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貸”曾被叫停,也並不是傳說中的到80

原文發佈時間:2019年1月7日


“接力貸”曾被叫停,也並不是傳說中的到80

3號杭州某銀行以接力貸最高可到80歲的新聞,刷新了朋友圈。很多熱心的群友紛紛私信我們,讓我們說說這個事的動機是什麼?首先很感謝群友一直以來對我們房產平臺的信任,做被需要的人一直是天津房產的核心目標。所以今天就簡明扼要的說說,接力貸。


“接力貸”多年前就有,2010年有銀行叫停

在購房這個問題上,貸款年限和還款能力是金融機構最看重的兩個因素。多年前,為了滿足部分借款人需求,多家銀行都推出了類似於“接力貸”或“合力貸”這樣的產品。其中,“接力貸”,指的是以父母作為所購房屋的所有權人,父母方的子女作為共同借款還款人,貸款購買住房的住房信貸產品。“合力貸”,指的是以子女作為所購房屋的所有權人,子女方的父母作為共同還款人,貸款購買住房的住房信貸產品。通過這類產品,可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借款人因年齡偏大導致借款年限太短,或者是借款人太年輕,收入偏低,還款能力不足的問題。

在“認房又認貸”的限貸令出臺後,這類產品一度在某些城市比較火爆,部分購房者就通過這類產品繞道限貸令進行貸款購房。然而,好景不長,這種鑽空子的行為引起一些專家的質疑,部分銀行也主動叫停。2010年,成都商報就報道了某國有銀行率先叫停“接力貸”,後來陸續又有銀行對相關產品進行了調整,堵住了漏洞。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銀行貸款一般是需本人貸款本人還款,比如說你是購房人,承貸人,你去銀行貸款,你應該是還款人,需要提供必要的收入證明,這個是一個正規的貸款程序。那麼,在合力貸、接力貸等產品中,它出現了一種不一致的情況,即借款人可能不是直接還款人,但他們由於相互之間存在直系親屬關係,屬於利益共同體,這種貸款從原本意義上來講,並不符合貸款的真實性原則,屬於一種打擦邊球行為。



為什麼又重獲新生?



我記得巴菲特跟他孫子有個對話,他問爺爺我們欠中國那麼多錢,你們還不起,不就要我們還嗎?巴菲特說,孩子說過你有能力,就會一直欠下去。OK,其實接力就是這麼個理。 那麼央行爸爸也希望我們一直欠著嘍?當然不會,那麼啟動接力貸就是一種維穩的表現。而杭州的延長年齡,則是一種“愚公移山”的方式,雖然已經明確了是75歲,但75也好80也好,這樣的貸款模式,一是為了讓年輕人(90後起步)積極買房;二是人合理躲避一些限購的政策;三則是那句“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撐起大盤。


劃重點:房地產不能崩!世界上唯一用房產作為經濟槓桿的國家,就是中國。如果房地產崩盤,則證明的是中國特色經濟的失敗。所以,朋友們,至少現階段,你放心大膽的給自己的肉體找個襯衣如意的家,靈魂、詩和遠方的事就下一步再考慮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