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知識分子“浮世繪”,周進“哭”范進“瘋”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一部以知識分子為主角的長篇諷刺小說,

一般英譯名是The scholars,再翻譯回漢語就是“學者們”。

然而,這個譯名過於簡單化,也很偏狹。因為在中國封建社會,“知識分子”這個詞的外延是相當寬泛的,除了專業學習之外,也可以包括一般的讀書人,朝廷中翰林、學士等文職官僚,以及通過了科舉考試卻閒居在地方上的鄉紳,而整部小說中,後者所佔的比重要比前者多得多。

知識分子題材在中國古典小說中佔有特殊的地位。同以往小說中常見的綠林好漢、小姐公子、神仙鬼怪、帝王將相等題材比較起來,知識分子題材往往缺乏吸引人眼球的神功法術,沒有史詩性的戰爭場面,也感受不到快意恩仇的江湖人生。

如果貿然地加入這些噱頭,效果只會更加糟糕。《儒林外史》中“青楓城大戰”等情節可以看做類似的嘗試,結果證明比較失敗。

因此,知識分子題材很難得迎合普通市民的閱讀口味,受眾面相對小一些。


《儒林外史》:知識分子“浮世繪”,周進“哭”范進“瘋”


但是,知識分子題材更像是寫“人”的小說,更具有人世間的味道,圍繞這一群體可以牽涉進更多的社會階層,所以具有獨特的價值。

而《儒林外史》又不同於一般的關於知識分子的小說。以往以知識分子為主角的小說,大都是些才子佳人式的愛情故事,筆墨的重點在於渲染文人的情感經歷,對於愛情之外的東西關注的比較少,更是從來沒有像《儒林外史》這樣把知識分子作為一個特殊社會群體集中描寫,反映他們的日常瑣碎、喜怒哀樂。

吳敬梓一口氣塑造了幾十個文人形象,基本上涵蓋了封建社會末期知識分子階層代表性人物。而作者的筆調又充滿了嘲諷,他筆下大多是些文人圈子裡的病態人物,比如被科舉榨乾了靈魂的可憐蟲,表面清高骨子裡卑瑣的假斯文,附庸風雅、沽名釣譽的

假“名士”、假“高人”。

對這些人物,吳敬梓毫不留情,儘可能地暴露他們的醜態。

當然,《儒林外史》中也有一些體現作者道德追求和人格理想的正人君子,比如杜少卿、遲衡山等等,但由於融入了過多理想化的因素,反倒使這些人物形象很難打動人、感染人,況且這樣的正面形象數量也很少。

所以,《儒林外史》這部小說絕對不是替知識分子立傳,為知識階層歌功頌德的“讚美詩”,而是一部暴漏文人們在封建科舉制度下的“浮世繪”!

《儒林外史》中諷刺的首先是那些奔波在科舉道路上、沉湎於功名富貴幻想中,飽受折磨、摧殘卻樂此不疲的可憐蟲,比如書中的周進和范進等人。


《儒林外史》:知識分子“浮世繪”,周進“哭”范進“瘋”


60歲的周進讀了一輩子書,鬍子都考白了,最後卻仍然是個童生。萬般無奈只得託關係到薛家集任家庭教師,但即使是為兒童開蒙,“童生”的學歷水平也是在太低了,因此不但薪水少得可憐,還要處處受窩囊氣。

僥倖考中秀才的梅玖就可以對他擺臭架子,中了舉人的王惠就更加不把他這個小小的童生放在眼裡。而周進也只能低聲下氣忍氣吞聲。自己一把年歲,卻被毛頭小子稱作“小友”,又得在舉人老爺面前自稱“晚生”。

別人拿他的學歷和年紀開玩笑,周進臉上雖然羞得紅一塊白一塊,卻還得捧著酒“承謝”眾人。

王舉人痛快淋漓的享用了一頓美晏佳餚之後,周進自己卻用老菜葉和熱水來打發晚餐。第二天早上,王舉人揚長而去,他卻還要“昏頭昏腦”地“掃了一早晨”的雞骨頭、鴨翅膀、魚刺、瓜子殼。

一個年邁的老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侮辱,只是因為“童生”地位低下!既不如“秀才”,更不及“舉人”!

他懊惱、羞憤,卻只能硬著頭皮考下去。

當週進跟隨一幫客人遊覽省城,參觀貢院之後,觸景生情,一肚子的委屈和羞愧突然爆發,一頭撞到號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清醒之後,又是一頭撞上去,眾人攔住,他便嚎啕大哭,滿地打滾,直哭得口吐鮮血。科舉考試把他實實在在折磨得不成人形。

客人們可憐周進,替他捐了考試資格。他竟然時來運轉,中了舉人,後來又中了進士殿在三甲,三年後升了御史,做了廣東學道。

鯉魚跳龍門,周進的人生際遇陡轉。


《儒林外史》:知識分子“浮世繪”,周進“哭”范進“瘋”


范進中舉的故事人盡皆知。

范進一輩子只曉得考試,窮得叮噹響。周進出於同情,賞了他一個秀才。不懂得見好就收的的他,居然開口向岳父借錢進省城參加鄉試,結果被勢力眼的岳父當面啐了一口,並捱了一通罵,他只得瞞著老丈人偷偷前往省城赴考。

出榜當天,家裡沒米下鍋,范進抱著一隻生蛋的母雞到集市上叫賣。當鄰居將中舉的消息告訴他時,范進竟然以為實在嘲弄他,30年的失敗經歷使他早已經喪失了自信。直到見到邸報,他才相信這是事實。

這份驚喜實在太震撼,他一下子發了瘋,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我中了!”說著,往後一倒,牙關緊咬,不省人事。

搶救過來之後,范進又衝出門,摔在泥塘裡,披頭散髮,兩手搓泥,一路往集市上去

最終,幸虧岳父胡屠戶的一巴掌,才打醒了這位新發的舉人老爺!

《儒林外史》開始便連續塑造了一對科舉制下的老可憐蟲,並且十分經典地描繪了這對難兄難弟被科舉折磨得死去活來的醜態,而這種醜態並非純粹的藝術誇張。

周進的“哭”與范進的“瘋”,都是當時的世風所賜,更是科舉制度所賜!


《儒林外史》:知識分子“浮世繪”,周進“哭”范進“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