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固早春"魚瘟":久治不愈的魚類低溫受傷綜合症

專注水產適用技術,奉獻實用養魚信息!

頑固早春

大約從最近幾年(似乎從2018年起,2019年最明顯)的冬末春初時節,每年的大量魚類苗種呈現出有規律的低溫+受傷=死魚現象發生,無論成品魚還是規格苗種,無論南方還是北方全國全覆蓋,無論草魚花白鰱還是鯽魚鯉魚等等,只要在該低溫時節動了網打了魚大多無以倖免,並且其後雖經久治但仍不易治癒

最近幾年的冬末初春的低溫時段,因溫度較低宜於苗種運輸,騰空池塘賣魚苗和買魚苗下塘的人很多,但往往這個時候的苗種容易引發受傷後死魚且相當嚴重,無論大小苗種死傷量很大甚至絕塘,更有人說在這個時候是"拿錢買死魚",讓養魚戶既花了魚錢又花了藥錢但結果仍然是滿塘魚屍,讓人心寒不已,是對新的一年水產養殖工作的沉重打擊。

頑固早春

一、"魚瘟"一說

早在2019年3月,本人首次提出"魚瘟"一說,當時還有某魚藥廠的專家們嗤之以鼻,認為是誇大其詞,認為他們廠家生產的魚藥就能夠很輕鬆的搞定治住,但結果呢?可想而知,本文此處省略。

頑固早春

(魚受傷後最初的發病表症)


2019年3月提出的"魚瘟"一說,並非指魚患的是"瘟"病,而是藉以指這個病情猶如瘟疫似的具有頑固性。顯著特點是潛伏期長(可長達兩個月),一經爆發大多無法救冶。這個"魚瘟"究其病因、病症甚至治理本來就很簡單,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但就是不容易治好,故此用"魚瘟"假以形容而已

為了不重複老調重談且節約篇幅,本文不就其發病原因、發病症狀等展開敘說,可詳見點擊以下文章鏈接:

經過最近幾年同仁們的努力摸索和分析,對於發生"魚瘟"病情的共識有:受傷、黴菌以及低溫這三個因素缺一不可,方能發生本病(魚類赤皮水黴併發症及其低溫受傷綜合症),否則就不是本文所說的病種,須另當別論。

頑固早春

(主要病因:魚體受傷,明顯的傷口外傷)

魚體受傷有兩大類:表現明顯的傷口外傷和外在表現不明顯但內臟受損的臟器內傷。現實中有人認為魚體沒見有傷形怎麼也發病了呢?其實這可能就是臟器受損了,腹內有積淤,內臟有充血、出血,內臟破損,導致魚兒生命機能衰竭。

頑固早春

(腹內有積淤)

黴菌,塘水有黴菌存在大多以水黴菌或絲囊黴菌等菌種為主,但都是條件致病菌,也就是說,這類黴菌種類如果沒有一定的條件,它們就只能無所事事,並不造成威脅。但只要有"受傷""低溫"這些條件,才能足以引發生病。

頑固早春

(典型的水黴病:傷口上長滿水黴菌絲)

低溫,當屬冬末春初所有,魚類在這個時節中,其生命機能本身就處於半休眠狀態,魚鱗魚甲較其它時段松馳一些,魚的應激能力弱狠多,稍有人為操作不慎,引起"傷魚"也就是不可避兔的事了。

頑固早春

(已經"病入膏肓"之必死魚)

三、"魚瘟"眾說紛紜

"魚瘟"在人們的認識中,似乎在很久以前即使有發生也沒有這麼頑固,也沒有這麼暴發大流行,雖然"魚體受傷"是主因,但讓人不解的是現在的魚類怎麼比前幾年的魚類更易受傷得多,同樣的操作之下,原來的苗種沒有這麼脆弱,也沒這麼"小氣""嬌氣"。據此,人們紛紛尋找其箇中的原因,以求解此之原。

頑固早春

(魚兒吃料中)

首先,從這幾年的公開報道資料上看,國內這幾年的魚飼料產量一年比一年高,現實生產中這幾年的魚產量並沒有增加或者還有減少,因為因"環保"拆了很多網箱養魚的產量減少了很大的份額。另外,現在飼料廠家所標示的飼料營養元素含量多是"高量低標",比如35%的粗蛋白含量則在飼料袋標籤上可能寫為32%甚至30%。從中一對比分析則可知:這幾年魚兒吃料比往幾年用量大得多,魚兒吃料的營養含量可能超量吸收

頑固早春

其次,最近幾年的微生物製劑和魚藥廠家也如雨後春筍般林立,廠家比原來多了許多,魚藥的使用(濫用)量爆表,由於"科學養殖"已深入人心,這幾年用於調水培水的微生物製劑用量也大得驚人,與原來的"老式養法"有天淵之別,是否這些"嬌生慣養"的養殖方法與這幾年的"魚瘟"暴發流行有關,值得深思。

頑固早春

再有,縱觀這幾年的水花苗種供應鏈上來看,有些地區的苗種場所用親本種魚也不是原來所嚴格要求的體重和年齡指標了,草魚花白鰱種魚甚至直接在成品魚塘裡挑選而用於繁殖,這些魚產出的子一代苗種品質堪憂,這些問題都應值得大家關注。

頑固早春

(對比:下條魚魚體外傷、體表脫甲)

四、"魚瘟"防控難度

"魚瘟"雖然爆烈,但也有方法預防和控制,那就是要買健壯的魚,捕撈魚類時輕細操作不幹水過數稱重,魚下塘後使用消毒劑提前介入預防,如此這般,可保魚兒平安。

頑固早春

這個病在這個時節裡,當魚發病後是很難有效控制的,其治療難度在於傷口潰爛,黴菌深入肌肉裡,且大多併發爛鰓病、潰瘍病、癤瘡病、皰疹病痘瘡病等眾病集於一身,治癒難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頑固早春

五、"魚瘟"防控與中醫理論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這是中醫古籍《黃帝內經》中的一段話,可見古人就已很看重“治未病”了。根據"魚瘟"的流行現狀來看,結合中醫理論,可知的是:

頑固早春

“治未病”是上好之法,也就是在魚病還沒暴發時,完全可以用"未病先防"的有效手段診療。

頑固早春

已病可治”是無奈之舉,也就是"既病防變"的思路,只要控制住了病情的進一步變化惡化,也許仍有一線希望的。

頑固早春

末病無救”指已經很嚴重且無法逆轉時,哪怕是"神藥"也是沒法救冶的。

一般來說,

在未病的狀態中進行干預,是最經濟且效率最高的。因為疾病還在萌芽狀態,很容易治癒且不留後遺症。已病狀態干預,相當於治病的過程。這時需要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和特點進行治療方案的選擇,治病得花錢,且不一定能完全康復。末病的治療,也就是病情到了晚期一般都很難治好。

所以任何魚病,要在未病狀態下進行干預,及時止損,將魚病危害減少到最小,才能使維護魚類健康的費用減少到最少,才能獲得最高的防控質量。

頑固早春

六、"魚瘟"與防控

要想避免"魚瘟"的發生,在水溫18度以上苗種採購下塘為宜。另外,在早春時節仍有缺氧情況存在,開啟增氧機保持足夠的溶氧量也是一個良好的防控手段,但遺憾的是這一點很多人是難以做到的。

經過實踐中探索,"魚瘟"發生後需堅持5-7天的療程治療,在用於"魚瘟"救治時可以參考以下方法:

1.浸泡藥浴:苗種下塘前浸泡用:常用的是食鹽1-3%(或者粘水口嘗感覺微有鹽味即可)或加數滴浸泡5-20分鐘;每立方米水體放15-20克高錳酸鉀水溶液藥浴15-30分鐘;或用其它殺菌藥泡浴也可。

2.消毒防治:苗種下塘後,應全池遍灑1-2次殺菌消毒藥預防。比如聚維酮碘、苯扎溴銨、溴氯海因、二氧化氯、二氯異氰尿酸鈉、三氯異氰尿酸等。清除殺滅水體中的致病源,將水黴病的防患於赤皮病(受傷致病)之前,即使苗種有傷,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和恢復後,受損傷的魚體也可以得到恢復。

3.食鹽小蘇打合劑:每畝水面1米水深使用食鹽5斤加小蘇打5斤混合潑灑,第二天使用碘劑(複合碘、聚維酮碘等),其後可以再使用食鹽加小蘇打合劑一次,據說此合劑對防治水黴菌效果很好。

4.水黴專用藥:硫醚沙星即常見的"水黴淨"藥品,對引發魚體水黴病的真菌有獨到的殺滅作用,同時也對嗜水氣單胞菌、鰻弧菌、遲緩愛德華氏菌和柱狀嗜纖維菌有良好的殺滅作用;水楊酸:化學名稱是“鄰羥基苯甲酸”;二硫氰基甲烷:對水體病菌、真菌、藻類和原生動物都有很好的殺滅和抑制作用。

5.中藥五倍子:每立方米水體放2-4克,先將五倍子磨碎後用開水浸泡,有收斂傷口之效,可防治魚類白皮病、赤皮病、水黴病及爛鰓病。可以在中藥店購買,也有魚藥廠家生產的五倍子粉劑。

6.止血因子類藥物:使用暴血停(平)等止血因子類藥物,按使用說明全池潑灑。

7.合劑:使用"草鯽四病靈"1瓶(100毫升)+"花白鰱暴發止"1瓶(100毫升)可分別或(最好)合用施用3-5畝的水面積,全池潑灑。

8.大黃+硫酸銅:大黃2.5-4克/立方米、硫酸銅0.5-0.7克/立方米全池潑灑。大黃使用前、可先將大黃用0.3%的氨水按1:20比例(沒氨水時用碳酸氫銨替代,可按1斤大黃加20斤碳酸氫銨加水浸泡),浸泡12~24小時使蒽醌衍生物遊離出來,以提高療效。

9.生石灰:施用生石灰(每畝20-40斤)溶液全池潑灑,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現在可用工業化生產的生石灰製劑。

10.內服藥:可用三黃散等藥物拌料投餵。

11.殺蟲藥:低溫時段也有寄生蟲滋生(比如斜管蟲),使用普通的殺蟲藥即可。

12.使用市售專治赤皮病水黴病藥物。

水產實踐人士,共謀漁業繁榮!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本文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補充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