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觀察丨“紅色和光”的匠心之道

影視觀察丨“紅色和光”的匠心之道

文丨木華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日前正式公佈了2019年度中國電視劇選集目錄,本次選集囊括了重大革命歷史劇、年代劇、生活劇、古裝劇等七大類型,共甄選錄入了21部在2019年內播出的優秀電視劇作品,湖南和光傳媒出品的《共產黨人劉少奇》《偉大的轉折》兩部作品名列其中。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立足於湖南本土、充分挖掘本地影視資源的湖南和光傳媒,自創建伊始,便忠守於創作和傳播紅色主旋律文化,致力製作有中國特色的電視作品,被業內稱作“紅色和光”。

一年兩部精品劇登陸央視

《共產黨人劉少奇》作為國內第一部全面梳理、高度總結、藝術再現少奇同志思想靈魂,多方位全景展現少奇同志縱橫捭闔、波瀾壯闊人生歷程的電視劇,自2019年3月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段播出以來,收穫了各級領導、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很多政府機構用其作教材供全體黨員觀看,該劇更榮獲了第十五屆全國精神文明“五個一工程”獎,也是湖南和光傳媒第7次獲此殊榮。

2019年8月,以紅軍長征為背景,再現中國共產黨、中國紅軍在毛澤東等革命元勳的帶領下,創造中國革命歷史上最偉大轉折的電視劇《偉大的轉折》,繼《共產黨人劉少奇》之後再次登陸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段,播出期間創造了一部電視劇的收視超越籃球世界盃的奇蹟,實現了市場與口碑的雙豐收,“TV地標”年度優秀劇目、第8屆中國大學生電視節十部“最受大學生矚目電視劇”之一、首屆融屏傳播優選獎等各級各類獎項拿到手軟。

講好中國故事

無論是人氣極高的《黎明前的暗戰》、在歷史劇中擁有極高地位的《雍正王朝》、曾一度風靡熒屏的《走向共和》,還是開創了“紅色革命青春風”的《恰同學少年》,和光傳媒積極創新創造,追求獨特的敘事角度和深刻的思想藝術表達。和光傳媒從傳統文化中獲取靈感,演員不順從於流量、不侷限於人氣,而是高度遵循人物性格,從題材到人物設置,深入挖掘觀眾的內心需求,用嚴謹的態度創作出一系列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精品佳作,在電視劇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5集電視劇《偉大的轉折》被譽為“中國紅色題材影視劇的又一次突破”,是紀念遵義會議之作,也是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的鉅作。該劇以紅軍長征為背景,用電影的畫面效果、細膩的表現手法,深入挖掘題材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挖掘遵義會議實事求是、修正錯誤、獨立自主、堅定信念、務求必勝的精神內涵和歷史意義,以電視藝術形式再現了中央紅軍在貴州各族群眾的擁護和黨的地下組織支持下,轉戰貴州等地,克服重重困難,實現偉大轉折的艱辛歷程、走向勝利的偉大實踐。

全劇以極具代表性的節點事件為切入口,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地展現了中國紅軍的精神風貌和頑強不懈的奮鬥精神。劇中遵義會議的慷慨激昂、四渡赤水的波瀾壯闊、血戰婁山關的英勇慘烈,更是唱響了共產黨人堅定信仰的讚歌,讓觀眾見證了紅軍的智慧與英勇,從中深刻感受到偉大的長征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湖南作為中國紅色文化的發源地,偉人輩出。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胡耀邦等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成長、生活、戰鬥和工作過,他們用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把紅色精神傳遞到華夏大地。作為紅色烙印已深深融入血液的湖南人,在面對這樣一座擁有大量紅色資源的文化寶庫時,充分挖掘紅色題材,講好中國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成為和光傳媒這樣的湖南文化單位應有的責任和擔當。在高度娛樂化和文化產品商業化大潮席捲下,和光傳媒始終堅守“精英拍攝、精品追求”的創作理念,用嚴謹的藝術手法創作出了《毛澤東》《恰同學少年》《長沙保衛戰》《國歌》《秋收起義》等一大批主旋律、極具湖湘特色且風靡熒屏的電視劇佳作。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和光傳媒堅定文化自信,堅持用影視劇講好中國故事,以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為基石,積極擁抱文化潮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探索出一條獨特的精品劇之路。時代在變,不變的是初心、匠心和堅守。和光傳媒始終摒棄市場跟風之作,堅守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踐行“內容為王”原則,打造精品劇集。

潮流會逝去,經典將會永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