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一點,就成功


什麼是“更多的東西”

曾經有個作者寫了一首歌卻無法得到發表,作曲家柯亨將它買了下來,並加入了一些“更多的東西”,結果這首歌立刻受到歡迎並身價百倍,這“更多的東西”是什麼呢?原來他僅僅加了三個詞:“Hip! Hip! Hooray!”(嗨! 嗨 !萬歲!)

托馬斯·愛迪生做了1萬多次的實驗,在每次失敗之後他都能不斷地去尋找更多的東西,甚至找到了他要尋找的東西,但它所不知的東西變成已知的東西時,鎢絲燈泡就被製造出來了

加一點,就成功

在萊特兄弟之前,許多發明家已經非常接近發明飛機了,萊特兄弟除了應用別人用過的同樣的原理外,還加上了更多的東西,他們創造了一種新型的機體,把特別設計的可動的襟翼附加到翼邊,使得飛行員能控制機翼保持飛機平衡,這些襟翼是現代飛機副翼的先驅。所以,在別人失敗了的地方他們卻成功了。

加一點,就成功

貝爾發明了電話

在貝爾之前就有許多人聲稱他們發明了電話,格雷、愛迪生、多爾拜爾、麥克多納夫、萬戴爾微和雷斯都曾經有過發明電話的機會,雷斯是其中唯一接近成功的人,造成巨大差距的微小差別是一個螺釘。如果雷斯把一個螺釘轉動1/4周,把間歇電流轉化為等幅電流,那麼他早就成功了——可是他並不知道這一點。

加一點,就成功

跟萊特兄弟的例子相仿,貝爾不過增加了一個簡單的更多的東西。他把一個螺釘轉動了1/4周,間歇電流轉換成了等伏電流。這種電流是再生人類語言的唯一形式,貝爾能保持電路暢通,而不像雷斯那樣間歇的中斷電流,所以美國最高法院做出結論:雷斯絕沒有想到這一點,他未能用電信的方式轉化語言,貝爾做到了這一點,所以貝爾是電話的發明者。在這種情況下,也不能堅持認為雷斯所做的東西是貝爾發明的前奏,他們的區別就在於成功和失敗,如果雷斯堅持下去他就可能成功,但他已經因停止而失敗了,貝爾一直堅持探索直到取得成功。

哥倫布的故事

哥倫布曾在位於意大利北部城市帕維亞的帕維亞大學攻讀天文學、幾何學。《宇宙至》、《馬可波羅遊記》,地理學家的專著等各種各樣的理論和書籍,所有的這些都激發了他的想象,他逐漸產生了一個堅定的信念,通過歸納的推理,世界是一個球體,通過演繹的推理可知從西班牙向西航行能到達亞洲的大陸,正像馬可波羅的路線一樣。

他決定實現自己的夢想,他開始尋找經濟後盾,船隻和人員尋找更多的東西,在長達十年的時間內,他時常差一點就能獲得必要的幫助,但是總有這樣或那樣的阻力阻止他獲得幫助,但他依舊不懈努力。

1492年,他終於得到了他堅持不懈的尋找和祈求的幫助,在那年8月他開始向西航行,打算前往日本中國和印度,雖然最後他沒有到達亞洲,但他發現了“更多的東西”——新大陸。

加一點,就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