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劼人與川菜的不解之緣

李劼人先生1891年6月20日出生於四川成都,1962年12月病故,享年72。成都一直以來都有“美食之都”的稱號,而成都又是四川的省會城市,這就為劼人先生後來接觸川菜奠定了基礎。

李劼人與川菜的不解之緣

劼人先生像

據劼人先生的女兒李眉回憶,當年劼人先生在法國留學時,對於吃的方面是節儉的。和一同在法國留學生住在公寓裡,自己煮自己吃,一直都是做的中國菜,很少去買其他吃食或者是去餐館,這樣不僅省錢,而且飯菜也適合自己的胃口,還鍛鍊了廚藝。《李劼人軼事》中記載,魏時珍老先生還記得他二十年代到巴黎,李劼人、何魯之、李璜、周太玄等把他接去後,由法語講得流利的李璜上街採購,李劼人則操起瓢勺弄了一頓可口的中國飯菜。

李劼人與川菜的不解之緣

介紹李劼人與美食

李劼人先生在《漫談中國人之衣食住行》中總結了中國菜的二十手法:“煎也、炒也、煠(ye)也、火川 也、溜也、烤也、燒也、燜也、煨也、熬也、炰(fou)也、蒸也(這一類字又須分為飯上蒸。籠內蒸、隔碗蒸,不隔碗蒸,幹蒸,加水蒸,不一而足)、煮也、烹也、燉也、炕也、煸也、烙也、烘也、拌也,此二十手法,看來漸覺眼花,何況其間尚有綜合之法,即煠而復蒸,煮而又燒。”如此紛繁複雜的手法,在平時生活中並不會全部用上,做一次菜只會涉及到幾種手法,而最常見的就數炒、煮、燉、煎、熬等幾種了。

李劼人與川菜的不解之緣

簡介

在以前的中國,菜類比較多,但是吃法也不是很多,能夠平平靜靜的終年吃得飽就已經很知足了。在近代,李劼人先生頗愛四種菜,一是強盜飯,一是叫花子雞,一是牛毛肚,一是牛肺片。這些菜在外國人的眼中是不能登上飯桌的,但是在中國尤其是四川這些菜雖不及麻婆豆腐聞名,卻也是很受歡迎的。劼人先生對這些菜十分了解,從對菜品原材料的選取、用量、做法到菜名的來歷都非常清楚,而且整理出來寫成文章供其他人學習。

李劼人與川菜的不解之緣

廚房指示牌

川菜包含的種類也是極多的,這與四川的地理位置和麵積是有關係的。劼人先生提到成都的黃牛肉、樂山的江豚、瀘縣的癩子魚、雅安的丙穴魚(嘉魚、雅魚)、涪陵的劍魚等都是做川菜的好物品。外國人最在乎的就是使用上等的原材料,只有最好的原材料才能做出味道好的食物,在這一點上中西方觀點是比較一致的。

李劼人與川菜的不解之緣

置物臺

做菜最離不開的就是火了,而做川菜更是需要把握好做菜的火候。在國外吃牛排需要分幾分熟,每一分熟做出來的味道都是不一樣的,在中國對火候的掌控更是要求嚴格了。劼人先生提到,以前做菜需要用木柴,對木柴的選擇也會影響到火候,煤炭的出現進一步加難了用火,煤炭的選擇以及使用都會影響到菜的口味。到了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用的都是天然氣,燒出來的菜較以前來看總是缺乏一種柴火味。對於不同的材料需要的火候也是不同的,有一些菜就需要大火爆炒,有一些菜就只能用小火微微翻炒,這就需要經驗的指導了。

李劼人與川菜的不解之緣

灶臺

李劼人先生總結了中國菜的三大流派:譬如為山,館派是基層,廚派是中層,家常派則其峭拔之巔也。無論走到何處,想要體驗當地的民俗風情和飲食文化只去當地的餐館是不行的,得去尋常人家吃家常菜,而且最好還是要出自婦人之手的菜餚,才能真正體味到飲食文化的不同。在1930年,李劼人先生辭去成都大學教授,在指揮街寓所經營起一個小菜館,招牌“小雅”。所做的川菜獨具特色,整天座無虛席,一時間名聲鵲起,招致土匪覬覦。1931年冬天,李劼人先生的兒子李遠岑被綁票,“小雅”停業。

李劼人與川菜的不解之緣

小雅菜館

現在,李劼人先生的故居設在成都市,故居佔地面積不大,但是包含的內容足夠多,故居內的小雅菜館很引人注目,看其簡介也是為了紀念劼人先生而開設的。小雅菜館外面設有免費的開水,主要提供給前來參觀的遊客,可以說是比較人性化了,而餐館裡面也是可以用餐的,雖然空間不大,但是可以容下兩桌人,也是可以如其他餐館一樣進行點餐,菜樣不多,主要以紀念意義為主,一般不對外營業。

李劼人與川菜的不解之緣

小雅菜館

善吃、善做、善於觀察,李劼人先生把中西的飲食文化進行了比較,並且系統地闡述了四川人的吃,以及川菜的烹飪藝術,對川菜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現在川菜的流行是離不開劼人先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