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坑了!短視頻達人控訴MCN引發熱議,給行業帶來了哪些思考?

太坑了!短視頻達人控訴MCN引發熱議,給行業帶來了哪些思考?

達人遇到無良MCN機構,該怎麼辦?

4月13日,B站、微博視頻達人“林晨同學”發佈了一條視頻,控訴背後機構種種不合理做法。該達人在疫情期間因拍攝了多支武漢vlog而引起關注。

該視頻引起了行業廣泛討論,不管是在B站還是其他社交媒體平臺,眾多達人、內容創作者傾訴了相似的遭遇。

林晨事件揭開了部分MCN機構不為人知的一面。在短視頻行業,機構與達人作為利益的雙方,始終是在博弈的過程,如何為彼此找到一個平衡點,是達人更是機構們需要重點考量的命題。


達人控訴MCN


又一起達人與機構的糾紛引發行業熱議。


4月13日,停更大半個月的“林晨同學”在B站和微博同步發佈了一則視頻,該視頻長達24分鐘。


“近幾個月壓抑崩潰多次,心力交瘁,寫了很多文字,最終還是決定把這件事情說出來......。”


太坑了!短視頻達人控訴MCN引發熱議,給行業帶來了哪些思考?


在視頻裡,林晨解釋了自己停更的原因。並詳細闡述了他與簽約機構之間的糾紛。


場妹梳理了控訴的幾個關鍵點:


1.運營全靠自己,自己花錢推廣


林晨是誰?


他是B站、微博的一名短視頻達人。


疫情期間拍攝多支武漢vlog,記錄了疫情下的武漢現狀,該系列視頻受到了廣泛關注,林晨也逐漸走紅網絡。


目前B站粉絲50萬,微博粉絲500萬。


林晨在視頻裡說,他是去年夏天簽約了該機構,到目前為止,沒有收到過一筆收入,MCN機構也沒有為其提供底薪。


機構簽約之前曾微信口頭承諾會給達人流量和運營支持。


太坑了!短視頻達人控訴MCN引發熱議,給行業帶來了哪些思考?


但林晨說目前所有視頻內容的策劃、腳本、拍攝剪輯等工作都由他自己完成,機構沒有給到任何幫助。


機構甚至讓達人自己花錢做推廣,美名其曰調整粉絲,但需要達人自己花錢漲粉。

2.爆發是因為商務合作衝突


讓雙方徹底鬧掰的起因是機構的商務安排。

林晨因為拍攝武漢VLOG 而走紅,有了粉絲關注之後,機構想要林晨繼續拍攝疫情相關內容,並植入商業廣告。

而林晨覺得這樣不妥,有內容風險。他從內容的角度向機構提出建議,被機構強硬拒絕,並告知林晨,如果不配合就代表與機構違約,需要賠償高額違約金300萬。


3.限制對方找工作的權利

林晨與機構的矛盾無法解決,雙方僵持下,他無法繼續拍視頻,這也是他為什麼停更的原因。


“這事讓我有點絕望。”

林晨在視頻裡說,曾經也想過放棄拍視頻,嘗試自己找工作或者求學。

但機構跟他說,不能找其他工作,否則也是判定違約。在雙方簽訂的合同當中,有一條規定是不得簽約其他組織。

簽約時林晨曾經對該條例提出疑問,機構給的解釋是可以找其他工作,但不能簽約其他MCN機構。如今說法變成了不能找其他工作。

“似乎只有跟公司合作,沒有別的路,可是公司卻沒有給你任何保障和收入。”

根據微博視頻今年1月份機構榜顯示,林晨背後的機構叫“不差旅行”,是一家專注於旅行內容的機構,座標在深圳。


太坑了!短視頻達人控訴MCN引發熱議,給行業帶來了哪些思考?


在林晨的視頻中,也放出了該機構其他達人的吐槽,也就是說,該機構內並非只有林晨一個簽約達人有這樣的遭遇。

目前,“不差旅行”暫未對此事作出回應。


值得關注的是,場妹詢問了一圈業內人士,但大多數人表示並不認識該機構,甚至從未聽過。“都是因為這次的風波才知道的,估計是個很小很小的機構吧。”


“這事很常見”


林晨事件像一枚深水炸彈。


該視頻發出後,被大量人轉發,這包括一批B站UP主。在B站,該視頻底部留言已經超過了2.3萬。


很多視頻達人在留言底下傾訴了自己曾經被坑的經歷。


“其實這種事情發生在我們視頻博主身上還挺普遍的。”


“我正在經歷的事情跟林晨很像,也是被經紀公司索賠300萬,我的問題已經一年多了,訴訟正在進行中。”


“最近我也碰到事兒了,如果敗訴我可能要賠償35萬。”

........


太坑了!短視頻達人控訴MCN引發熱議,給行業帶來了哪些思考?


此外,知乎、微博也引起了眾多討論,一位知乎KOL說,這是“天下苦秦久矣。”


達人與機構的利益糾紛向來層出不窮。

據場妹瞭解,2019年年底,就有一位微博美妝博主在網上控訴機構,該達人簽約機構之後一起運營賬號,賬號的擁有權達人與機構二八分,但視頻內容的製作基本由達人獨立完成,機構給到的幫助微乎其微。

在賬號起來後,作為近百萬粉絲的微博美妝博主,最終拿到的月收入卻不到3000元,生存都困難。

跟公司溝通無果,最後只能自己退出,原賬號被收回,自己開個小號重新開始。


“很多地方底薪低,分成低,對達人不友好。底薪高的地方,一般要簽約5年以上。”

一位業內人士跟場妹說道,不過他所說是孵化型達人,這類達人從零到一都由機構運營,機構幾乎承擔達人所有的運營工作。

但分成比例也大幅度傾向於機構,據場妹瞭解的情況,自孵達人與機構的分成比例一般是1:9或是2:8居多。


而經紀簽約型達人則與自孵型達人不同,具體合同根據達人影響力情況而定。由於達人自身影響力不一樣,機構跟每一個達人簽訂的合同可能都不一樣。但再不一樣,主流機構簽約達人之後也並非是不管不顧的。


雙方如何博弈?


“還有必要簽約機構嗎?”


見過很多人踩坑之後,有達人在業內群發出了疑問。


與直播公會一樣,MCN 是隱藏在達人背後的角色,承擔著多個職能。主流MCN 機構一般會幫助達人招商,進行公共關係維護。


同時對達人成長給予運營和流量支持,如利用機構資源幫助達人賬號推廣漲粉。


在短視頻行業,單兵作戰的難度非常大,拍攝剪輯、商務對接與運營等工作如果都由自己來完成,工作量大,效率也難跟上。


有部分達人賬號有起色後,選擇自建團隊,自己招募商務、運營等人員,小團隊作戰。

但不是每個達人都有這個條件,大多數達人出於自身發展考慮,最終都會選擇機構。

“想簽約機構也是因為想要突破瓶頸,希望有公司能夠幫忙帶起來。”


從林晨的爆料來看,簽約達人後,不給予任何幫助,也沒有收到一分錢,這樣的做法顯然是極度不合理的。


近兩年,隨著網紅產業迎來大爆發,MCN機構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眾多良莠不齊、玩套路圈錢的機構摻雜其中,帶壞了整個行業的風氣。


隨著B站、抖音等視頻平臺的崛起,網紅的群體也越來越年輕化,學生群體的比重在增加。


這一群體對於法律知識和風險意識往往比較缺乏,坑人機構便是忽悠年少不經事的達人簽下不對等合同。


對於達人來說,簽約合同時,務必一字一字的看,這事再怎麼謹慎小心都不為過,所有的口頭約定都不能算數。


“林晨這個視頻對B站的機構簡直是會心一擊,以後很難簽到人了。”


對於行業來說,這類機構不僅帶壞了風氣,影響了行業環境。而隨著行業的發展,靠忽悠的低質MCN機構終將會被洗出局,很多達人本身具有粉絲基礎和影響力,機構的做法也很容易自食惡果。


在短視頻行業,MCN機構與達人之間的利益衝突是一直存在的。


尚且拋開無良機構,即使是完全依照合同辦事,雙方在管理、待遇等方面往往也會爆發衝突,繼而出現達人違約、被機構沒收賬號等情況。


據場妹瞭解,如今許多MCN機構就是效仿明星經紀公司管理藝人的方式,一般會簽訂長時間的合同,長達5年,最長還有到10年的。這樣是方便了機構管理達人,但往往隨著達人的成長、知名度提高,往往也會不滿於此前簽訂的合同。


孵化一個達人,機構當然是付出了很大的心血的。但如果分成比例過於苛刻,達人對待遇感到不滿,MCN也討不了好。因為大多數賬號雖然是握在機構手上的,但粉絲喜歡的是個人,賬號的影響力終究還是因為人。”此前,某頭部MCN機構的相關負責人曾如此告訴場妹。


在短視頻行業,機構與達人作為利益的雙方,始終是在博弈的過程,如何為彼此找到一個平衡點,是達人更是機構們需要重點考量的命題。


- E N 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