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天才是怎样炼成的

《刻意练习》:天才是怎样炼成的 | 你和天才的差距在哪里?

音乐神童莫扎特,3岁能弹奏钢琴,6岁开始与父亲在欧洲巡回演出,8岁能创作大型音乐作品,10岁指挥庞大的交响乐队演奏交响乐、歌剧…他拥有“绝对音感”,年幼的时候就能准确地分辨各种音调,而这种能力绝大多数职业乐师终其一生都无法达到。

《刻意练习》:天才是怎样炼成的 | 你和天才的差距在哪里?

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达芬奇,他是画家,代表作有闻名世界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也是物理学家,率先提出连通器原理、摩擦学理论、惯性原理等;还是建筑学家,设计过桥梁、教堂、城市街道和城市建筑,米兰的护城河就是他设计和监工建造的;又是发明家,发明了降落伞、潜水艇、坦克车、滑翔机……更是天文学家、音乐家、雕刻家、地质学家…

《刻意练习》:天才是怎样炼成的 | 你和天才的差距在哪里?

股神沃伦•巴菲特,11岁在父亲公司工作,开始接触投资,购买第一支股票,20岁师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并获得格雷厄姆唯一一个A+分数,22岁大学毕业赚得第一桶金:一万美元,25岁在自家卧室成立合伙企业,个人资产超过10万美元,35岁购得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经营权,正式成为千万富翁,2008年成为福布斯排行榜世界首富…

《刻意练习》:天才是怎样炼成的 | 你和天才的差距在哪里?

他们的杰出成就让人感到炫目, 是世人眼中的天才。

很多人以为“杰出”源于“天赋”,而有两位学者花费数十年时间探索这些杰出人物的心理状态、生理机能和神经解剖学部分,提出了另一个观点:天才不是天生的,普通人通过“刻意练习”也能够成为 “天才”。

那么,为什么普通人刻意练习可以成为天才?如何才算是刻意练习?

今天,公子分享的这本《刻意练习》将会给你答案。

认识作者

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刻意练习”法则研创者,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

罗伯特·普尔(Robert Pool), 著名科学、技术和医学作家。

一、人脑的适应能力

伦敦是一座能使GPS陷入混乱的城市,主干道曲线弯曲,环形交叉路、断头路随处可见。

由于道路的复杂度,想要成为伦敦的出租车司机需要记住以查令十字街为圆心的9.6KM半径范围内的街道、房产、公园、开放区域、医院等等,单是街道就有大约2.5万条。

《刻意练习》:天才是怎样炼成的 | 你和天才的差距在哪里?

除此之外,他们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规划出最近的路线。只要乘客提供一个模糊的地址,他们就能准确地把客人载到指定目的地。

那么,伦敦司机超强的记忆力是天生就有的吗?

伦敦大学神经系统科学家埃莉诺·马圭尔做过研究,她追踪观察一组司机从申请到参加培训到获得许可到从业几年,发现刚开始时所有人的海马体后部(人脑中涉及记忆发展的部位)大小并无差别,但四年后,成为司机的研究对象的海马体后部变大了很多,而没有成为司机转行的研究对象海马体后部并没有变化。

《刻意练习》:天才是怎样炼成的 | 你和天才的差距在哪里?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你足够多地练习做某件事情,它们会对应改变某些神经元的用途,以帮助完成那件任务。

天才和我们一样,大脑和身体都具有适应能力,只是他们更懂得运用这种能力,正确的训练可以创造一些我们以前并未拥有的技能。

二、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提到猪这种动物,你的脑海里是否马上浮现出胖胖的、懒懒的一个肥头大耳的形象?或者浮现出可爱的粉色的小猪佩奇?但是如果你从未见过猪也没见过猪的图片,脑海里就不会浮现出具体的画面,甚至会是一片空白。

《刻意练习》:天才是怎样炼成的 | 你和天才的差距在哪里?

这便是一种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有点类似条件反射。

良好的心理表征可以帮助我们处理、解读、储存、组织、分析信息,并通过它找出规律、做决策、预测未来。

刻意练习可以创建更有效、专业的心理表征,而这些心理表征反过来可以赋予你优秀的记忆力、对规律快速识别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刻意练习的关键

刻意练习,顾名思义,一是“刻意”,二是“练习”。刻意练习有以下几个关键:

1、 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首先,你需要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不能太大太空,必须是明确、具体、可执行的。

比如,学习一首新曲子,如果你只是照着乐谱完成弹奏,那你弹完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但是当你把目标设定为“连续五次,不犯任何错误,以标准的速度弹奏完整首曲子”,就会要求自己不断改进,从而获得进步。

2、 保持专注

刻意练习需要人们对练习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如果你想取得进步,一定要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3、 及时反馈

通过反馈才能发现自己的缺陷与不足,找出其存在的原因进而改善。可以由别人反馈,也可以由自己监测发现错误来调整。

4、 走出舒适区

《刻意练习》:天才是怎样炼成的 | 你和天才的差距在哪里?

人类的身体有一种偏爱稳定性的倾向,而刻意练习要求你持续地尝试刚好超出你能力范围内的事物。

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遇到瓶颈,试着做不同的事情,而非更难的事情,从不同的方向思考以跨越障碍。

5、 保持动机

遇到障碍总想放弃,不是已到极限,而是动机不足。如何保持动机呢?可以是因为热爱,也可以是因为继续进步之后能够获得的报酬,也可以树立一个精神偶像。总之,要想办法保持你的动机。

6、 提高大脑适应能力

大脑就像肌肉,越练越大。

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挑战越大,大脑中的变化也越大。

7、 持续性地练习

由训练引起的认知和生理变化需要继续保持,如果停止训练,它们便开始消失。只有持续练习,才能持续进步。

《刻意练习》:天才是怎样炼成的 | 你和天才的差距在哪里?

四、刻意练习原则的运用

1、 找到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

要想有目的的积累并达到卓越,需要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评判,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会有一批杰出的从业者作为我们刻意练习、模仿、奋斗的目标。

2、找到一位好导师

刻意练习针对每一位有梦想的人。

找到一位好导师,高效的指导者懂得如何训练学生,并能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调整,还能为你提供有效的反馈,这是你无法从其他地方获得的。

如果没有导师的话,需要自己设计练习方法,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并且聚焦于想取得进步的地方,试着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直到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3、 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

如果不专注,练习将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把每次练习的时间缩短在自己能保持专注的时间范围内,再不断延长。

五、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

1、 产生兴趣

研究表明,杰出人物在成长过程中的某个时刻,会对某一领域或行业格外感兴趣。兴趣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有了兴趣,才会愿意为了一个目标持续地练习、走出舒适区。

如果你想把自己或孩子培养成“天才”,首先,你需要激发兴趣,没有兴趣可以通过创造可能产生兴趣的事情,从而培养兴趣。

2、 变得认真

《刻意练习》:天才是怎样炼成的 | 你和天才的差距在哪里?

一旦未来的杰出人物对某一领域或行业感兴趣了,下一步就是开始学习。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励培养的对象,让他们选择继续下去,并且开始长期的刻意练习。

3、 全力投入

一般而言,未来的杰出人物在12-13岁或者15-16岁时,要付出巨大的投入(全力投入),才能成为自己领域或行业内最杰出的人物。

六、总结

《刻意练习》:天才是怎样炼成的 | 你和天才的差距在哪里?

牛顿说:“天才就是长期劳动的结果。”

爱迪生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门捷列夫说:“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劳动便成了天才。”

爱因斯坦说:“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

你以为杰出源于天赋,天才们却说:我的成就源于刻意练习!

这本《刻意练习》,用较大的篇幅列举了无数研究对象的例子,论证了天才不是源于天生,而是源于刻意练习!

那么,如何才算是刻意练习?

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保持专注、及时反馈、走出舒适区、持续性地练习。

我们的身体倾向于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一旦发生变化和挑战便会产生抵触,大多数人喜欢停留在舒适区,这也是将杰出人物和普通人区分出来的关键。

《刻意练习》:天才是怎样炼成的 | 你和天才的差距在哪里?

所以,不要再抱怨自己“为什么明明那么努力,还是没有成功”了,没用对方法,你只是在重复而不是在练习,你以为的努力可能只是自欺欺人。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月学会编程”、“一周学会写作”、“三天学会弹钢琴”这一类的课程,有些人上过之后略懂一点皮毛,可没过多久,在没有练习的情况下,很快就将这些知识忘得一干二净。

放弃这些错误的方法吧,从今天开始“刻意练习”,即使不能成为天才,至少每天都在变得更好。


陌上人如宇,公子世无双。我是公子宇,一个爱读书、写字、旅行的女汉纸,欢迎点击左上角关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