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Honda E vs MINI Electric,誰說電動小車一定是廉價的!

​2020年度最令人興奮的兩款電動都市型小汽車現已在此, 電動車是否會迎來大行其道的時刻呢?

本田Honda E vs MINI Electric,誰說電動小車一定是廉價的!

我聽說生產商都會極盡其能、費盡心機地展示其產品性能,不過本田為了示範新款外後視鏡攝像頭抗雨塗層的功效,竟然安排白色海岸 (Costa Blanca) 颳起三十年來最惡劣的暴風雨,未免有些越俎代庖、小題大做了吧?

不過縱有颶風格洛麗亞肆虐,也明知道Kew先生一身夏威夷襯衫活像豔星、幻想自己是橫行邁阿密的疤面煞星,我卻在貝尼多爾姆(Benidorm)附近被到處濺起的水花戲耍,即便如此,也無法沖淡我對這部小車的興致。這個小東西的前身正是被傳為一時佳話的Urban EV Concept,一個從概念變成原型車,再由原型變成鈴木Jimny以來最小巧有趣又最令人嚮往的佳話,我自問也想擁有一輛。


本田Honda E vs MINI Electric,誰說電動小車一定是廉價的!

直到目前為止,自認為對電氣過敏的許多車主大概也會有同一想法,這就是優秀設計的感染力。不過娃娃臉的影響力充其量只能打動你一時 (不信就問問Ollie吧),決定做本田e車主之前其實還要跨越很多障礙。

本田雖把車身尺寸控制在稍稍大於菲亞特500的水平,並且使用35.5kWh袖珍電池,開價卻相當不客氣,134匹馬力入門款就要你26,160英鎊, 規格較高的152匹 Advance版本須加碼至28,660英鎊,而且上述價格已經包含了英國政府的3,500英鎊電動車補貼。所以為了證明價格有理由高於體積較大、續航力更高的大眾ID.3, 本田在特色裝備方面可謂不遺餘力。

作為標準配置,買家已經可以獲得代替傳統內外後視鏡的攝像頭、100kW直流快速充電能力 (30分鐘快充)、一個用於系統預熱和充電期間監控車輛狀況的應用程序、不勝枚舉的駕駛輔助系統和數以畝計的超大屏幕。最後再用含蓄懷舊的復古顏色和豐富物料把所有東西包裝起來, 務必要使得內外相映成趣。


本田Honda E vs MINI Electric,誰說電動小車一定是廉價的!

至此開始覺得價錢貴得有點道理了?那麼乘用空間能接受嗎? 這個後座僅僅足夠容納在下, 但我身高足有五英尺八(1.77米)啊。後備箱也不大,正常使用後座的話,行李容積為171升 (與菲亞特500相同),但收起後座即可擴至861升。平日裡如果將其當作雙座汽車使用,後備箱容量倒是相當得體。從中可見本田仔細計算過, 實用程度剛好滿足那些心意已決的消費者。

現在談談......續航里程。官方宣稱220公里 (從16吋輪圈升級至17吋的話, 最大續航距離會降至200公里), 意思其實是在真實駕駛環境中行走距離也就是160至180公里, 與續航里程超過320公里的ID.3和e-208相比較的話,實在難言可觀,但本田指出這是有意而為之的決定。理由是實際用途既然只限於市內代步,何苦用多於必要的電池加重其負擔呢?正如某位很有詩意的工程師所言: “假設你要設計iPhone,會為了放進一塊較大的電池而設計出一個iPad嗎?”


本田Honda E vs MINI Electric,誰說電動小車一定是廉價的!

還在麼?善哉善哉,閣下真是是有心、熱心人, 那麼是時候談談高潮、來點乾貨了。兩款扭矩輸出同為314.6牛·米, 所以0-100km/h加速時間相差不遠, 分別需時9.0秒和8.3秒。0-50km/h加速性能大概比較有用, 但我手上沒有官方數據, 所以姑且稱之為“皆大歡喜”吧。

立定起跑真的快如離弦之箭嗖地一聲,本田的油門調校功夫也值得敬佩,加減速從不踉踉蹌蹌,無論右腳多麼習慣於不踩則已、一踩到底,其加速反應快而不亂。事實上採用後驅一事,當能取悅熱衷於“拉力傳奇”的朋友(拜後驅所賜, 前後重量分佈達到50:50)。我敢肯定在瓦倫西亞鵝卵石鋪砌的溼滑環形交叉口猛然加油的話,不難造成驚險甩尾和急於找條褲子換一換的場面, 而且這種反應可是發生在牽引控制功能開啟的情況。


本田Honda E vs MINI Electric,誰說電動小車一定是廉價的!

回到平靜輕鬆穿越鬧市的主旨上, 這部本田同樣做得妥妥當當。可變比例轉向系統扭起來輕巧直接(方向盤3.1手左右到底),但不至於菲亞特500那麼神經質,8.6米轉向直徑簡直小得有點滑稽,畫出的圓圈只是比倫敦出租車大了那麼一丁點。體重超過1,500kg, 就超級迷你車種來說確實算是重的了。但對於電力提供動力來講,區區一噸半根本就不值一提,低重心則代表拐彎時不會大幅傾側,只會溫柔地了左一搖、右一擺, 給人一種敏捷又熱心的印象。坦白說, 這些動態特性已經在我們意料之內, 卻沒有料到火候居然如此老練。

全獨立懸掛熨平路面的功夫勝似尺寸比其大許多的汽車,就算速度達95km/h以上, 車內依然十分寧靜,製作功夫寧過無不及於此可見一斑。畢竟本田知道自己在這方面算白紙一張,圖畫成什麼樣子全世界都在看。


本田Honda E vs MINI Electric,誰說電動小車一定是廉價的!

所以本田準備了更多的按鈕供閣下把玩。你可以選擇Normal或者令油門反應變得毫無必要如此敏銳的Sport模式,相比之下單踏板模式反而更有用。用這個模調校剎車能量回收力道, 實際意思就是減速可以不碰剎車踏板。閣下用方向盤後面的撥片就可以分三級漸進調校能量回收力道,誠是簡單幹脆的辦法。

用條形鏡頭代替外後視鏡也比較省事, 既可減少車身寬度、整體風阻和風噪, 也可以在任何天氣下確保後方視野,不過實際用起來未免有點廢。由於安裝位置較低, 鏡頭拍攝角度太過偏向地面。你可以好好欣賞後輪拱的風光, 對後面的交通情況卻不甚了了。顯示後方情報的屏幕也有樣的適應問題, 車手需要花上幾秒寶貴時間把視線從路面調到那個放在自己面前12吋外的數碼屏幕上, 而且鏡頭之下每一臺車看似如狼似虎釘著你車尾。嗯,對方興許只是想靠過來一窺車內玄機吧......


本田Honda E vs MINI Electric,誰說電動小車一定是廉價的!

本田稱之為客廳式內飾。如果你家客廳也有懷舊傢俱和六部電視, 這形容倒是十分貼切。他們用面料柔軟的布藝前座,配搭長椅式後座和仿木飾板,營造出一種現代感又充滿古意和建築設計風味的氛圍, 感覺與坊間其他電動車硬是不同。所用屏幕大陣由兩個6吋外後視鏡顯示屏、方向盤後面的8.8吋儀表屏幕、後視鏡顯示屏和兩個並排設於正中央的12.3吋屏幕構成 (後者附有嘲弄Elon的水族箱模式), 每個屏幕外圍都有六個快捷鍵,可以同一時間操作不同軟件, 而且這些軟件只要按一下開關就可以隨意調換。

USB插座俯拾皆是, 前後座各有倆, 另外還有一個12V插座、一個230V交流電輸出和一個HDMI信號輸入, 理論上代表你可以接駁Xbox在中央屏幕上打遊戲機。再連接車上的wifi熱點 (首年免費, 以後訂購), 就可以一邊等待充電完成, 一邊玩線上遊戲。所以天曉得, 用光車上電力難保不會成為日常駕駛本田e的一大生趣。


本田Honda E vs MINI Electric,誰說電動小車一定是廉價的!

坦白說, 我覺得很受用, 各位意下如何呢? 不過用電動車招搖過市, 其實還有另一種大家比較熟悉的方法, 這方面就由疤面煞星Tony Montana來交代吧......

本田Honda E vs MINI Electric,誰說電動小車一定是廉價的!

跟我的電動小朋友說聲嗨吧!

大老遠飛到大西洋對岸出席牛津郡所做零廢排汽車的發佈大會,以至一頭栽進邁阿密一代人所知最惡劣的天氣,箇中諷刺在下自然再明白不過。唯有穿少一點夏威夷襯衫, 多加一件厚毛衣吧。與此同時Mini Electric的32.6kWh電池也不得不撥出兩三公里續航力為車窗除霧器供電, 儀表顯示的剩餘續航距離頓時下降至206公里。

Mini Electric, 另一款嬌小玲瓏的復古電動車, 惟造型不如本田有趣, 不是嗎? 跟羅納爾多一樣,Mini自全盛時期以來發福不少, 可愛程度也漸漸每況愈下。你在它身上會找到非常別緻的Brexit尾燈, 頭燈恍如天真大眼睛, 但不會看到古色古香的鍍鉻油缸蓋, 封閉式格柵看起來一副懶惰相, 那些熒光黃色點綴大可刪之無妨。輪圈仿三腳插座的花紋設計只有英國人才能會意, 因為那是英國插座的樣式。不過這款輪圈是選裝配件, 標準選擇是16吋貨色,很顯然輪胎較細有利續航。

車名也相當容易讓人混淆, 在國際舞臺的藝名叫Mini Cooper SE, 在英國則叫Mini Electric, 但身上仍然貼有Cooper S徽標。動力輸出只設一個級別, 情況與2.0升汽油Cooper S一樣,182匹馬力經由前輪施放。0-100km/h需時7.3秒, 比傳統掀背兄弟手腳慢, 但0-48km/h加速少於4秒。


本田Honda E vs MINI Electric,誰說電動小車一定是廉價的!

Jack的Hello Kitty車, 跟這部Lilliput Lane流動小屋有一個關鍵分別, 不過關鍵程度倒不至於你所想那麼大。他的小熊貓是從一張白紙開始、別出心裁設計的電動, 動用了新型平臺和新穎包裝佈局手法, 完全沒有想過要兼顧內燃機, 絕非用動漫展戲服改頭換面的Jazz。至於這部電動Mini, 當然是用汽油版改造而成的。工程師所做的功夫是把寶馬i3編排得非常高明的緊湊電氣裝置, 移植到一款眾所周知非常暢銷, 但機件安裝空間遠為擁擠,編排上處處需要妥協遷就的汽車身上。論勇氣,Mini的做法無疑不如本田大無畏, 可是在電動車普及化大戰中,Mini難保不會像當年iPod那樣擊敗本田一方的Zune。沒錯, 正是這樣。


本田Honda E vs MINI Electric,誰說電動小車一定是廉價的!

讓我解釋一下勇不勇為何無關重要吧: 本田雖然是沒有翻炒舊菜剩飯的新鮮有機產品,卻沒有值得標榜的實際優點。

以重量為例,Mini就比較輕盈。1,365kg體重誠然比Cooper S汽油版多145kg, 但仍然比電動本田輕。乘坐高度雖然升高了18mm(以騰出車底空間安裝電池), 重心高度卻比常規Mini還要低,實際駕駛一下就知道四邊車輪的平衡功夫更勝汽油版, 就連短途加速也快得多。

由於只有三門版, 進出後座的確不大方便,但身高1米8的我猶能在前座坐著另一個我的情況下鑽進後座,Jack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後備箱也以Mini佔優,容量達到211升。價格方面, 儘管這部裝有Harman-Kardon音響、倒車影像和真皮座椅的頂級版Electric 3索價超過3萬英鎊, 入門版Electric 1扣除政府補貼後的消費其實可以低至24,400英鎊。換言之省下二千英鎊買Mini的話, 等於買到一輛加速更快、空間更充裕、實際續航距離長了15至30公里的電動車。本田敢於從白紙一張開始, 勇氣誠可嘉, 可是說到勝算, 英德聯軍就比較大了。


本田Honda E vs MINI Electric,誰說電動小車一定是廉價的!

不過Mini在內飾上犯了雙重錯誤。你覺得復古車可以用過時設計嗎? 電動Mini正好處於出塵和庸俗之間的尷尬區域, 基本功顯然是不遜從前,低矮駕駛坐姿仍然可以讓你自自然然伸直雙腿, 富有跑車風味的粗壯方向盤又非常稱手。可是相對於本田勝似百貨公司電視牆的屏幕,那個原本安裝車速表的圓盤上、現在居然鑲了一個長方形屏幕,給人的觀感簡直驢唇不對馬嘴。這個屏幕本身的像素其實很高, 影像清晰反應快, 也可以透過觸控屏或寶馬iDrive來控制,兼具打字和撥動式操作的妙旨,卻壞在賣相古古怪怪。

另一錯誤是上乘科技和東施效顰混合出來的惡果。他們沿用了i3一個踏板走天涯的剎車能量再生功夫,可是要從最高能量回收狀態變回滑行狀態, 手續居然不是輕彈換檔片,而是使用一個毫不起眼的撥動式開關。方向盤後面的數碼屏幕是不錯,功能卻限於顯示車速和里程數據, 既無法顯示導航地圖, 也不支持智能手機,更沒有本田e妙似奇趣蛋的諸般功能。


本田Honda E vs MINI Electric,誰說電動小車一定是廉價的!

Mini的絕招一向在於老老實踐四個字——身手矯健, 乘坐感的確有點流於要別人忍受, 一到彎路卻有一種機警得好像小狗充滿熱誠的誇張表現。Electric卻有所不同, 車手不難察覺減震要格外費勁應付新增體重, 用盡九牛二虎之力阻止車身大幅傾側, 但成效還是有目共睹的。雖說身手不太像汽油版矯健, 其實若非全神貫注留意, 根本很難發覺有何差別。這部Mini是斤兩十足的全能電動車, 並非獨沽一味的直線加速快馬。拜那套來自i3的絕頂聰明牽引控制功夫所賜,Mini在你猛踏油門那一刻就可以把車輪打滑化解於無形, 完全無須利用剎車抑制車輪平白浪費動力。我自問不是Jack那樣的迴旋處飄移王,但最少不必出動家用充電器充電三個半小時就可以折返機場。


本田Honda E vs MINI Electric,誰說電動小車一定是廉價的!

回程途中, 我可以清晰看見車尾那邊的情況, 因為我用的是傳統後視鏡, 而不是自拍鏡頭。這一點大致上概括了Mini Electric的特點, 說明了它的有趣程度或遜於本田, 銷路卻可能壓倒匠心獨運的本田e。畢竟Mini經過多年考驗證明其行之有效, 電動版的血統儘管來自比之激進百倍的寶馬i3,駕駛者目所能及、手所能觸的卻是取悅大眾萬試萬靈的設計。根據經驗, 這些可是安渡難關的上上之策。


車型信息:

HONDA e ADVANCE

售價:£28,660(已經扣除£3,500政府補貼)

引擎: 電動馬達,152匹馬力,314.6牛·米

傳動: 單速,RWD

性能表現:0-100km/h8.3秒,145km/h

續航力:200km WLTP(用16吋輪圈可達220km)

重量:1542kg


MINI ELECTRIC

售價:£30,440(已經扣除£3,500政府補貼)

引擎: 電動馬達,182匹馬力,269.5牛·米

傳動: 單速,FWD

性能表現:0-100km/h 7.3秒,150km/h

續航力:200-230km WLTP

重量:1365k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