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賣掉公司, 花350萬買瓷瓶, 是走火入魔還是賺翻了?

有些人熱衷於買串,有些人熱衷於收藏,這些都不是什麼壞事,誰還沒有個愛好對吧?

可有人買個收藏品,被全家人當成眼中釘,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有位姓劉的女士,好好的公司都不經營了,花了350萬買了一瓷瓶,把家人給氣得……都說她走火入魔了!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她收藏的這隻瓶子,看看她到底是走火入魔了呢?還是真的懂收藏?

他賣掉公司, 花350萬買瓷瓶, 是走火入魔還是賺翻了?

經過專家鑑定,她的這隻瓷瓶是清乾隆時期的真品,名叫粉彩海屋添籌圖夔耳瓶,瓶壁上的“海屋添籌”畫面寓意著長壽。


他賣掉公司, 花350萬買瓷瓶, 是走火入魔還是賺翻了?


這種紋樣非常吉祥,是清宮御瓷重要的吉祥紋之一,也特別受雍乾二帝所喜愛。

他賣掉公司, 花350萬買瓷瓶, 是走火入魔還是賺翻了?


他賣掉公司, 花350萬買瓷瓶, 是走火入魔還是賺翻了?


他賣掉公司, 花350萬買瓷瓶, 是走火入魔還是賺翻了?


這種紋樣為什麼叫“海屋添籌”呢?海屋添籌的典故出自蘇軾《東坡志林·三老語》


故事說的是:有3位鶴髮童顏的老者相遇談笑風生,互相詢問年歲。第一位老人說:“我的年歲已經記不清了,但我小時候與盤古是朋友。”第二位老人說:“每當我看到人間的滄海變為桑田,就在屋子裡放一個籌碼,現在堆放籌碼的屋子已經有10間了。”第三位老人說:“蟠桃幾千年才成熟一次,我吃蟠桃時將桃核扔到崑崙山腳下,而今堆成的桃核已與崑崙山一般高了。”

“海屋添籌”原指老人年齡高得無法計算,後世人常用來恭祝長壽之詞

他賣掉公司, 花350萬買瓷瓶, 是走火入魔還是賺翻了?


這隻瓶子除了畫面吉祥,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消息,直接影響著這瓶子的價值,是什麼消息呢?


這隻瓶和曾拍出5.7億的瓷瓶同框出現在,1905年中山商會的古董圖錄裡,而中山商會的核心人物是威震歐美亞的古董大亨,所以可想而知,這一隻的價值了。

他賣掉公司, 花350萬買瓷瓶, 是走火入魔還是賺翻了?


他賣掉公司, 花350萬買瓷瓶, 是走火入魔還是賺翻了?


他賣掉公司, 花350萬買瓷瓶, 是走火入魔還是賺翻了?

有朋友說瓷瓶的畫面清新舒服,問用的是什麼工藝做成的呢?這種彩繪被稱之為軋道粉彩開光,軋道粉彩結合了粉彩和軋道工藝,兩種巧妙地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就出來瞭如此美妙的畫面。


他賣掉公司, 花350萬買瓷瓶, 是走火入魔還是賺翻了?


他賣掉公司, 花350萬買瓷瓶, 是走火入魔還是賺翻了?


粉彩和軋道分別是什麼呢?

粉彩

所謂粉彩就是用玻璃白料為底色,運用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中的沒骨法彩繪渲染圖飾的彩瓷,這種瓷器的特點是畫面陰陽突出,濃淡分明,立體感強,色澤柔和淡雅又明亮。

他賣掉公司, 花350萬買瓷瓶, 是走火入魔還是賺翻了?


他賣掉公司, 花350萬買瓷瓶, 是走火入魔還是賺翻了?


軋道

所謂軋道,又叫雕地,宮中稱錦上添花,它先在白胎上均勻施一層色料,如紅、黃、紫、胭脂紅等,再在色料上用一種狀如繡花針的工具拔劃出細的鳳尾紋,最後配以花鳥、山水等圖飾或開光圖飾。

他賣掉公司, 花350萬買瓷瓶, 是走火入魔還是賺翻了?


他賣掉公司, 花350萬買瓷瓶, 是走火入魔還是賺翻了?


乾隆朝是我國古代陶瓷發展的黃金時期,品種豐富,製作精美,粉彩軋道瓷就是其中的新秀,能擁有這樣一隻瓷瓶,簡直是太幸運了。

有些人收藏了一屋子的東西,他最多隻是個收藏愛好者,而有些人只收藏了一件東西,卻可以稱為藏家,看來這位女士不是盲目收藏的,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她一樣眼力,所以玩收藏的時候還是要量力而行哦。

他賣掉公司, 花350萬買瓷瓶, 是走火入魔還是賺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