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卑、缺乏安全感?可能是不恰當的批評引起的“煤氣燈效應”

孩子自卑、缺乏安全感?可能是不恰當的批評引起的“煤氣燈效應”

上週末和同事吃飯,隔壁桌的孩子不小心把餐具掉到了地上,孩子媽媽當場開始訓斥:“你幹什麼,跟你講了不要亂動,怎麼就是不聽話。”“怎麼那麼笨,連個筷子都拿不住。”“帶你出來就丟人,能不能聽點話。”

面對媽媽的指責,孩子從始至終低著頭,沒有說一句話,或者說不敢說一句話。

孩子犯錯,父母通常都會不停的指責,其目的是希望孩子能改掉錯誤,你是不是也經常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笨,跟你說了100遍都沒用。”“我就知道你做不好。”“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這些指責無疑在向孩子發出“有問題的是你”的信號。

一個個“有問題的是你”的信息積累久了,孩子漸漸接受了自己的“標籤”—“我很笨!我沒用,我不行!我不值得愛!”開始不自信,進而否定自己,最終導致心理傷害。

心理學家認為,很多人的自卑都和一種心理學效應“煤氣燈效應”有關。在這種效應的影響下,人們會長期處於一種慢性心理中毒的狀態。

孩子自卑、缺乏安全感?可能是不恰當的批評引起的“煤氣燈效應”

一、什麼是煤氣燈效應

美國耶魯大學精神分析學家羅賓•斯特恩,在《煤氣燈效應•隱蔽的控制你生活》一書中說:“對方的目標是說服你,說你記錯了,你誤解了,給你製造疑問,讓你脆弱,這是一種讓你的意識處於不穩定的手法。”

美國心理學家Robin Stern在《煤氣燈效應:遠離情感暴力和操縱狂》一書中描述了“煤氣燈”其實是一種難以識別的情感虐待和操縱,甚至更難以擺脫。

“煤氣燈效應”來源於1940年的一部黑色懸疑電影《Gaslight (煤氣燈)》。影片裡,丈夫安東為了牟取妻子寶拉的財產,不斷的對寶拉進行精神暗示,將寶拉逼瘋,送進精神病院。

影片裡,讓原本身心健康的寶拉變得自我懷疑、自卑,甚至出現精神問題,安東使用的手段並不複雜。他利用寶拉對他的信任,不斷地打擊寶拉,否定寶拉聽見、看見、做過的一切,慢慢影響寶拉的正確的認知,最終導致了寶拉的精神崩潰。

心理學家根據這部電影將“煤氣燈效應”定義為:“煤氣燈效應”又叫認知否定,實際上是一種通過“扭曲”受害者眼中的事實,而進行的心理操控和洗腦。

孩子自卑、缺乏安全感?可能是不恰當的批評引起的“煤氣燈效應”

二、“煤氣燈”父母的慣用方式

1.指責、訓斥、吼罵孩子,甚至動手打孩子

每當孩子犯錯時,“煤氣燈”父母總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氣。

考試沒考好,父母說:“你怎麼那麼笨,這麼簡單都不會做。”

不小心打碎了杯子,父母說:“你有什麼用,連個杯子都拿不住。”

衣服弄髒了,父母說:“都跟你說多少遍了,不要把衣服弄髒,你怎麼就是不聽話。”

甚至有些有暴力傾向的父母,面對孩子的錯誤,相信打一頓就好了。

2.虛假和解

“媽媽打你不對,但媽媽是因為太生氣了,如果你不做錯的話,媽媽也不會打你了。”

“媽媽剛才有點生氣,罵你不對,但你也有錯。”

這是不是我們常聽到的藉口,父母雖然為自己的吼罵動手道歉,但是卻給孩子一種都是“我”的錯,父母才這樣做的心理暗示。

3.以“愛”之名,綁架孩子

“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希望你能更優秀,你怎麼就不聽話呢?”

“我是因為愛你,才這樣的,你要理解媽媽。”

父母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所以父母所有的批評都是對的,這是對孩子心理的慢行控制。

孩子自卑、缺乏安全感?可能是不恰當的批評引起的“煤氣燈效應”

三、這種行為,對孩子的危害

1.產生自我懷疑,不自信

哈佛醫學院講師心理學家克雷格•馬爾金說:“Gaslighting 是一種極其危害的情感虐待形式,因為它會削弱你的自信。”

“煤氣燈”式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經常打擊否定孩子,那些“恨鐵不成鋼”的話,不停地在孩子耳邊響起,日復一日的影響孩子,孩子就會接受最親近最信賴的人給自己貼的標籤,認為自己就是“沒用,很笨,什麼都不會。”對自己產生懷疑,否定自己,產生自卑心理。

2.情緒不穩定

經常被否定,被壓抑的孩子,情緒得不到合理的疏導釋放,這類孩子,遇到事情不知道如何解決,如何表達,情緒很容易崩潰,哭鬧不止。

3.認知失調,缺乏安全感

俄羅裡達州的執業心理學家託尼•費雷蒂說:“煤氣燈效應的人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權力和控制,他們這麼做實質上是在轉移自己的深層不安全感。”

由於父母帶有控制性的愛和頻繁的信息混雜,使得孩子產生認知失調,變得越來越焦慮、自卑、恐懼和嚴重的不安全感。

從小被控制長大的孩子,帶著原生家庭的創傷,長大後容易不自信、價值感低,不接納自己,缺乏正確的自我認知,沒用安全感。

孩子自卑、缺乏安全感?可能是不恰當的批評引起的“煤氣燈效應”

四、怎麼做才能避免“煤氣燈效應”

如果親子關係中長期存在“煤氣燈效應”,孩子會將父母錯誤甚至扭曲的看法慢慢轉化為自己對自己的看法,甚至覺得自己真的有問題。

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煤氣燈效應”呢?

1.控制自己的情緒、行為和語言

科學家發現,應激傷害(包括言語傷害和身體傷害)會讓發育中的大腦發生部分永久性的改變,那些負面情緒和記憶的影響,遠比想象大得多。

所以,面對孩子的錯誤,作為父母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隨意發洩,更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和語言。

舉個例子:孩子考試沒考好,應該怎麼處理呢?首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把那些指責、訓斥的、否定的話壓下來,更不能用動手打的方式來對待孩子沒考好這件事。然後我們再進入第二步。

2.認識接納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徵,有不同的優勢,也有不同的缺點,發現自己孩子的優勢,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孩子才能在自己的節奏裡慢慢成長,不斷進步。

就像上面所說,孩子考試沒考好,我們控制住了情緒、語言和行為之後,要和孩子一起分析沒考好的原因,找到孩子學習上的優勢和缺點,接納他,才能幫助他進步。

3.鼓勵尊重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多給孩子一些積極的、正面的鼓勵和評價。有時候就是這樣:你說他行,他就行;你說他不行,他就不行。你為他的成長喝彩,他就會給你一個又一個驚喜;你總是說他笨,不如別人,他就會用行動證明他很笨。

“相信自己,你可以做到。”

“加油,再堅持一會,你可以成功的。”

3歲左右,孩子進入自我意識敏感期,越來越不想被掌控,給予尊重,適當放手,讓孩子可以成為有自我尊嚴的人。

4.學會共情,理解孩子,給孩子安全感

很多時候,孩子清楚自己犯的錯誤,他需要的不是指責,而是理解。

比如將餐具掉到地上的孩子,如果這時候媽媽微笑著對孩子說:“我知道你不是故意把餐具掉到地上的,現在你也覺得很不好意思對不對?沒關係,我們把它撿起來,沒人注意,以後我們小心一點就行了。”

媽媽的理解,會讓孩子知道自己做的事情雖然錯了,但是沒有關係,有媽媽陪著,孩子緊張的情緒更容易釋放,給予共情,能讓親子關係更親密,也能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孩子自卑、缺乏安全感?可能是不恰當的批評引起的“煤氣燈效應”

童年不會重來,放棄控制之心,讓孩子更自由、自信的成長,不做“煤氣燈”式的父母,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