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卖掉公司, 花350万买瓷瓶, 是走火入魔还是赚翻了?

有些人热衷于买串,有些人热衷于收藏,这些都不是什么坏事,谁还没有个爱好对吧?

可有人买个收藏品,被全家人当成眼中钉,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有位姓刘的女士,好好的公司都不经营了,花了350万买了一瓷瓶,把家人给气得……都说她走火入魔了!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她收藏的这只瓶子,看看她到底是走火入魔了呢?还是真的懂收藏?

他卖掉公司, 花350万买瓷瓶, 是走火入魔还是赚翻了?

经过专家鉴定,她的这只瓷瓶是清乾隆时期的真品,名叫粉彩海屋添筹图夔耳瓶,瓶壁上的“海屋添筹”画面寓意着长寿。


他卖掉公司, 花350万买瓷瓶, 是走火入魔还是赚翻了?


这种纹样非常吉祥,是清宫御瓷重要的吉祥纹之一,也特别受雍乾二帝所喜爱。

他卖掉公司, 花350万买瓷瓶, 是走火入魔还是赚翻了?


他卖掉公司, 花350万买瓷瓶, 是走火入魔还是赚翻了?


他卖掉公司, 花350万买瓷瓶, 是走火入魔还是赚翻了?


这种纹样为什么叫“海屋添筹”呢?海屋添筹的典故出自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


故事说的是:有3位鹤发童颜的老者相遇谈笑风生,互相询问年岁。第一位老人说:“我的年岁已经记不清了,但我小时候与盘古是朋友。”第二位老人说:“每当我看到人间的沧海变为桑田,就在屋子里放一个筹码,现在堆放筹码的屋子已经有10间了。”第三位老人说:“蟠桃几千年才成熟一次,我吃蟠桃时将桃核扔到昆仑山脚下,而今堆成的桃核已与昆仑山一般高了。”

“海屋添筹”原指老人年龄高得无法计算,后世人常用来恭祝长寿之词

他卖掉公司, 花350万买瓷瓶, 是走火入魔还是赚翻了?


这只瓶子除了画面吉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直接影响着这瓶子的价值,是什么消息呢?


这只瓶和曾拍出5.7亿的瓷瓶同框出现在,1905年中山商会的古董图录里,而中山商会的核心人物是威震欧美亚的古董大亨,所以可想而知,这一只的价值了。

他卖掉公司, 花350万买瓷瓶, 是走火入魔还是赚翻了?


他卖掉公司, 花350万买瓷瓶, 是走火入魔还是赚翻了?


他卖掉公司, 花350万买瓷瓶, 是走火入魔还是赚翻了?

有朋友说瓷瓶的画面清新舒服,问用的是什么工艺做成的呢?这种彩绘被称之为轧道粉彩开光,轧道粉彩结合了粉彩和轧道工艺,两种巧妙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出来了如此美妙的画面。


他卖掉公司, 花350万买瓷瓶, 是走火入魔还是赚翻了?


他卖掉公司, 花350万买瓷瓶, 是走火入魔还是赚翻了?


粉彩和轧道分别是什么呢?

粉彩

所谓粉彩就是用玻璃白料为底色,运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中的没骨法彩绘渲染图饰的彩瓷,这种瓷器的特点是画面阴阳突出,浓淡分明,立体感强,色泽柔和淡雅又明亮。

他卖掉公司, 花350万买瓷瓶, 是走火入魔还是赚翻了?


他卖掉公司, 花350万买瓷瓶, 是走火入魔还是赚翻了?


轧道

所谓轧道,又叫雕地,宫中称锦上添花,它先在白胎上均匀施一层色料,如红、黄、紫、胭脂红等,再在色料上用一种状如绣花针的工具拔划出细的凤尾纹,最后配以花鸟、山水等图饰或开光图饰。

他卖掉公司, 花350万买瓷瓶, 是走火入魔还是赚翻了?


他卖掉公司, 花350万买瓷瓶, 是走火入魔还是赚翻了?


乾隆朝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黄金时期,品种丰富,制作精美,粉彩轧道瓷就是其中的新秀,能拥有这样一只瓷瓶,简直是太幸运了。

有些人收藏了一屋子的东西,他最多只是个收藏爱好者,而有些人只收藏了一件东西,却可以称为藏家,看来这位女士不是盲目收藏的,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她一样眼力,所以玩收藏的时候还是要量力而行哦。

他卖掉公司, 花350万买瓷瓶, 是走火入魔还是赚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