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碗留給母親洗

最近在刷微博時,看見一個網友分享了這麼一則故事:

上大學的時候,有一次實習歸來,他們在帶隊的教授家裡撮了一頓。

愉快的晚餐結束後,桌上杯盤狼籍。

幾個同學搶著要洗碗,教授卻滿面笑容地阻止道:“不急,有人洗呢。”

教授將碗筷放進水池,先衝去油汙。

然後,輕輕地走到他八十高齡的老母親身邊:“媽,洗碗嘍……”

同學們一下子都楞住了。

只見老太太一改餐桌上的萎靡,精神煥發地走到水池邊,慢騰騰地洗起碗來,花了半個小時才把碗洗完。

教授高興地對老太太說:“您辛苦了,歇歇吧。”

他拿了塊毛巾,給母親擦手。

教授攙母親回房後,又返回廚房,把碗重新洗了一遍。

“做母親的沒有不想為孩子做點什麼的,即使她老了,但在她眼裡,兒子永遠需要她的幫忙。

讓她洗碗,她就會感到兒子需要她,一整天就會過得充實。

孝敬父母,除了幫助父母外,還要給他們一個機會,讓他們愛你。”

把碗留給母親洗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學會正確接受父母的愛,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一門功課。

其實,捨得“用”父母,他們會更開心。

讓父母幫忙洗個碗、扔個垃圾、做頓飯,就是給父母表現自己、證明自己的機會。

給父母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

讓他們感覺到我們做子女的還很需要他們,讓他們有機會表現愛你的地方。

這應該是子女對父母更深層次的孝!時光易逝,愛經不起拖延,別讓父母等太久。

但孝敬父母,也要用對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