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找了,商场“保鲜”秘籍在这里

一场疫情,让有的生意彻底掉入冰窖,有的生意却从中另辟蹊径,再觅新春。


疫情战进入后半场,恢复营业的商场又将面临恒久的挑战:拉新和留客。经历了疫情冲击后的商场主,是否可以找到新的破局点?


别找了,商场“保鲜”秘籍在这里


随着疫情逐渐转好,对绝大部分商场来说,拉新和留客都是提上日程的头等大事。

根据猎豹用户研究中心出具的《2019年商场场景下的顾客行为调研报告》:线下商场客流增幅放缓,购物多数不超过2小时。67.1%顾客消费在200元以内,停留时长与消费成正比。而根据市场数据来看,运营的购物中心,到场客流几乎都是远远没有达到设计接待能力的,即使是全国最好的院线——万达院线,上座率也不到20%。


小编曾经通过某共享经济的创始人了解到:为了接纳新物种的入驻,北京某商场免费给到某创业共享经济公司中庭的位置,创始人表示,众多商场现在都在实行这样的策略:减免租金、给予优质点位,期待新客流。

毕竟,不是每个商圈都能像三里屯一样有新潮品牌集聚效应,减免租金这个动作背后反映的,是商场对新鲜流量和用户停留时长的急切追求和渴望。

如何能稳定地引来新鲜客流?小编认为,引流的核心大法是——要将目光从空间运营转向用户运营,唯有以数据支撑的场景运营,才能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稳定增长态势。

别找了,商场“保鲜”秘籍在这里

对策一 | 场外:对周边人群的精准定位和适配

大家都知道,一个商场的常驻顾客来源范围是在周边的5公里内,但根据中商数据的数据来看,中国一、二线城市商场的顾客渗透率不超过15%,如何提高对这些人的渗透率,成为了商场吸引流量的核心指标。

如果你是一家商场老板,或是招商负责人,扪心自问一下:你真的了解这些核心顾客,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吗?如果不是很确定,那么这里有一份人群画像获取指南,一起来看看:

在场外,借助自有或第三方数据库,获取周边5公里的多维度的人群画像;

在场内,利用商场互动屏、自有小程序和会员系统获取商场热力图、用户信息和购物需求。


对数据的投资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持续、长线的过程。

2019年,容易网联合腾讯推出了最新的点谙数据智慧屏,在腾讯位置大数据和平台连接能力的加持下,可以对商场门店周边区域信息进行精准的洞察和收集,完成客户位置和群体画像的洞察,为下一步的营销决策做准备。同时,可以根据客户标签通过广告渠道完成精准投放,提升营销转化。

如此一来,可以完成以场内、场外的全面触点捕捉用户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的完整行为,真正形成场景化数据。

别找了,商场“保鲜”秘籍在这里

对策二 | 场内:技术上有新鲜劲儿,运营上有人味儿


现在很多商场都配备了自己的导购屏幕,但空置率很高,为什么?——因为技术落后,运营没有“人味儿”。

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在交互对话上,不能只是简单地标注信息,或用机械的自动话术回复,要提高AI应用能力,智能化地解决用户问题;在交互信息中,要把广告实惠与用户信息实现挂钩,精准分发的同时,提高优惠券的质量和丰富度,让顾客真正体会到实惠;

在交互游戏中,要常看常新,游戏再有趣,玩多了也就生厌了,过一段时间要根据现有流行形式做新一轮的更替,并在分享裂变玩法上多下功夫。

同时,商场还可在屏幕上添加会员附加服务:租赁雨伞、共享充电宝、在线问询等等,提高屏幕的使用价值,获取用户的额外关注。

一块靠谱的好屏幕,要比花里胡哨的新物种靠谱许多。容易网目前打造了内含十余种类型的智能硬件矩阵,适配各种消费场景和消费需求。其中最新的点谙数据智慧屏可以通过一块屏幕完成一站式会员服务、一键下单、卡券红包、游戏盒子等服务需求,其中包括1000+新颖创意游戏。

通过多样化的运营玩法占据用户心智,有效提高用户停留时长;智能云货架、智能试衣镜、智能交互式货架等产品则可以实时通过用户信息抓取+商品感应提供货品推荐功能,并与用户实现0距离沟通,有效提高商品销量。

别找了,商场“保鲜”秘籍在这里

对策三 | 积极开展私域流量的运营

疫情期间,零售界关于“私域流量”的讨论不绝于耳。线下入口封闭了,线上流量的价值这时就显现出来了。

商场作为场景运营方,关注的场景决不能只是线下商铺本身。目前来看,钉钉+手机淘宝、企业微信+个人微信的绑定成为当下主流的流量路径。以天虹商场为例,在与腾讯智慧零售达成合作后,利用企业微信和微信互通的功能,品牌商导购可以利用企业微信添加顾客微信,使顾客沉淀到销售的个人微信号里。同时打通商场与品牌端的会员后台,使天虹1800万会员与品牌共享流量,提高会员购物频次。

为了配合商场的数字化运营,容易网点谙数据智慧屏从以下几点支持从公域到私域的流量的流通:1、打通企业内部的CRM系统和外界触点的泛会员营销平台,用户在智能硬件上的操作与商家自建会员小程序/会员系统连接,无感沉淀用户;2、提供红包卡券、拼团分销等多场景的应用,支持商家组织的下一步多对一、一对一的营销活动。

疫情过后的2020年,对于中国绝大多数的商户来说都是紧要的三个季度。能否将失去的营业指标追平,靠的并不是抱希望于虚无缥缈的“报复性消费”,或是追悔莫及当时为何没有布局直播、社群和O2O,而是真真正正从疫情中得到启发,从“人找货”到“货找人”的思路转变,真真正正地从运营“场+品牌”的半被动转变为运营“人”的主动权。

扎扎实实地研究用户运营,推陈出新、精细化对待每一个独特的个体用户,比任何花里胡哨的新概念,都靠谱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