉縣長官鎮橋口村姚莊自然村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是村裡的保潔員。2月16日上午,做完例行保潔工作後,她邁著輕盈的步伐回到家, ...

  “鄉村環境美,保潔不能少。俺的工作很重要,一定好好幹。”40多歲的楊敏,是臨泉縣長官鎮橋口村姚莊自然村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是村裡的保潔員。2月16日上午,做完例行保潔工作後,她邁著輕盈的步伐回到家,做飯、收拾家務、照顧患病婆婆,工作很省心,家庭也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條。


  開朗樂觀的楊敏,曾經連遭不幸。2014年,愛人患病去世,次年公爹去世,10餘萬元的債務,更是讓這個飽受磨難的家庭雪上加霜。接踵而來的是,患慢性病的婆婆需要人照料,兩個孩子都在上學,一家4口人就楊敏一個勞動力,這壓得她喘不過氣來,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


  當地鎮村幹部瞭解到楊敏的情況後,伸出援助之手,積極給予幫扶。2015年11月,楊敏被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了諸多扶貧幫扶政策。結合該縣開展的扶貧工作,幫扶人經常登門看望,幫助她家排憂解難——為楊敏兩個上學的孩子申請了教育資助,將她家納入低保,依託健康扶貧政策,為她家提供免交新農合費用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同時給予每年3000元的光伏扶貧分紅。


  為增強脫貧“造血”功能,徵求楊敏意見後,村裡推薦她到公益性崗位上就業。“在村裡幹保潔員,活不累,還能照顧家庭,一個月能拿800元工資,加上各種幫扶政策,俺對脫貧很有信心。”談起以後的生活,楊敏較為樂觀。


  通過安排公益崗位幫助貧困戶增收,楊敏並非個例。記者瞭解到,近年來,長官鎮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採取“輸血式”和“造血式”相結合的幫扶方式,激發群眾脫貧動力。結合城鄉環境整治,在全鎮開發扶貧公益崗和輔助崗380多個,讓貧困群眾從事護林、護路和衛生保潔等工作,帶動貧困群眾穩定增收;對有文化、會電腦的貧困群眾,聘用到鎮、村做一些日常工作。扶貧公益崗位,已成為長官鎮脫貧攻堅的一項亮點舉措,在建設美麗鄉村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