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名利所驅動,為名利而毀滅—秦相李斯

功利,其實並沒有那麼不堪,從某種角度上看,它是人生中的必需品。完全沒有功利驅動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人或多或少都會存有自己的一點私心。功利可以成為督促人上進的驅動器,但是過分的功利只會毀掉人的一生,權謀大師如李斯,也沒能逃過被功利扭曲的結局。

為名利所驅動,為名利而毀滅—秦相李斯

1、 觀倉中鼠,研帝王術

李斯,楚上蔡人,約出生於公元前281年,李斯出身平民,是真正實現從“起自閭閻”到“一人之下”的逆襲典範。李斯剛成年的時候,在地方政府當了個小吏,有一天,他看到官府廁所裡的老鼠,在廁所中東走西尋,找到一點吃的就如獲至寶,剛要啃咬,一聽到有人或狗的聲音就倉皇而逃。反觀官倉裡的老鼠,個個膘肥體壯且無風雨之愁,見到人或狗也不躲不逃,而是大搖大擺的離開。

由此李斯似乎也悟出了一些人生道理:老鼠在不同的地點就有不同的遭遇,而人亦是如此,爬到社會頂層成為人上人,就能享受榮華富貴;居於人下,就得忍飢挨餓,還得看別人眼色行事。至此,李斯也不能容忍這種貧賤的現狀了,他決心要成為人上人。

“學而優則仕”是當時士人的共識,李斯也不例外,他想要成名就得先有才學,於是他拜在了當時最著名的思想家、儒學家荀況門下,主要研習帝王之術。所謂帝王之術,其實就是能夠打動君主,滿足他們急功近利思想的法家學說,當時與李斯一同學習的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叫做韓非。他們二人後來同時成為了戰國時代法家的代表人物,不過韓非精於著述,而李斯則更看重實踐。

在學成之時,李斯就曾向荀子表明過自己的心志:人生的恥辱莫過於卑賤,一世的悲哀莫過於窮困,有些人自甘貧困,反而譏諷別人貪求功名利祿;並不是他們不想要,只是他們得不到罷了。李斯這種強烈卻又狹隘的公里管一直伴隨了他一生,這使他成為了秦國最受重用的客卿,卻也變成了枷鎖,在關鍵的時候鎖住了他的眼睛,使他最終落得個腰斬咸陽,夷滅三族的下場。

2、 大膽進言,意氣風發

李斯到了秦國以後,有一次得到了一個向秦王政進言的機會,於是他大膽上書,向嬴政分析了當前的形勢,提出了翦滅六國、一統天下的策略。李斯從東方來,對於東方各國的情況都是瞭如指掌,他指出對於六國,不能只是硬攻,需要從內部腐蝕他們。應當多多地派出探子間諜,隨身攜帶金玉珠寶,向六國的名士大臣實行賄賂。能賄賂的,就讓他們欺騙君主,陷害忠良;不能行賄的,則以利劍刺之、這樣六國就會越來越亂,而秦國只需一支良將勁旅,就可一統天下。

秦王聽完這番話,當即任命李斯為長史,不久又提拔他為客卿。秦王運用李斯的策略,逐步實施,僅史書可見,從秦王政元年到九年,僅對魏國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就有六次之多,正是因為這個正確的策略,秦王才能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於宇內。

3、 一紙諫書進秦王,二十餘年並天下

就在李斯意氣風發的時候,秦國卻出現了一場嚴重的危機,這場危機差點讓李斯跌入谷底,李斯卻憑藉著自己過人的才學,不但解決了秦國的危機,也為自己贏得了新的榮華富貴。

事情是這樣的,在公元前228年,秦王22歲了,按照秦國規定到雍城實行加冕禮,而此時與太后私通的宦官長信侯嫪毐趁機反叛,(嫪毐並不是真的太監,只是太后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讓人把他眉毛鬍子拔了裝成太監帶進宮)秦王早就知道他要叛亂,迅速平定了這場騷動,次年又把呂不韋的相位罷免了。秦王的心腹之患已除,政治空前鞏固,於是要大力發展生產,於是開始興修水利,都江堰就是這一時期由李冰修築的。

韓國聽說這件事以後,為了達到疲秦的目的,派遣著名水工鄭國入秦修建水利工程,同時充當內奸,鄭國於是調查秦國全境,給出了設計方案,但是這個方案耗時長,費用高,在修到一半時鄭國被發現是奸細,一時輿論譁然。此時秦王一怒之下罷免了所有客卿,李斯也在被驅逐之列。

李斯離開咸陽,各種感情在心頭交錯,於是一揮而就《諫逐客書》。這篇文章文辭犀利,具有極大的說服力,秦王讀後立即取消了逐客令,並派人追回了已經離開咸陽的李斯。李斯的《諫逐客書》使得秦國保持了廣收人才的優良傳統,使秦王擁有了一大批優秀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加速了秦國一統天下的進程,也使得李斯節節高升,成為了廷尉。

為名利所驅動,為名利而毀滅—秦相李斯

李斯

4、 遠交近攻,力駁分封

鄭國渠的完工,不僅沒有達到疲秦的目的,反而大大促進了秦國的生產,此時秦國已是摩拳擦掌準備一統了。李斯分析六國的地理位置和軍事實力。提出要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分化瓦解六國,那麼就要從最近且最弱的韓國開刀。雖然在過程中遭到了韓非的阻攔,但是最終李斯還是害死了韓非,韓非死後三年,秦滅韓國。在秦如秋風掃落葉一般蕩平六國後,李斯因功勳顯著,進位廷尉,成為九卿之一。

在秦一統天下後,面對遼闊的國土如何治理成為了一個難題。王綰提出,要實行分封制,而李斯堅決反對分封,他認為這樣會削弱皇帝的權力,而當年周文武王大肆分封子孫,諸國最終也是互相攻伐,反目成仇。只要讓子孫功臣得到相應的賞賜,使得他們無異心,才能使得天下長治久安。李斯繪製了秦國疆域塗,將天下分為36郡縣,還提出了一整套官職機構的設置方案,使得秦始皇大為讚賞。李斯的郡縣制,確屬遠見卓識,對我國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5、天下已定,立法定製

在秦一統天下後,秦始皇開始專心尋求治國安邦之道,李斯不失時機地提出要統一法令,於是制定了一系列的詔命和法令。首先將民間的兵器都收上來,鑄成了十二個銅人,又命令各地12萬戶以上的大戶遷來咸陽。在公元前221年,李斯提出統一文字的建議,秦始皇當即實行,這種文字,史稱“小篆”。秦又廢除六國以前的貨幣,使用秦半兩錢作為統一的貨幣,又以秦朝的度量衡為基礎,制定全新的度量單位。李斯後來又修馳道,定車軌,使得道路統一,又修建了“直道”和“新道”,這使得咸陽作為全國政治、經濟、軍事和交通中心的地位愈發鞏固。

6、 沙丘事變,謀立胡亥

秦始皇37年,秦皇再次出巡,在沙丘悠然長逝,自己的遺詔此時都還未發出,李斯唯恐諸子爭位,天下生亂,便秘不發喪,將屍體裝入可以調節冷熱的車中,讓一個親信宦官充當秦始皇在車中代為應答。趙高找到李斯,抓住他重視權勢名利的弱點,直接對李斯發問,切中李斯的痛處,讓李斯不得不考慮如果扶蘇為帝,自己能不能帶著通侯的大印衣錦還鄉。李斯在政治鬥爭中樹敵太多而自己和扶蘇的關係也比不上蒙恬,於是默默同意了趙高的計劃。趙高成功拉攏李斯入夥,急忙派遣使者賜死扶蘇,在陽周關押蒙恬,偽造立胡亥為帝的詔書。

至此,由趙高一手導演的沙丘之謀終於成功了。扶蘇愚孝,蒙恬愚忠,趙高狡詐,胡亥昏庸,李斯本可以阻止這一切,卻貪利屈節,被利慾矇蔽了內心,沒能冷靜的分析思考,那麼秦王朝的悲劇就此定下了。

為名利所驅動,為名利而毀滅—秦相李斯

趙高


7、 起在秦都,敗亦秦都

胡亥本是昏庸無能之輩,偶然竊取了皇位,他沒有秦始皇那樣的才能,但暴虐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此時的秦國已經是大廈將傾了,李斯根本拯救不了胡亥,也鉗制不了趙高,但是李斯還有能力保住自己。退,可以棄官歸隱;進,可以聯合右相馮去疾和將軍馮劫清君側,但是李斯貪戀爵位利慾薰心,最終給胡亥上了督責之術,也就是用嚴苛的刑法來駕馭臣下。在李斯拋出督責之術的同時,也將自己的人生拋到了絕路。

趙高怕李斯揭自己老底,於是想要陷害李斯,每當胡亥與宮女嬉戲時,就安排李斯去進諫,多次以後胡亥非常惱怒,趙高乘機與胡亥沆瀣一氣,將李斯與其賓客等通通抓起來交給趙高審訊。趙高心狠手辣,嚴刑拷打,李斯不堪刑罰想要上書胡亥,卻被趙高攔下燒燬。趙高派遣門客十餘批,偽裝成御史、謁者等,輪番審訊李斯,李斯被折磨的死去活來,當胡亥派人下來複查時,李斯懼怕受刑,遂反誣自判。二世下詔,將李斯在咸陽腰斬,具五刑,夷三族。

在追名逐利的過程中,李斯已是身不由己了,權謀如他,怎會不知物極必衰,但他狹隘的功利觀使他放不下爵位,只能在宦海沉浮中隨波逐流。

在公元前208年,大秦丞相李斯在眾人圍觀下殞命於咸陽,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想起來的竟是在上蔡東門牽黃犬逐狡兔的快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狹隘的功利觀成就了李斯和秦朝,也葬送了他們,所以說在功利的舞臺上,沒有人是成功者,都只不過是被玩弄的棋子罷了。

為名利所驅動,為名利而毀滅—秦相李斯

胡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