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可愛的“零”——福建一鄉鎮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紀實

  “還記得,是哪個瞬間,讓你意識到這次疫情可能很嚴峻?”​

  林禮賢停了下,語氣堅定地回答:“大年三十那天,我值班,中午十一點多,傳真機開始‘嘟嘟嘟嘟’地響,不斷有文件傳過來。那天一直到晚上10點多,還收到最後一份文件。半夜兩點,又接到區裡電話,問我們有沒有收到文件。”

  大年三十,是陽曆1月24日,武漢“封城”的第二天,也是在這天,福建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的泉州市泉港區界山鎮政府的一樓辦公室,瀰漫著一股“聞令而動”的緊張氣息。

  兩個多月後,中國以異常的集體毅力和運作機制平穩控制了疫情。4月4日,當全國集體默哀,銘記一段艱難的時光時,記者正前往這個界山鎮——一個用“零疫情”守住“泉州北大門”的邊港小鎮,為這段“艱難的時光”做一份歷史的腳註。感念捨生忘死,珍惜來之不易。

  【1】

  4月4日是清明假期的第一天,大泉州的天到哪都灰濛濛的。上午10點,我聯繫上界山鎮分管宣傳的黨委主任科員林禮賢。

  “你到了?那你到東張村來,會方便嗎?我現在也從獅東村趕過去。”清明禁止祭掃,林禮賢剛巡完山回到他掛職的獅東村,就接到我的電話。我們前一天見過一面,圓乎乎的身材,同事們愛開他玩笑,那胖胖的肚子裡裝的可不是油水,都是墨水。

  疫情期間,他每天忙到最後的一項工作,是負責通過界山鎮政府的微信公眾號“福見界山”,及時跟蹤公佈疫情防控動態。我統計了下,自1月25日第一篇“重要通告”後,截至3月25日的整整兩個月內,持續更新了54天,每天保持3~5條信息,多時則達六七條,其中27天的更新時間都在夜間10點後,很多時候是半夜11點多。

  密集的宣傳,幾百條的推文,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鎮村兩級幹部們多次提醒我的一件事——“界山鎮比其他地方都要緊張”。

那是一個可愛的“零”——福建一鄉鎮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紀實

  界山鎮當地有一種自己的專屬方言叫“頭北”話。頭北,意味著泉州最北之地,鎮政府距離鄰市莆田仙遊動車站僅五公里。這裡交通網密集,瀋海高速、國道324、省道201、福廈高鐵穿界而過。這裡還是莆仙文化與閩南文化的交匯處,住在界山鎮,工作在仙遊楓亭鎮,從來被當成“一座城市”裡的方便事。

  春節在即,眼見著一幅橫跨兩市的行走拜年圖,躍然紙上。然而疫情之下,卻要按下每一個暫停鍵,並不容易。

那是一個可愛的“零”——福建一鄉鎮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紀實

進村入戶講解疫情防控要點。

  “1月22日成立防控指揮部,初二(1月26日)下午正式取消所有鎮村幹部的假期,整個節奏都要比別人早一點點。大概初三,下轄13個村的聯防聯控機制網就基本落成。”林禮賢回憶中的這張“網”,包括鎮村疫情防控知識培訓、多種方言的村村響宣傳、告示張貼、大路口卡點檢測、入村入戶資料發放和勸導、武漢回村人員的摸排、140個宮廟關閉的巡邏暗訪機制等。

  “為什麼有這樣的速度和執行力?”我追問。

  “當時鎮裡已經有研判,提早做了準備。另外,我們一直有一個‘13個支部書記’群。這個群建成之初,(鎮黨委)書記就明確過一條原則,但凡此群有指令,先不要問,馬上執行。”幾位鎮級幹部都提到了這個很重要的“支部書記群”。

  這便是傳說中的“令出如山”了,遇上此種戰時,自然有利刃之功。

那是一個可愛的“零”——福建一鄉鎮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紀實

  早研判,早部署,如果說是一種戰略,那麼在戰術上,界山鎮黨委書記王峻峰介紹,他們一開始便想到一個群體——老人,充分發揮老黨員、老協會和有威望老人群體的作用,讓他們成為疫情防控常識的主動傳播者。“他們的疫情防控盲點解除了,很多事情反而容易得多。”王峻峰說。

  界山鎮每年春節有一個傳統,正月初三、初六給家中老人做大壽,熱熱鬧鬧的又過年又盡孝道。2020年的春節,這樣的壽宴本來有251場。疫情爆發後,全部被叫停。鎮村幹部不僅進村入戶跟家屬勸說,還從拱門生產商、壽宴村廚著手,全面防住了任何可能的“聚餐”。

  “這種事情,如果沒有老人自身意識到疫情防控的嚴峻性,還真難完全禁止。人之常情嘛,老人還是希望熱鬧一點。”一位村幹部說道。因此,界山鎮政府在前期動員工作中,明確將“老人群體”納入重點宣傳對象,調動“夕陽紅”老黨員成立宣講團深入各村,各種防控動態和常識,從國家到鎮村,被充分傳達。

那是一個可愛的“零”——福建一鄉鎮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紀實

  界山鎮東張村,今年75歲的陳壽泉是一位港務退休幹部,擅專在地文史,又懂莆仙、閩南、頭北三種方言,初三張開的那張“防控大網”,有他的一份功勞。他用三種方言錄製“村村響喇叭”,又跟著村幹部挨家挨戶的做防控知識宣傳。

  “我們一戶一戶的去敲門,把宣傳資料發給他們,排查有沒有武漢歸來的人,最主要還是勸說,讓他們暫時別讓外地的親人回來。我會根據不同人,用不同方言和他們聊,聊很細,連他家女兒嫁哪裡都聊,這樣勸說起來,才容易得多。”陳壽泉說。

  據東張村掛職第一書記王龍芳講述,這種分批分片區的入戶工作,幾乎每天都在做。不僅東張村,整個界山鎮,日常滾動式的入村入戶,一直未曾中斷。一天下來,全靠走和說。

  【2】

  如此細緻的工作,哪怕再煩,村民們都會生出另一份“理解之情”。而“人之常情”在這場疫情中,有時候是一把鎖,有時候卻是一把開鎖的鑰匙。東張村的村主任陳慶友對此深有感觸。

  界山鎮所在的泉港區,2013年被中國老年學會評為“中國長壽之鄉”。目前,全區62名百歲老人中,9人在界山鎮。這裡背山靠海,下轄的東張村和玉湖村還有著悠久的“孝德”文化。敬老、守孝,生生不息地繁衍著祖上“忠義孝慈,詩禮經書”的偉大世業,自然也成為這裡一張巨大的“人情”網。

那是一個可愛的“零”——福建一鄉鎮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紀實

  2月14日,陳慶友92歲的嬸嬸過世。按照疫情期間簡喪規定,老人必須在24小時之內出殯,不做法事,不辦桌聚餐。但老人有兩個女兒近在鄰市仙遊,她們想回來見母親最後一面。咫尺之間,人之常情,陳慶友陷入兩難。

  “我後來用手機視頻讓“堂姐”跟嬸嬸見的最後一面,她們隔著手機視頻大哭,全程在哭,罵我這堂弟‘我媽死了,你都不讓我過來’。我一句話也答不上來。我知道她們看到遠在視頻那端的母親,情緒崩潰了,那是悲痛。”陳慶友說。

  彼時,全國感染病例還在爬坡,鄰市莆田已累計出現54個新冠病毒肺炎病例,五公里外的仙遊就有5例。情與理,考驗著所有人。

那是一個可愛的“零”——福建一鄉鎮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紀實

  “我把情況上報後,當時鎮政府其實決策了一個辦法,如果她們姐妹一定要回來,就專車接送,全程消毒,做好防護隔離。但我想了很久,還是覺得不行,這樣一趟下來,要消耗許多人力物資。我們這裡從頭到尾一件防護服都沒有,物資本來就短缺,我不能開這個頭。”陳慶友兩眼疲憊地說著。坐在邊上的王龍芳告訴我,他昨夜熬了一晚,照顧病危的母親。

  說到“母親”,坐在沙發上的陳慶友,忽然又往前挺了挺疲憊的身子,繼續說道:“我記得另一句話。當時在勸說另一戶家裡老人過世的村民簡辦喪事,他們情緒比較激動,說:‘你母親也病在那裡呢,我們現在怎麼辦,到時也看你怎麼辦’。啊,這句話讓我太難受了。我坐在沙發上,什麼話也說不出來。他們可能只是氣話,因為很快又表示,‘理解你們走了很多趟,我們也很感動……’。只是,那句話還是一下扎進了心裡。”

  陳慶友兩次保持緘默,只為各自的一份“人之常情”。

  有人說,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中國使出了真正的“作戰”精神——周密的部署,堅毅的精神,必勝的決心。是的,即便在東部省份的一個邊港小鎮。“若有戰,召必至。”在這個時代閃閃發光。

  因為這樣的堅毅,界山鎮截至目前,依然保持“零疫情”,整個泉港區也是“零疫情”。也因為有這樣許許多多的“界山”或“泉港”,村、鎮、區、市、省,環環相扣,中國這場爆發性疫情才有可能於短短兩個多月內,被遏制住,才因此換來更多人更早一點的自由。

那是一個可愛的“零”——福建一鄉鎮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紀實

界山鎮衛生院醫生為一對居家做醫學觀察的父子做最後一次體溫測量。

那是一個可愛的“零”——福建一鄉鎮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紀實

國內首條跨海高鐵界山段有序推進復工。

  4月8日,武漢“解封”,所有人終於趕得及一個晴好的四月天。獅東村灘塗上,架起的20多米福夏客專高鐵基座,正有序地推進工程,未來將跨過對面十多公里海域,成為國內首條跨海高鐵。國際嚴峻疫情之下,中國的疫情也不能完全結束,但復工復產已然成為大部分省市的新任務。回程的路上,林禮賢回憶起緊張而忙碌的兩個多月,感慨地說,“這次疫情,反而讓我們看到,從來沒有過的這麼濃烈的幹群關係。”

  全鎮140個宮廟說關就關了,春節251場大壽席說緩就緩了,全村60多個志願者卡點檢測,瞬間超額滿員了,半夜12點送來的點心,垃圾車上一遍又一遍自錄的村村響……他們說這是一個可愛的“零”,是所有人共同守護著她。(陳秀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